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实的自己——阅读《巨婴国》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做真实的自己——阅读《巨婴国》有感

齐景怡

南京师范大学210000

在阅读《巨婴国》一书前,我对于这本书是充满了好奇的,作者为什么将我们国人都称之为“巨婴”呢?在林老师的课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案例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在《巨婴国》中提出了一个很颠覆的概念:我们都是巨婴。大多数的中国成年人的心理水平都处于一个婴儿的水平。虽然作者在书中的观点较为偏激,对孝道、集体主义的抨击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但也不难看出作者是个坦率直言的人,他以他的理论解释了许多社会现象,并且从方法论的层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这本书还有很多负面的案例,大多是由于巨婴心理造成的严重后果,例如自杀、杀人等等的案例。希望我们都能心理健康,做真实的自己,其中一些观点我很受启发,我们处理事情的情绪波动和一个婴儿没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这本书里的实例以及作者对之透彻的分析也让我们深受启发。

这本书的副标题"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这本书的作者武志红老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咨询师,他从一件件自己身边的小事以及自己做心理咨询时的来访者,从一个民族和一个区域的人去看自己的国民性,我在之前也接触过这类的书籍,比如像台湾作家柏杨所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以及胡适写的《中国人》等,这不仅仅是对于中国现状的揭露,更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在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反思自己,做真实自己的同时也变成更好的国人!

当然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明确指出了实际上不光是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基本没有国家能够超越3岁。所谓巨婴国指的是我们在身体上已经成为承认,但我们的心理还没有超过1岁,作者认为我们,即现在的国人,还没有超过6个月,不得不说,《巨婴国》这本书书对中国人的剖析是到位的,并有更大的延伸解读空间和张力,是一本很好的进一步解毒中国人的人性和陋习的作品。

作者在开头就对于“巨婴”一词做了解释,即是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前的成年人,作者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论向大家进行了基本的阐释,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处在第一个阶段,即“口欲期”,在6个月前的婴儿有以下几个特征,即共生、全能自恋以及偏执分裂。在我们自己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是无所不能的神,只要我们的欲望没有被满足,我发出去的能量没有被别人接纳并且积极正面返回给我,我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一种我的全能神的感觉被攻击的破碎了。

这样的巨婴心理之下,共生心理就促进了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就促进了中国好人,中国好人则是为了掩盖一个真相,婴儿都想成为为所欲为的龙,所以,婴儿和巨婴是的全能的自恋。反观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巨婴”呢?一个巨婴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失控事件而产生一种毁灭一切的感觉,这些事情都会让他们崩溃,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自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神,而在作者口中“巨婴”在遇到问题时的反映无疑是逃避,这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成年人都是一个真实的"人"要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父母的或其他人,敢于面对一切,他们可以直面恐惧而不是逃避,我们要意识到那才是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者在书中提及“巨婴”的全能自恋体现在追求优秀,甚至完美;想法多,行动困难;诛心论以及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这四个主要表现,阅读到此,我也不禁反观自己在平时中的表现,有时候,我也确实会因为自己的没有做好的一点小事而极度的责备自己,我同时也会反思自己也同样存在着爱面子,不愿意接受批评的问题。是的,中国人都爱面子,面子一词顾名思义是表面、外表的东西,我们要要面子无疑是为了维系我们的全能自恋感,因为我们的内在缺少可以支撑我们的力量,所以,“巨婴”们只能必须要靠着外表的假象来维系自己的“完美形象”,那样的他们看起来很完美并且全能,一旦外界的反馈消失或者相对负面,那么他们脆弱的自我将会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在《巨婴国》中,我对一句话印象深刻,“我们要更好的做自己,而不是做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会对于自己的现状存在或多或少的不满,但是,我们再是应该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认清自己尝试着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知世故而不世故,通过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才能形成真正的“自信力”,而不是靠着外表和“巨婴”所展现的全能自恋而展现出的“他信力”。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凄凉的人生,敢于面对鲜血的滴落。”这被描绘为惨淡而了无希望的社会,但整个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婴儿政策,作者在文中对于当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社会现象入手,用“巨婴”的理论来诠释,虽然这类话题和现象在很多热门书籍中也都有所涉及,但是作者从“巨婴”的理论出发解释,角度是很新颖独特的。这也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揭露当代中国现状并对国人的有深刻启发的工具书。

作者在后半段也提及了中国式好人,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我不能拒绝很多事情,实际上我内心中有纠结的要求,实际上,中国式好人来自于两者冲突的矛盾。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当孩子逐渐有能力开始探寻外部世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觉、声音去探索世界,让孩子知道他的内在是足以成为他行为的凭借的。相反,中国父母最常做的是干涉孩子的任何一个选择,中国父母需要深刻学习,才能懂得尊重孩子活力的表达,而这样的过程是需要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的代价的。

《巨婴国》是一本心理学的巨作,在通读完全本书后,我不仅对于中国社会、国人人性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对于心理学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虽然我对于作者感悟的见解涵盖的不够全面,理解的也不够深入,但是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学生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在日后不论是其他书目的阅读以及艺术的学习中,作者的话都会给予我很大的启示,我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真实的自己,虽然我对于心理学的理解远不及作者,但是,在我阅读过《巨婴国》后,我也会努力靠近,努力做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齐景怡(1995.3—),女,汉,江苏南京,学生,研究生在读,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00),设计学视觉传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