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实施困境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中职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实施困境与对策

姜敏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安徽省宿州市234000)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关键,它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情感性道德教育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纵观当代中职教学,普遍重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育,这也是很多学生行为道德缺失的原因。本文结合中职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困境,对怎样增强中职情感德育教学进行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情感道德;教育困境;对策

最近几年,国家非常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德育人才培养,针对怎样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有了清晰的指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德育教学环节进行了规定。德育是中职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所以必须重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从现实反馈的信息来看:部分中职院校并不重视德育教学,过分关注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教育,这也是道德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此,中职学校必须增强情感性道德教育工作,从细节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职学校情感性德育教学的困境

(一)学校重视力度不够

校领导对德育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若校领导重视,将大大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但很多中职学校并未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德育放在次要位置,教学重点为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让德育教学工作不理想,甚至流于形式,都对道德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校领导未能从本质上重视德育,在经费配置、政策倾斜上存在厚此彼此的情形,甚至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即使开展,效果也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重视力度不够,经费不足。

(二)缺少德育教学氛围

有利的校园文化对于德育具有隐性功能,它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场地,从而渗透德育,但很多中职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够。在走访校园文化时发现:虽然有宣传栏、专题栏与板报区,但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很少有德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校园环境下,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益于校园文化熏陶,更不能发挥育人功能。

(三)教师团队综合素养需要提高

受价值理念与社会发展影响,中职老师的角色认同与社会地位并不高,很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缺少主动性,外加老师的技能提升机会有限,对岗位缺少积极性,所以对情感教育的投入并不多。德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文化知识并不是主要的传授目的,而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情感、行为规范与道德理念。但部分中职学校依然使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共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家庭重视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在家庭德育引导中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德育环境,过分追求物质,忽略了情感要求。大多数家庭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很少给予陪伴,时间一长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对于德育教学理念:过分关注孩子成绩,忽略了品行养成。对于教养形式:更多的是讲道理、摆事实,很难做到以身作则。言传并不能让孩子从内心接受,但身教对孩子的身心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

(五)学生缺少认同感与自信心

中职学生是德育的主要对象,其不良因素会制约相关工作的开展。受学历至上的观念影响,很多人轻视职业教育,认为中职生是低分者迫于无奈的选择,对于家长和亲人的询问,他们有逆反、抵触、自卑心理。自身情感过于敏感和极端,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与自控力,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应对学习。部分学生没有目标与理想,缺少信念,在生活与学习上不能主动与人交流,对待事物淡漠,很难形成积极的行为规范与思想道德,都影响了道德品质的生成。

二、做好中职情感性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中职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很容易受不良的社会环境与空间等因素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秩序整顿,特别是中职学院周边的不良因素,引领社会改变对中职生的看法,并且提供经费支撑与政策保障,确保中职德育相关工作正常进行。对于政策,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重要文件与政策的监管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中职德育教学开展情况,杜绝表面工作。对于经费,教育部门要结合学校现状给予足够的经费补助,避免由于经费问题影响工作开展。

(二)增强学校道德教育

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道德教育的意义,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教育,把中职道德培养放到人才指标考核中,形成合理、科学的德育教学框架。同时,中职学校还要不断增强道德教育师资团队,通过设置专业的部门与机构,选用恰当的道德教育内容,以改变轻道德、重知识的道德教育现状,最终形成一套合理、科学的监管机制;通过设置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德育教学效果,从源头上引导师生参与到德育学习活动中。

(三)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

首先,提高老师的情感素质。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一味体罚或者管理学生是行不通的,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可能出现违法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形成好的道德品德,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做榜样。其次,做好德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工作,灵活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在筛选教学内容时,整合学生的社会发展与需求,为学生传播感兴趣的信息,引领学生思索。对于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还应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增加师生情感,打好德育教学基础。

(四)营造有利的校园环境

有利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成长,同时对道德情感教育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学校要加强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落实物质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卫生情况、人际关系都能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与自信心。校园图书馆、体育设备、宣传栏、绿化带都是重要的活动场所,应加强建设工作,提升学生对校园保护的责任心与保护意识。其次,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具体包含历史变革、校训、人文素养等,这些精神随时都会影响学生发展。

(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让学生拥有广泛的爱好,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拓展业余生活,增加师生联系。只要学生能从活动中得到赞许,其信心与情感满足就会增加。其次,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内驱力作为中职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保障,也是道德根本。虽然老师、家庭、社会、学校为其开创了良好的育人机制和教育环境,但其根本是自我教育和改变,所以学生要主动接受情感教育,用正确的学习态度,规范自身,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罗英,卢昊,黄乐辉.情感性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7(11).

[2]韦加港.中职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工作研究[J].中外交流,2017(25).

作者简介:姜敏,女,汉,安徽省人,本科,助理讲师,安徽工程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中职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