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1

谈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

赵世伟

古往今来,师德都是人们非常推崇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这就充分说明了对于肩负着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塑造优良品德等重要任务的人民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自身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提高自身修养,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和规律性,不能强求一致。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的细节。如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老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人们给予教师的无尚的荣誉。理所当然"为人师表",这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上一个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

三、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学识渊博的新型教师

作为一个老师,要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有用人才,首先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教好自己的书。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胸无点墨、不学无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这样的教师堂而皇之走上神圣的讲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常流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四、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校教学有诸多环节,但作为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教师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因此教书育人切忌急功近利,需要着眼长远。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象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所以,我们眼中应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各得其所,取得长足的发展。

五、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古到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