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术的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结肠造口术的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冯菁

冯菁(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256-02

【摘要】目的分析造口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可以采取的治疗方法及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2年-2004年1987例在院大肠癌手术治疗病人,总结50例大肠癌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结果造口病人中术后死亡378例包括术后感染死亡4例,盆腔感染腹膜炎2例,心力衰竭1例,中毒性休克2例,其余死于晚期癌,造口死亡率38.65%,造口发病率16.7%,治疗包括坏死的在原造口重建一新造口,部分坏死的经保守治愈,狭窄的经局麻下手术切开,感染的经保守治愈,脓肿的切开引流。结论术前积极准备肠道,术中仔细操作,术后造口治疗预防并发症产生。

【关键词】结肠造口并发症治疗预防护理

肠造口常用于治疗直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结直肠外伤、梗阻,先天性结直肠疾患及严重的炎症性疾病。本文总结了我院肛肠科50例大肠癌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目的是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2年7月-2004年7月年共有1987例大肠癌病人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其中978例行结肠造口术。随访5-7年,共有50例发生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7.3岁,均是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大肠癌患者,直肠下段42例,中段8例,术后肠造口坏死20例,部分坏死10例,造口狭窄5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扭转4例,感染4例,坏死并有回缩的1例,脓肿1例。

1.2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从2002年-2004年在我院肛肠科行结直肠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病例,对其中行末端结肠造瘘并发肠造口并发症的50例病例,进行病例分析,去信随访,依据病理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进行研究。

2结果

2.1从2002年-2004年共有1987例患大肠癌的病人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确诊。其中978例病人行末端结肠造瘘术,包括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腹部造瘘878例,哈特曼术100例。

随访时间5-7年,发现行造口病人中术后死亡378例包括术后感染死亡4例,盆腔感染腹膜炎2例,心力衰竭1例,中毒性休克2例,其余死于晚期癌,造口死亡率38.65%。

2.2在通过病理证实诊断的50例大肠癌术后造口并发症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7.3岁,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腹部造瘘术的46例,哈特曼术的2例,单纯造瘘2例。术后肠造口坏死20例,部分坏死10例,造口狭窄5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扭转4例,感染4例,坏死并有回缩的1例,脓肿1例。治疗包括坏死的在原造口重建一新造口,部分会死的经保守治愈,狭窄的经局麻下手术切开,感染的经保守治愈,脓肿的切开引流,造口发病率16.7%。

3讨论

3.1发病率本组分析造口死亡率是38.65%,而国外学者报道死亡率为1-24%,高于国外,其原因与大肠癌5年生存率低于国外水平有关,如本组分析中死亡原因97.62%为晚期复发转移癌,其他原因仅占约3.4%,因此设法提高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加强随访,注意术后各项检查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预防措施术者应充分认识结肠造口的重要性,认真对待结肠造口在分离系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边缘血管,结扎止血应注意范围,防止造口张力。

3.3治疗

3.3.1造口坏死则根据坏死范围采取局部治疗和重新造口。本组研究中20例坏死造口中有18例行重新造口术,2例在清除坏死组织后行皮瓣移植术后治愈。而造口粘膜有部分坏死的均经保守治愈,方法是清除坏死组织,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抗生素。

3.3.2造口狭窄狭窄是结肠造口术常见并发症,往往因为造口空洞小或者局部感染造成浆膜炎症。治疗:通过保守治疗通常有效否则需重新切除瘢痕。

3.3.3造口旁疝此病发症较常见,造口周围组织薄弱和缺陷是主要原因,只有15%的病人需手术。大部分症状不剧烈的病例,腹部安置一腹带,即可缓解症状,预防其发展,严重时可修补薄弱的肠壁,对造口部肠管应和腹膜,皮肤分期缝合。

3.3.4造口旁感染多由于术前准备不好或粪便污染造口,常有切口感染和造口周围感染2种,切口感染的预防关键在于术中重视无菌操作。造口周围感染常是由于不适当的止血,治疗上应充分引流,防止狭窄。

3.3.5回缩回缩的常见原因有腹腔感染和手术保留肠系膜过短。治疗:据Spiro和Herti统计肠穿孔死亡率高达50%。如发生完全回缩,则应立即手术治疗。

本文强调肠造口术并发症及防治,分析了这些并发症的原因,行造口术的病人多不了解这些并发症,不少患者精神上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打击,有时甚至影响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故外科医生与造口治疗师应当和病人交代清楚,消除其心理障碍,及时治疗造口并发症以利于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喻德洪.肠造口治疗进展.实用外科杂志,1990,8:394.

[2]尹伯约,等.肠造口术临床应用展望.实用外科杂志,1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