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肿块和肿瘤的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胸腺肿块和肿瘤的CT诊断

关荣

关荣(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讨论胸腺肿块和肿瘤的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胸腺瘤可发生在前纵隔内从胸腔入口至横膈的任何部位。

【关键词】胸腺肿块肿瘤CT诊断

许多肿瘤可发生在胸腺,其中胸腺瘤最常见,其他有胸腺脂肪瘤、生殖细胞瘤、霍奇金淋巴瘤、类癌等,但很少见。胸腺瘤与畸胎类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为纵隔最常见的三大肿瘤。

一、胸腺瘤

1.一般情况

胸腺瘤主要由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可分为上皮性、淋巴性和淋巴上皮性。

上述任何一种细胞形式为主的胸腺瘤均可以合并重症肌无力,但较常见于淋巴细胞性胸腺瘤。

根据胸腺瘤的组织学表现不能可靠地区分其良恶性,确定胸腺瘤良恶性的通常依据是肿瘤的侵犯范围,故称其为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袭性胸腺瘤更为合适。约30%的胸腺瘤为侵袭性胸腺瘤。

侵袭性胸腺瘤按病理可分为三期:I期为肿瘤限于胸腺体内;Ⅱ期为肿瘤穿透包膜至胸腺周围脂肪内,但尚未侵犯临近器官;Ⅲ期为肿瘤穿透胸腺包膜并侵及邻近器官。约有半数的Ⅲ期胸腺瘤在胸膜上有转移,多呈现局部浸润性生长,沿邻近的胸膜与心包进展。

最近,有学者基于形态学与组织学提出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与混合型。这种分类对预后有显著价值。

2.CT表现

胸腺瘤可发生在前纵隔内从胸腔入口至横膈的任何部位,多位于主动脉弓至心脏大血管交界水平,少数可发生于后纵隔或纵隔外,如颈部、胸膜和肺。胸腺瘤一般表现为前纵隔内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不一,小的仅有1~2cm,有的仅表现为胸腺边缘的局部隆起,大的可达10cm以上。多数密度均匀,少数可见肿瘤内有钙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肿瘤是良性的。部分肿瘤发生囊性变,形成低密度区,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变广泛时似囊肿。肿块边界多光滑,小的肿块往往位于中线一侧或叶内,大的胸腺瘤往往位于中线两侧,甚至深入到中后纵隔内,多不对称。增强扫描肿块见轻度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则无增强。

CT检出胸腺瘤的敏感性较高,但在40岁以下尤其20岁以下患者,小的胸腺瘤如不造成轮廓改变,因无明显密度差异,不易被发现,幸而20岁以下年龄组很少有胸腺瘤发生。

约35%的胸腺瘤为侵袭性胸腺瘤,其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楚,侵犯并推移邻近结构,向中线两侧生长。肿块常较大,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更明显。也有的侵袭性胸腺瘤很小。最易受侵犯的纵隔器官是气管、大动脉和静脉、纵隔胸膜和心包,如发现其边缘不规则,是纵隔受侵犯的可靠征象。肿瘤与纵隔结构之间脂肪层的消失,不是非常可靠的纵隔器官受侵犯的征象。但肿块边界清楚,光滑,与邻近纵隔结构之间有明确脂肪间隙者,则可认为病变为非侵袭性。部分侵袭性胸腺瘤,特别是瘤体较小时,可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楚,与良性胸腺瘤不能鉴别。增强扫描,特别是采用3~5cm减薄扫描对判断肿瘤是否外侵很有帮助。

侵袭性胸腺瘤很少发生血行或淋巴转移,多以浸润的方式顺沿邻近的胸膜与心包发展,一般局限在一侧胸腔。约15%的患者肿瘤可沿胸膜反褶种植到同侧后纵隔、后肋膈角或心包,而不与原发肿瘤相连,故在疑为侵袭性胸腺瘤时,CT扫描应包括最低的后肋膈角。

3.鉴别诊断

(1)胸腺增生

胸腺增生是重症肌无力的最常见原因,约有半数的患者可发现胸腺增生。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胸腺淋巴滤泡增生,胸腺体积可无增大。在CT图像上,约半数的胸腺增生表现为胸腺实质性组织较正常同龄人增大,呈弥漫性,多数仍保持正常形态,密度与正常年轻人的胸腺相似。偶尔增生的胸腺可呈圆形,难以与胸腺瘤鉴别。约有半数的胸腺增生者其胸腺大小显示正常。

(2)胸腺脂肪瘤

主要由脂肪成分组成,CT值很低,具有特征性。

(3)与前纵隔其他常见肿瘤鉴别

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的组织,CT上密度常不均匀,牙齿、骨骼及脂质成分并存为其特征性表现;没有钙化和脂肪成分的畸胎瘤有时鉴别有困难。胸骨后甲状腺位于前上纵隔,与颈部甲状腺关系密切。而胸腺瘤好发部位是前纵隔心底大血管前间隙。

