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听课评课类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谈几种听课评课类型

张玉英

张玉英山东招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5408

大部分学校都明文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要达到多少节,并将此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毫无疑问,听课评课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艺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有些课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因此,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参加听课评课,提高教师听课的动机和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听课评课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业务学习性的听课评课;二是指导性的听课评课;三是示范观摩性的听课评课;四是研讨性的听课评课。

一、业务学习性的听课评课

主要是在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之间进行,因为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所遇到的问题也就比较相近,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既方便又有效,有利于聚集体的智慧一起解决教育教学上的难题,有利于促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听这种常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的活动。

对于教师的教,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如何呈现给学生;2.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内容与新授课有何关系;3.新课如何导入;4.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恰当;5.设计哪些问题、安排怎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6.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7.安排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8.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对于学生的学,听课者应该关注:一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三是学生是否乐于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四是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

没有评课,听课就失去了意义。听课要做好听课笔记,写出自己的评课意见,写好教学反思,在备课组活动时,安排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反馈交流,评议得失。如果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学生课堂中表现出积极参与探究、主动质疑问难的情形,而且通过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较大程度得到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如无法达到上述目的,说明教学的某个环节或整个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必须引起授课和听课教师的反思。

二、指导性的听课评课

主要针对两类人,一类是新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后,怎样才能会上课,上好课,特别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另一类是学生评价差的教师,他们往往是由于上课质量差而不受学生的欢迎。骨干教师听这一类型的课,不仅要了解教师课前的准备情况,还要注意对课堂上的知识、能力落实是否到位,学习方法、习惯是否养成,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是否妥帖,作业布置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了解。交流时,先听听他们说课,了解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然后对照他们的授课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主要是从他们原有的教学现状出发,肯定优点,指出发展方向。评新教师的课,要做到循循善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

三、示范观摩性的听课评课

骨干教师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是学校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可以推动和激励全校教师在教学上开拓进取。他们的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控制、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新教师和学生评价差的教师在听课后要抱着诚恳的态度将自己的收获、感想与执教者及其他听课人进行及时正面的交流和反馈,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听后的体会、反思、审视、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真正有所得。教研组要组织讨论,最好像集体备课那样,对这堂课进行分析研究,让每位听课者都谈谈看法,也借此帮助新教师提高评课能力。当然这样的课也难免有问题,发现问题也应善意地提出来。

四、研讨性的听课评课

首先应该突出一个“研”字,要搞清楚研讨的专题是什么,试图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等等。如果这堂研讨课是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在听课时就要注意这位教师是采用哪些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是否达到了目的。要边听边想,边分析边归纳,以形成自己对这堂研讨课的独到见解。教研组组织评课,既然是“研讨课”,就要求每位听课者都发表各自的见解,同时还应展开探讨、争论,正确的观点、完美的方法才会逐步明朗,执教者、听课人才会有较大的收获,切忌当面什么意见、建议都不提,却在背后大为不屑,失去研究的意义。

只有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让教师们各取所需,不求整齐划一,不同的人群听不同类型的课,而不是硬性规定那种每人都要讲的例行公事的所谓公开课,教师都一律必听。提高教师听课评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避免听课上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也才能让教师切切实实成为听课评课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