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改革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改革思路探讨

任平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趋年轻化。脑卒中患者病情复杂,康复难度大,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护理教育工作者也要找出目前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合脑卒中患者康复所需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本文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工作进行讨论,找出存在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探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280-0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病,随着我国不断增加的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年轻化。脑卒中发生后,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护理人员能否给予全面正确的康复护理,对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非常重要。脑卒中患者病情复杂,康复难度大,残存率高,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2]。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为帮助患者全面康复,对残疾者、慢性病等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除基础护理以外的符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业护理和功能训练。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康复护理教育工作也要找出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改革,从而培养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

1.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专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待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难度大,康复护理与常规基础护理差别很大,康复护理学专职教师既要懂得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脑卒中疾病康复护理技能。目前康复护理学教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没有经过脑卒中康复护理技能的系统学习及培训,无法保证对脑卒中疾病康复护理的教学质量。

(2)授课的临床护士大多没有经过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系统学习。目前很多医院没有开设康复医学科,部分医院有康复医学科,但也开设不久,很多授课的临床护士来自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没有对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教育和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她们仅能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疾病的基础护理和少量康复护理技术,无法运用正规系统的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康复工作。

(3)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或者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选修的学生不多。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康复护理不重视[3]。

(4)国内康复护理学才刚刚起步,护理教材不完善,不统一。部分医学院校没有专门的康复护理实验室,或者建设刚起步。而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常常需要借助大量仪器和设备。学生的实训操作也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完成。

2.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改革思路

(1)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今后开展慢性病康复护理打下坚实基础。应保证康复护理教学总学时达到40学时。对于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理论授课时间要充足,实训和见习时间要增多。在讲授理论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理论解释康复护理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实训课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训,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脑卒中康复护理技术,为今后工作中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健康、减少残疾发挥作用。

(2)应用多媒体教学,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教学很多需要实训操作,如患者的穿衣、上下楼梯、使用轮椅、入厕等,在教学理论时应将板书改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容量大、生动形象等特点,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等将大量视频操作、声音、图像等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4]。

(3)尽快完善医学院校康复护理实训室建设。脑卒中患者康复需要较多必备的仪器和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站立床、神经电治疗仪等。指导学生实践教育需要一个宽敞、明亮的场所,如良肢位的摆放、体位转移、指导患者步行、呼吸训练、吞咽训练等,实践教育要有专门的实训室,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及操作脑卒中康复护理技能,专业教师应定期将康复仪器对学生、授课教师开放,使授课教师、学生对设备、仪器操作熟练,让他们更容易熟练掌握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技术。

(4)为学生选择有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为实习基地。好的实习医院可提供一个多病种、高水平的实习环境,使学生能将康复护理与现代临床护理相结合。如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开展有镜像视觉反馈疗法、rood疗法[5],还有智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应用经颅磁刺激促进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等现代先进技术[6]。而不应该去那些只开展传统中医康复而没有现代康复技术的医院。

(5)注重培养康复护理师资队伍。目前康复护理学教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学习及培训,应该安排专职康复护理学教师轮流到康复医学科参加临床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便于专职教师与脑卒中患者交流,亲自实施康复护理技术,以便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用亲身经历与学生交流。康复护理学教师注意与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相关科室保持联系,掌握最新的康复护理动态,以便提高教学质量[7]。

(6)开设各种形式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专项培训班。脑卒中康复护理应该作为常见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康复护理方法及技术。可结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等专科特点,利用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也能掌握脑卒中规范的康复护理新技术,并颁发专科护理证书,给与继续教育学分。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逐渐普及,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率增加,康复护理的任务逐渐加重。由于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或缺陷。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大胆改革创新,找出最适合的教育之路,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康复护理人才,为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雯,王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4):334-339

[2]王东生,谢瑞满,吴亦影,等.脑卒中康复治疗远期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28(3):181-183.

[3]马文华,王慧玲,徐志钦.护生康复护理知识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2011,17(12):50-51.

[4]梁雪亭,王千心,孙田杰.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5,15:1805-1807.

[5]苏诚欢,针灸结合Rood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1):35-38.

[6]王国琴,王翔,徐道明,等.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9):139-141

[7]贺婷婷.浅析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赤子(中旬),2014,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