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低压线损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配电低压线损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唐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雷州供电局)

摘要:电能损耗是电能在电力网传输和分配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线损率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强化线损管理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一强三优”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通过对低压线损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加强配电低压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低压线损管理;影响;措施

引言

电力能源作为一次和二次产业的动力来源,在其电网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能损耗,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电能损耗更加严重。据统计,我国低压配电网的网络线损占整个供输配电电网的网络线损的比重高达50%-60%。加之当前电气材料的应用成本不断提高,配网的低压线损率持续上升,迫切需要加强配网低压线损管理力度,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1配网低压线损管理中的问题

(1)设备使用不合理,导致电流负荷分布不均匀。当前,我国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但城乡在电力设备设施方面存有较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供电规划不合理,导致配网低压线损管理问题显著,不仅提高了线路损耗率,也严重阻碍电网的正常运行。

(2)网架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提升供电质量。我国传统的电缆架构方式存在弊端,导致配网低压线路的导线横截面积变小,长时间供电必然加剧线路的损耗。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线路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必然缩短其使用寿命,对用户的用电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3)无功补偿未实现全面应用。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容量是电网运行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若电网的无功能量出现不足,会加大电网内运行的电流,进而加大线路运行压力。当前,由于经济原因的限制,在我国配电网中无功补偿并未实现全面应用,线路稳定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农村供电所管理方式不科学。随着城乡电网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其发展水平仍然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供电所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窃电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工作人员传统的估抄和漏抄等台区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

2配网低压线损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电网运行管理电力系统中,如果变压器长期在过载、轻载或者功率因数过低等情况下不经济运行,会增加电网的电能损耗,使线损率偏高。

(2)计量装置管理计量装置是供电部门线损考核和线损统计的基础,计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线损统计的准确性,所以计量装置的管理与线损的真实性有很大关系。

(3)营业抄核管理抄核收工作是确保售电量准确的重要环节,如果抄核收工作不到位,出现错抄、漏抄、少抄等现象,减少了应计售电量,在供电量不变情况下,会使统计线损电量增多,线损率增大。

(4)用电检查管理营业普查和反窃电工作对线损管理来说非常重要,营业普查和反窃电工作不到位会滋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形成不良的用电秩序,助长窃电风气。

(5)线损考核管理线损分析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线损高的区域、线路或者变压器,无法针对性地开展降损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无法激励员工降损热情,会造成线损高又无人关心的局面。

3加强配网低压线损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提升电企营销管理效果,降低线损消耗

首先,要提高基本资料的管理力度。可以全面性的营业普及为契机,对供电所辖区内低压分线进行分台区管理,并参照台区的特殊情况对基础档案和隶属关系进行清查,尤其要排查因户变关系不明确造成的台区异常现象。其次,要提高对抄表质量的管理,强化对抄表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避免因抄表错误与抄表不同步引发线损损耗。最后,可将抄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与抄表工作人员的工资挂钩,以此提升抄表工作的准确性。

3.2强化对高损台区的改造

首先,应建立台区改造小组,设立电气企业营销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制定并下发年度高损台区改造计划与任务,然后按月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统计、分析和改造工作,并由相关领导亲自负责下基层,实地检查高损台区,对出现异常的区域进行现场分析和解决,以此突出高损台区改造的重要性,促进高损台区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其次,应组织实施年度高损台区检查专项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对高损台区进行全面的抄表和普查,提升高损台区的改造力度。最后,应建立配网实时监控系统。此监控系统主要由配变管理主站、配变监控中心和GPRS通道三部分组成,用以监督配网低压线损的实际情况,提升高损台区的改造效果。配变监控系统的组织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配变监控系统的组织示意图

3.3加强配网建设管理的力度

企业应结合配网项目的投资计划,加强配网建设的管理力度。首先,在配网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收集配网台区的标识牌和电杆防撞条信息,然后开展具体的招标工作,结合当前的标准开展新一轮标识悬挂工作。其次,要加大对台区标准化的管理力度,可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加强对农网示范路线和台区建设工作的管理,其中主要是加强对现场和资料的标准化管理。最后,在加强配电网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强化运行保障体系的应用。该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其中,组织体系又包括组织架构规划建设、评价和考核三方面内容,三者具体关系如图2所示。保障体系则主要包括制度体制、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和监督检查四方面的内容,彼此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在运行保障体系制度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鼓励并激励人员发挥作用,重视人员的才能培养,以此促进系统各环节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进而实现系统保障功能的发挥。

图3智能化线损管理的保障体系

图4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架构

3.4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体系具体建设过程中,应以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规范为指导,以提高线损管理目标为根本,将目前的线损管理水平与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相结合,开展以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保障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在此管理体系中,组织管理是基础,技术管理是根本的管理手段,保障管理则是推进措施。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实现了人机交互,并从互相协调的角度出发,优化线索管理流程,提高线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该管理体系应用过程中,能够利用先进技术监督和控制配电网的具体运行,以此提高智能化体系的运性效果,促进线损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3.5完善电企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起以降低线损和加强线损管理为主的考核指标,结合各地区网架实际情况、农村台变情况和以往线损率,制定出本年度的线损率指标。其次,将制定好的线损率指标下发到供电所,并以供电所为主要考核机构,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供电所线路降损的意识,加强对台区线损的管理。

4案例分析

以南网某供电公司配电低压线损治理为例进行分析,自开展低压线损专项治理工作以来,该供电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问题协调会,对供电所工作中的难点进行指导和帮助,扎实有效开展配电低压线损管理工作。具体如表1所示。

表1配电低压线损管理工作内容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强配电低压线损治理,有助于节约能源,应注乡镇低压线损治理工作,其管理特点应面向智能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积极开展工作。线损管理中应注重资金、人才的投入,进行精细化治理,对降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效益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素刚.探析农村配电网低压线损精确计算方法[J].电子测试,2016,(1):82-83.

[2]马贻岭,汤龙,胡杰,等.探析农村配电网低压线损精确计算方法[J].工程技术,2016,(11):196.

[3]陈金.降低配电网低压线损的分析及对策[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