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思路

姚家玲

摘要:党和中央基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资源整合共享的思路,提出了“多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组织设计理念,并且探索性的提出了由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的管理思路。通过积极完善的改革策略逐步提升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实效。围绕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的价值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强化管理思路,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党组织;国企;管理;思路

早在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核心,担当着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维护社会效益的双重任务。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能够将党建领导和公司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多位一体”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更加科学完善。

一、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的价值意义

2015年2月,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了“在国有企业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将企业管理作为重要的战场,实现企业内部的“正风肃纪”“严守规章”。国有企业作为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机关单位,其中心思想往往以政府的意志为中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组成中的主要力量,体现出了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观念。和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融合了商业性、公益性两项特点。在追求国有资产保持、增值效益的同时,为调整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党组织领导下,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具体的权限,可以分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两种。而不管是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都隶属于党中央的管理范畴中。借助于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往往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办法,以此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制度、人员、信息、财务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拓展。

二、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的发展责任和思路

(1)政治责任:国企姓党

国有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经济发展要务,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下,国有企业需要保证“国企姓党”,确保党使国有企业领导和管控的重要前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使政治责任的具体体现。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确保党和国家对于企业的人、事、经营具备实质性的控制。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确立国有企业的基本底线。

(2)企业责任:制度统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使国有资本能够实现从优做大,防止国有企业的资产出现流失,使我国国有资产能够具有新的改革动向,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此,一方面企业要在管理制度的创新上,围绕企业管理组织、方式,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制度、思想队伍和文化建设。在党和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这也要求市场主体与国有企业制度要相互适应,使一些基本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组织制度创新通过现代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国有企业和国际经济贸易的接轨,进一步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经济责任,创造价值

国有企业的自身实际要建立在发展要务上。因此,国有企业要坚持效益发展导向,充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更加突出的经济业绩。企业要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在创造国有企业价值利益的过程中,遵循现代企业治理规范和准则,更好的服务社会、惠及员工,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提升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中呈现出的问题

十九大召开后,我国在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展现出了多种发展策略和手段。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中,多采用关系管理的办法。但是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却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导致市场经济与企业利益之间存在了亟待弥补问题。例如,国有企业大多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内部人员的利益和权力矛盾重重。一些员工只重视企业利益,却导致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没有将精力花费在企业行为上,而是多在政府行为上,这一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管理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在职的管理干部都不具备该职位所应有的能力,在晋升机制上,往往忽略了“因人而异”“以人为本”的管理。国有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往往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所以给国有企业的改制以及科学的运用造成了巨大的阻力。由此可见,推进现代企业的管理优化模式,加速企业创新发展成为了企业生产的关键所在。

四、增进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国企管理的具体实施

(1)严守国法,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首先,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上,要进行贴近国家总体战略和制度安排的发展指引。通过引导广大国有企业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以此实现国家、企业、员工等等多方的互惠共赢。尤其要在适应外部治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党组织的领导,构建全面的国有企业发展战线。要确保企业运作不越轨、不出线。从而以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的企业激励体系,确保国有企业建立高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在依法、依规的途径中进行。

国有企业管理者要着力解决散打体系,将党建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治理机构,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组织制度优势,逐步解决“底线与原则”“制度与发展”“合作和边界”之间的问题,以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提升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国法企业经营规章,设立党纪边界、法律边界、成本边界,确保国有企业能够在合理合规的渠道内进行。

(2)一岗双责,建立完善责任体系

在国有企业的主体责任上,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所担当的职责,抓书各级党组织和班子成员建立工作述职报告。进一步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协同性。通过反腐倡廉、述职述廉等形式,推动党建责任制度的科学规划,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相互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要在国有企业的规划发展中,将综合考核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相互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常态化的企业发展机制。紧密围绕企业文化,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实现党建和生产工作的紧密结合。

例如,在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中,企业紧密围绕“用心、诚信、快乐”的发展理念,逐步增强员工群众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凝聚力。

(3)严格督查,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

在企业制度建设中,国有企业要采取信息化的实施手段,通过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实现党建和思想教育的全面深化,逐步加深企业现代化管理。通过引入管理信息系统和实行电子商务系统,把经营管理和发展理念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中。促进企业的产品研发、优化企业产品供应,以此加速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

五、总结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产权制度改革、人力资源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等方面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广大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在创新实施策略之下,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思路、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使国有企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昊,整合内部监督资源保障国企规范运行[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

[2]马云跃.浅论现代国企管理中的政工工作[J].科研,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