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群体心理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群体心理应用研究

吴正玉

吴正玉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强起来的一股强大的储备力量,研究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教育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发展稳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群体心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

1.1群体心理的概念

“群体心理主要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2]群体心理是群体特有的,是有别于个体及其他群体的心理。

1.2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首先,群体和个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群体由个体组成,同时个体也离不开群体。群体心理来自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群体心理的来源和基础,个体心理随着每个人的不同而不同,群体心理则是这些不同中的共同。其次,群体心理会对个体心理起到促进作用,即社会助长的作用。“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2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般心理特征

2.1从众心理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相当、受教育水平相同、社会环境相近,所以很容易就会产生从众心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的从众、恋爱上的从众以及择业上的从众。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种群体是学习很刻苦、认真、勤奋型的上进心强的学生,表现很突出,自然成绩也很理想。而另一种群体则是随波逐流,看到不爱学习的同学在打游戏或者睡觉,干脆也不学习了,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其次,大学生由于已经成年,已经达到了可以谈恋爱的年龄。这时有的同学会先开始谈恋爱,那么别的同学也会去寻找恋爱对象。最后,就是择业上的从众。大学生毕业后会面临多个选择,有些大学生就会出现选择困难症,看到大家都考研自己也去考,或者大家都考公务员自己也去考,这就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全方面地考虑,盲目选择就业,导致就业后又不适应、不喜欢自己努力考来的单位,进退两难。

2.2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弱的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顺顺利利地一路走来,没有经过大风大浪,也没有经历战争年代饥寒交迫的岁月,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呵护、长辈的疼爱,正是由于受到太多的宠爱,因此他们有一颗玻璃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堪一击的。大学生们如同温室的花朵、在大树庇护下的小草一样,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因而承受能力、抗压能力都不是很强大。

2.3追求新兴事物的心理

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也比较高,他们往往会第一时间倾听时代的声音,走在时代的前沿。特别是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更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便捷化。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仔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以便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完善和引导。

3.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受到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信息化、开放化、共享性、多元性、包容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自己学业的压力与日俱增。

3.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反馈渠道不全面、不通畅

学校班级中一般会设立一名学生信息员或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他们会定期收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有其一定的优点,但也有很大缺陷,即调查结果会受到信息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学生如果不信任这名信息员,那么他就不会敞开心扉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

3.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比较封闭,缺乏沟通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都是学校的老师单一授课,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学校老师从来就不会与家长联系,与学生较为密切的家长的联系出现断层。而家长则更为放心,把儿女送到学校读书后就开始专心忙自己的事业,从来没有想到从学校、从老师的口中去关注一下自己儿女的思想动态。

4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4.1充分利用群体心理,正确引导从众心理

大学生中的从众心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不从众者可能是坚持真理的少数人,也可能是固执己见的叛逆者。从众者可能是盲从、无主见之人,也可能是顾全大局之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区分从众心理,正确引导从众心理。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提高群体凝聚力。同时,需要克服消极的群体压力,主动制造积极的群体压力,引领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

4.2制定合理的群体规范,适当地约束群体的行为

在大学生群体中制定实施的行为规范,能够使群体成员保持一致性,享受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克制其惰性的一面,努力往好的一面发展,也使得群体得以维持和发展。群体规范一旦被群体成员认可,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当个别成员的言论举止行为与规范不一致时,群体规范就会变成一种群体舆论,产生群体压力,迫使群体成员服从群体规范。

4.3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新时代条件下,由于生活、学习、工作节奏不断地加快,竞争也显得日趋激烈,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利用群体心理的相关知识,对症下药,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利器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加以引导和调控,帮助其走向正确的道路,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4.4建立高效、便捷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加强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校应将实体教室和虚拟网络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为主体,层层联动,构建一个既有实体心理健康教室,又有网络交流平台保障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平台。

4.5加强沟通,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校、老师、家长、大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加强沟通、不断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大力创造机会,多举办几场讲座,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老师应给学生正向的引领教育,关心其学习与心理健康,多沟通交流,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在家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大学生自己也要多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疏导,出现矛盾与问题先自我反省、自我消化、自我调节。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强起来的一股强大的储备力量,研究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教育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发展稳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群体心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罗石.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