(4)淋巴瘤

成人原发性前纵隔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为结节硬化型Hodgkin病,与胸腺瘤的鉴别要点为:即使融合型淋巴瘤,高分辨率CT有时仍可分辨出融合的结节肿块;除前纵隔肿块外,绝大多数患者在颈部及纵隔其他区域伴有肿大淋巴结;可有肺部浸润表现;胸膜、心包种植,则以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性为大。少数完全局限于胸腺的淋巴瘤,从影像学上无法与胸腺瘤区分。

(5)胸腺类癌及其他胸腺恶性肿瘤

胸腺类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但过去多年来一直把它混同于胸腺瘤。肿瘤的成分是胸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类癌相似。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常见,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皮肤、骨、肾上腺和淋巴结,有时转移发生很晚。胸腺类癌的CT表现与侵袭性胸腺瘤很难区分。两者鉴别应密切结合临床。肿瘤更具侵袭性,上腔静脉综合征较胸腺瘤更多见。发生在胸腺的其他恶性肿瘤如胸腺癌、精原细胞瘤等的CT与MRI表现均与侵犯性胸腺瘤鉴别困难。

二、胸腺癌

胸腺癌与胸腺瘤一样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但是要少见得多,胸腺癌大约占胸腺上皮细胞性肿瘤的20%。与胸腺瘤不同,胸腺癌可基于组织学表现作出恶性的诊断。肿瘤为侵袭性,比侵袭性胸腺瘤更易引起远处转移。胸腺癌远处转移达半数以上,而侵袭性胸腺瘤远处转移只有5%,经常转移的部位是肺、肝、脑和脊髓,其预后差。

症状通常由纵隔肿块引起,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尽管在胸腺瘤中副肿瘤性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性红细胞发育不全、低蛋白血症常见,但在胸腺癌中罕见。

胸腺癌与胸腺瘤在CT上难以鉴别,除非纵隔内可见淋巴结或有远处转移。其CT的典型表现是有或不伴有低密度的大肿块。胸腺癌比胸腺瘤较少引起胸膜种植。

三、胸腺脂肪瘤

脂肪瘤系胸腺的罕见肿瘤,主要由脂肪构成,有完整包膜,但也可包含不同数量的胸腺组织,它起源于胸腺,或有蒂与胸腺相连。见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儿童与青年。绝大多数病例无症状。仅于胸部X线检查时偶尔发现。由于其脂肪成分有柔韧性,故它有被盖在心脏上的倾向。向下延伸进入心膈角,可类似心脏增大,X线上可被误诊为胸膜或心包肿瘤,基底段不张,甚至误诊为隔离肺。此肿瘤不伴重症肌无力。

CT上,胸腺脂肪瘤通常显示包含大量脂肪,有三种类型,最常见者为脂肪和线条状或图形密度增高影的组合,第二类,以脂肪占优势,第三类,主要为软组织密度。CT上均显示肿块与胸腺床相连。

四、胸腺囊肿

胸腺囊肿可占纵隔肿块的1%,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先天性者甚为少见,它起源于胸腺的咽管,按胸腺胚胎发育过程从下颌角到胸骨柄之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胸骨柄后前上纵隔区域最好发。常见于儿童,一般无症状,如囊肿很大压迫气管和心脏时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获得性囊肿常见于胸腺瘤出血、坏死、囊性变和胸腺霍奇金淋巴瘤放疗后。

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可呈倒“V”字形,与胸腺形态一致。单房或多房,CT值近似于水。当囊肿内有出血、血块形成或有胆固醇结晶时则密度增高且不均匀。由于有几种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与淋巴瘤可有囊性区域,故在做出胸腺囊肿诊断时以适当保守为宜。在CT上可根据以下几点提示胸腺囊肿的诊断:囊壁显示为薄壁;不伴有肿块成分;包含的液体接近于水的密度;增强扫描后无强化;囊肿壁可以有钙化。

五、淋巴瘤侵犯胸腺和转移到胸腺

淋巴瘤在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同时有侵及胸腺的倾向,在一组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胸部的成人患者中,30%有胸腺增大,所有病人纵隔淋巴结均增大。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胸腺要少得多。

霍奇金病和淋巴瘤累及胸腺,通常与胸腺瘤或其他原因的前纵隔肿块不可鉴别。胸腺增大经常保持其正常形态,可呈箭头样,并有边缘外凸,或呈双叶状,但分叶状或结节状表现亦常见。但在成人中也可见到非均质的结节样的内部结构。CT上尚可见到囊性坏死的表现。肺癌与乳腺癌转移也可侵犯胸腺,肺癌病例多系直接侵犯,但也有血行转移,纵隔淋巴结受累也是典型表现,它们胸腺转移的CT表现无特异性。

参考文献

[1]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