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探讨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杨永才

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祥云672100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接诊的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发生贫血病因。结果在200例病患中经过骨髓细胞检查确认出病因161例,占比,80.5%,;有11种疾病类型,其中缺铁性贫血42例,占比为21.00%;巨幼细胞贫血30例,占比为15.00%;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16例,占比为8.00%;溶血性贫血10例,占比为5.00%;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占比为5.00%;骨髓象均表现出异常。另外39例(19.5%)骨髓象无特殊改变,未能提供明确病因诊断依据。结论采用骨髓细胞学检验可以初步诊断贫血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检测时应当予以重视。

关键词:骨髓细胞学检验;贫血病因;诊断价值

贫血是指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其发病原因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失调及细胞性病变有密切关系[1]。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虽然对于这些改变无法做出精确检测,但是通过骨髓细胞学检验,可以找出这些改变与贫血的关系,分析贫血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2]。本次研究着重探讨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接诊的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90例,女性110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限(46.3±6.5)岁;10—20岁17例,21—40岁72例,41—50岁77例,51—75岁34例。所有患者均未查明贫血病因,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100g/L。

1.2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进行一般性血液检查,使用日立KX-21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然后实施骨髓细胞检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选取患者髂前后或胸骨处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抽取骨髓,使用日本东亚2100D五类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采用瑞氏染色涂片进细胞分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化学免疫检测。

1.3诊断标准[3]依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进行诊断。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数用资料(%)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髓细胞检测结果

在200例病患中确认出病因161例,占比,80.5%,共有11种疾病类型,其中有5种病因表现较为典型,分别为:①缺铁性贫血42例,占比为21.00%;骨髓象表现为铁粒幼红细胞数量低于15%,细胞外铁消失。②巨幼细胞贫血30例,占比为15.00%;骨髓象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数量大于10%,三系巨幼变。③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16例,占比为8.00%;骨髓象表现为粒红比例增高,可见中毒细胞颗粒及空泡。④溶血性贫血10例,占比为5.00%;骨髓象表现为红系增生明显活跃。⑤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占比为5.00%;骨髓象表现为造血细胞数量减少,骨髓增生有不同程度降低。另外39例(19.5%)骨髓象无特殊改变,未能提供明确病因诊断依据。

2.2一般性血液检测结果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100g/L;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均低于4×109/L;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患者中有6例白细胞数量低于4×109/L,有10例白细胞数量大于4×109/L。

3讨论

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失眠、记忆力衰退、心悸、心率加快、腹胀、消化不良、分泌腺体障碍、月经不调、闭经等,是由于血液运送氧气能力降低,血氧饱和度不足,血液循环系统耐受能力减弱所致。贫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表现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及血红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水平值。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有发生,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造成贫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长期营养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造血能力降低、造血干细胞损伤、长期反复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贫血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性血液检测可对早期贫血进行快速诊断,但无法查明具体贫血病因和类型,因而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获取最佳治疗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骨髓细胞学检验诊断贫血病因,基于机体骨髓中细胞内铁是血液中幼红细胞形成血红蛋白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细胞外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铁血黄素。骨髓细胞学检验中所采用的瑞氏铁染色法,即是通过检测细胞内铁的变化情况,参考一般血液检测结果,分析红细胞、骨髓细胞象、红细胞象、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对患者的贫血病因及类型进行明确诊断[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骨髓细胞学检验,在200例研究对象中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100g/L,骨髓象均表现出异常,其分别占比为21.00%、15.00%、8.00%、5.00%和5.00%。这一结果与赵耀在《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5]中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参考文献

[1]宋燕华.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68-169.

[2]董子玉.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8):130-131.

[3]郭雪洋.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22-23.

[4]龚娟,郭珊.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506-1507.

[5]赵耀.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