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发展思路

/ 2

加强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发展思路

王淑沅周志高

王淑沅周志高

[摘要]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本文对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本条件及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明确了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示范性;教研室;注意事项;具体措施

我国高校的教研室,直接承担教学、科研和教师培养工作,是我国高校的教学基层组织。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教研室示范建设工作,使高等教育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一、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本条件

校级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起步之年,各大院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推动,详细制定了拟入选示范性教研室的基本条件,如提出“教研室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能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并能完成相应职称的科研工作量;教研室管理规范,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教研活动开展正常且有记录;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成效;教研室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有成效,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先进经验;”等入选条件。在申报和遴选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进行了限额初步审查,最后才确定示范性建设教研室。

二、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注意事项

1.重视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宣传工作

充分做好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明确示范性教研室的任务和职责,改变教研室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人人为示范,人人建设示范”的局面。同时,要及时报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为示范建设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示范性教研室是建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并让宣传工作跟进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整个过程。

2.注重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实施工作

在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申报过程中,教研室要充分展现本教研室的优势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建设方案。但是,最科学和完满的规划,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者是不能有效实施,都将是一纸空文,示范性建设就出不了成果,教研室依然成不了示范性教研室,甚至还有被淘汰和取代的危险。因此,在立项建设示范性教研室开始后,教研室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方案只是示范性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点。教研室应该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专职人员来负责各项建设工作的实施,确保教研室的各项示范性建设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成果的示范辐射能力

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示范建设成果应对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的发展起到示范推动作用。示范性教研室建设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研室,发挥它们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性作用,让它们带动其他教研室建设的发展,使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都能以它们为榜样,向它们看齐。因此,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在形成示范成果之后,应该将这些成果全面推广开来,让更多的教研室、更多人了解到示范性教研室的成果,对成果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教研室建设关注示范,试点示范成果,以求共同发展。

三、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战略的具体措施

1.教研室制度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础

教研室制度是教研室内部的契约和准则,制定制度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体制是工作的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好的管理体制才能出好的效益和成果。制定教研室制度和规范的原则,必须有利于教研室成员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对事物、过程、要求、结果、质量等的描述要具体,且操作简便,应为大家所共同接受,并具备执行和检查的可能性。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教研室管理,明确教研室主任职责,针对本教研室教学工作和人员结构实际,制定出教、学、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如制订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听课、教学研究、教研室资料管理、教研室奖惩等制度。通过管理制度来强化示范性教研室的工作职责,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

2.专业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核心

专业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研室建设增强教学实力、形成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性工作。示范性教研室建设主要是专业内涵建设,所以教研室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进行,使专业建设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示范性教研室的专业建设不仅要解决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校办学实力问题,同时还必须为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示范性教研室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教研室要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重视教师的外出进修和学习,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聘任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对新人员进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内在要求

互助合作是示范性教研室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每当教师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们的帮助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所以,营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是教研室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教研室内的教师要以教研活动、专业建设、教研科研课题等为纽带,互相团结,既合作共事,又彼此学术交流、观念碰撞、思想沟通,促进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在教研室内,要鼓励教师真诚、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在互助合作的交往中展现自我,在集体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中实现自我超越,增长智慧。

5.教科研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动力

大力宣传示范性教研室建设中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研室全体成员重视科研,形成科研工作大环境。教研室内部要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广泛宣传科研积极分子,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形成一种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教研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样化活动。如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使所有教师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为教研室做贡献,从而提升示范性教研室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6.档案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研室档案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大纲、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总结、教学活动资料、教师科研档案、获奖资料等等。开展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后,教研室更应建立教研室档案专柜,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教学档案管理逐渐有序化、标准化、并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档案管理,以便资料的提取、检索与使用。

7.硬件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外在表现

硬件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外延建设,示范性教研室建设除进行内涵建设以外,还应在学校和院系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教研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每年给教研室划拨一定的教研活动经费。这样做有利于教研室组织集体活动和教学资料的管理;有利于教研室教师的交流和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四、结论

加强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及院系领导高度重视,既要重视教研室的外延建设,也要重视教研室的内涵建设,只有以内涵建设带动教研室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凸显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在教研室示范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全面发展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

注:

[1]赵建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模式创新[J].铜陵学院学报,2007.[2]丘林,陈朝新.高校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陈玉君.关于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4]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2010,(2).

[5]欧阳美和.关于高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

[6]王新猛.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J].长江大学学报,2010,(8).

[7]周厚勇,李东亚.论适应合格本科教学质量要求的教研室建设[J].天中学刊,2010.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邮编:332005

(责任编辑董泽芳)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学研究改革省级课题《地方本科院校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JXJG10-17-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