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陈晓霓

(临猗县牛杜中心校,044100)

摘要: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差异,因材施教为特征的教育。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兴趣缺失的成因呢?本文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奇葩争相开放。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一个亮点,广大一线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并初见成效。笔者借此平台,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探究能力的点滴收获,期盼大家予以斧正为感。

1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坦言:“教师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自然荡起心灵涟漪,学习兴趣倍增。”[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趣味化的语言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因为学生处于语文知识的启蒙阶段,所以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进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对整篇的语文课文进行详细的阅读,并且从课文的阅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对拼音知识、字词的掌握程度,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来对古诗词的作者、相应故事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李白的《静夜思》的讲解过程中,利用微课向学生简单讲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以短视频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然后教师再引入本节课堂所要讲解的古诗词,打造一个良好的语文知识学习氛围,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

3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探求之心

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性、故事性的课文时,先给学生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还可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比赛等。当然,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更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有所感触,有所启迪。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的关键,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词汇的积累。学生仅仅依靠语文课本的学习,并不能够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大量积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拓展相类似的语文课文进行拓展,进而不断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2]比如,在杜甫《绝句》的讲解过程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初春时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进行描绘和详细的刻画。同时运用有声有色的描绘手法,“鸣”“黄”“白”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进行美景的刻画,更加突出初春时期生机盎然的特点。“门泊东吴万里船”表达出作者希望战乱早日平定的思想,同时“泊”字写出作者在外漂泊不定,进而表达出作者想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当教师讲解这首古诗之后,学生对作者杜甫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介绍杜甫不同类别的古诗词,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对杜甫进行了解,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拓展,整体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勇于提出别具一格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分析和解决问题,针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表扬,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爱提问,乐探究。但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目标,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自主探究能力稳步提升。一个特级教师曾经指出:“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探究、思考,并在畅所欲言的争论中喷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5通过有趣动情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组织兴趣小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演课本剧;小记者采访;让学生回到家里给家长讲故事等。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没有一个积累的语文文化底蕴,所以在景色描写语句分析中不能够想象出当时的情境,进而对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推断出现相应的误差。然而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可以直观进行了解的知识,同时可以营造一个语文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通过对微课的合理设计,让学生跟随着微课中所设计的具有层次的问题,逐渐对语文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

另外,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微课对语文作业进行讲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的讲解占据一定的教学实践,并且不可以重新进行复习巩固。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简单的语文知识点做成一个语文课件,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掌握,避免了学生已经掌握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在课后较难的问题讲解中,利用微课的优势让学生从简单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困难的问题转变为多个简单的问题,通过简单问题的解答,再进行总结和完善进而得出难题的答案,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微课进行科学合理性地利用,将微课完美的融合到自身的教学体系中,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之后语文知识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关心、理解学生,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习方法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思维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学习方法有要求、有指导、有检查、有评价,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小学生认知水平低,刚开始在老师的引导、熏陶下寻求学习的途径。因此,教师直接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很有必要。如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怎样预习课文,怎样掌握字、词,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怎样理解篇章,怎样克服学习中的粗心毛病,如何记读书笔记,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等。

参考文献

[1]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40.

[2]王凯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3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