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PICU管理模式的探讨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精神科PICU管理模式的探讨及效果分析

黄子琼董春杏梅云娟

黄子琼董春杏梅云娟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PICU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共收治PICU病人104名,病区配置了15名护理人员,根据医护人员配置进行护理管理。结果:根据与往年比较,平均住院天数与前期比较,缩短10~20天。护理意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2012年1~7月发生3例,2012年8月~2013年2月发生1例。结论:建立合理的病房设施,认真仔细评估病员的风险,培训护理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处置能力、观察能力等,使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精神科PICU管理模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08-02

精神科急重症病区(PICU),即集中收治急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发生医疗纠纷或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1]。这样就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护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为此,本研究对建立PICU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病区PICU成立于2012年7月份,8月份正式收治病人,2012年8月~2013年2月共收治PICU病人104名,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41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3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0例;应激性障碍3例;药物中毒1例。病区配置了15名护理人员,其中高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3名,平均护龄7.9年,平均年龄29岁,6名医生均为男性。

1.2诊断标准所有病员经医生及护士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入住PICU,经过7-10天的强化治疗和护理,病情缓解后转入普通病房。其他病区的病员符合PICU病情的,转入我科治疗,好转后再转回原来病区。

2方法

2.1病房设置PICU病房设立PICU床位4张(两个病室),配置了平车、微量注射泵、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吸痰器等医疗设备。病室内物品放置简洁、周围墙面用泡沫软材料全部包装完好,以保证病员在精神症状发作时不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主要收治自杀、冲动、外走、跌伤、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出现的严重幻觉妄想、意识障碍以及行为紊乱明显、药物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2.2治疗与管理(1)病员入住PICU后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根据病情会及时制定并实施周密的治疗护理方案,随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对治疗的意见[2],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2)加强内部管理,定期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的危险性,(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逃跑、接近异性等),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3)鼓励患者参加病区开展的各种形式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同时积极组织患者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如:做健身操、下棋、打牌、打蓝球、乒乓球等[3-4]。

2.3强化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发生意外的有效措施,医疗护理服务具有高风险性,尤其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风险更大,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特殊患者,这些患者发病时常缺乏对自身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自控能力,并且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发生冲动、伤人、自杀等行为。PICU收治的均为急重症患者,故风险更大。

2.4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4.1理论知识精神科的住院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大多患有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及伴发感染等。作为精神科PICU的护士既要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熟悉精神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也要掌握各种躯体疾患的症状、体征和护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发现处理精神科各种意外的应急能力[5]。科室根据上述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和措施。

2.4.2操作技能对于精神科患者尤其是兴奋、躁动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要确保技术过硬,如静脉抽血要一针见血,不能因为精神病患者而一针不行来二针,对严重躁动患者注射针剂时行“三快”,而不能“二快一慢”,否则容易引起针头折断而造成意外的发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各项操作技能,如:保护用具的使用、无抽搐电休克的护理、噎食病人的急救等。

2.4.3观察能力和处置能力要严密观察每位患者的言行,对有异常行为的表现,要引起重视,并加强观察,做好详细的记录和交班,必要时及时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同时通知医师。尤其对进食时的观察,服药时的观察,睡眠时的观察,还有洗澡时的观察,对消极、冲动、逃跑企图等的观察,以确保精神病患者的人身安全。

3结果

PICU病员平均住院天数与前期比较,缩短10~20天。护理意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2012年1—7月发生3例,2012年8月~2013年2月发生1例。

4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针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进一步积极治疗为单元的临床管理模式,它具有对病情处理急、快,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技术复杂和涉及学科范围广的特点[6]。PICU即在精神科临床针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为单元的临床管理模式。目的主要为了集中诊治急、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使其精神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精神残疾。我院开设PICU以来,收到了一定的疗效,PICU患者的精神症状较普通精神科患者的精神症状控制的快,患者在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4±3)周,表明患者的精神症状基本上得到控制,才会转病区或出院,而普通精神科患者的精神症状平均需(8±4)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建立PICU能使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康复和降低精神残疾是有利的。杨花蓉等[7]的报道也证实了加强危重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有利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在精神科领域设立PICU是必要的,对精神症状的及时控制也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建立合理的病房,配备相关的医疗设施,积极培训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处置能力、观察能力等,使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及治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降低护理风险,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医疗护理资源的合理应用。在众多护理管理模式中找到并定位最适合自己所在部门的模式,对当今的护理管理者来说至为重要,在工作中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更是对护理管理者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黄华日.精神科护理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5):343-345

[2]苏庆光.尊重患者知情权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2003,7(12):47

[3]王玉红.精神科病区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J].中国民康医学,2010,(07)

[4]郭建设,万晓伟.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03)

[5]王春,黄朝英.精神科PICU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5)

[6]曹新妹,诸海英,黄维维,郑慧芳.精神科急重症病区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9,9(5):3

[7]杨花蓉,陈先菊.加强危重病人规范化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