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试论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邹海英1,马锦秀2

邹海英1,马锦秀2(1厦门市中山医院附属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1000;2厦门市中医院附属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1000)

【摘要】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卫生医疗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对我市目前社区护理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社区护理发展应当从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加大投入、人才培养、完善网络等几个方面逐步发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现状;发展对策TheStatueand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ofCommunityNursingZouhaiying1,Majingxiu21.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ofZhongshanHospitalAffiliatedYundangStreetSimingDistrict,Xiamen,361000;2.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ofChineseMedicineHospitalAffiliatedJinshanStreetDistrict,Xiamen,361000Abstract:CommunityNursingisanimportantdirectionandtrendofmedicaltreatmentin21century.Thisarticleanalysisthestatueandproblemsinourcountry,inordertodevelopthecommunitynursing,weshouldchangetheideal,soundthemechanism,increasetheinput,educatethepersonandperfectthenetwork.Keywords:CommunityNursing;Statu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623-02

近年来,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病就医的需求。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1.2]。

1.社区护理的概念社区护理(communitynursing)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1]。

2.厦门市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和模式厦门市今年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共同缔造为抓手,以提升医疗服务总量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力促全区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提升,在全市医改工作中争先创优,多出成效。我市社区护理借鉴国外社区护理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具雏形,一些大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人群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但由于在我国护理专业还不能独立运作,还要依附于医疗或其它社区卫生组织合作,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2.1社区卫生服务站型:指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由一级医院派出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一般由3~7人组成,承担3~5个居委会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项任务,一般每2000人配一名全科医生和0.5名全科护士。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厦门从2012年开始实施慢病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已达到慢病患者分诊40%的目标。自2012年起,厦门把慢病一体化管理作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切入点。两年来,厦门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有专科医生,社区有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即“三师组合”)对慢性病人全程照顾的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集中地病种为主开展工作。目前,厦门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每个机构均配备有全科医生,已完全组建“三师组合”的团队,并在全市推广。

2.2团队组合型:是指在一、二级医院内成立预防保健所,承担所辖全区居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般由20人左右组成,下设家庭病床组、儿保组、妇保组等,但不在居委会设点。此种类型强调了人员按层次需求组成,力求达到人员互补及专业互补,这种模式的确立,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上,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入,能有效地控制卫生资源的浪费。

2.3社会参与型:由城区街道办事处牵头,基层医院派员指导,由居委会人员、离退休医务人员、短期业务培训人员及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初级卫生保健站,目的主要是开展和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面向社会提供保健服务。

3.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社区护理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还显得步伐慢,范围小,发展不平衡。原因主要有:3.1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提到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卫生部以下的各级卫生部门更是少有相关措施出台。全国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很不完善。在经费上,政府没有这方面的拨款,由于多数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服务,因此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目前全国正在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社区护理又不在保险报销之列,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3.2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患者不愿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就诊,对基层医疗的能力信不过是重要因素。大众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3.3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3.4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社区护理的对策及展望4.1政府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新医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这些问题,让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社区医疗服务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医改努力的方向,也是检验医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攻关阶段,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区护理是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应高度重视,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支持和关注。

4.2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基于对社区护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我国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大胆借鉴国外社区护理的成功经验,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和指导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和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可利用现有的医疗机构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同时制定统一的社区护理工作目标、范围、岗位人员职责、管理网络、质量评价等。

4.3逐步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在现有的条件下,一是可逐步加大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二是将社区护理服务收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三是采用非赢利的服务收费;四是接受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助。这样,既方便和解决了老年病、慢性病及残障患者的就医难、护理不便等问题,也拓展了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同时减轻了医院的工作负担,使医院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疑难病症的诊断和科研工作。

4.4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拓展,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势必成为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应加快以社区护理为中心内容的教材建设,应包括:社区护理学、社区康复护理学、家庭护理学、社区护理管理学、公共卫生护理学、护理社会学等内容,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

4.5加强社会宣教,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和网络,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组织,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护理人员,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员和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5小结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社区医疗工作与建设健康城市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促进厦门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明确社区医疗的发展目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达到一定的覆盖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各项服务功能,在体现社区医疗公益性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社区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熊彦、李晶晶等,居民社区护理需求状况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9.1376-1378[3]龚满英、黄远泉、李先荣。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3,1.1-2

来源期刊

医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