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生长发育监测及社区管理效果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生长发育监测及社区管理效果调查

陆黎明

无锡市梁梁区刘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摘要】目的:为了解单纯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评价社区高危儿管理效果。方法:收集无锡梁溪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出生管理的存在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56人,随访跟踪至24月龄,测量其身高、体重,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对于生长偏离的高危儿进行营养干预。结论: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生长发育3月龄体重有明显的追赶性生长,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儿肥胖超重发生率升高。经社区高危儿管理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偏离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生长发育监测,社区管理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于受到多种不良因素(高危因素)的影响,已经或存在发生生长发育障碍和危重病症以及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潜在危险的儿童。随着围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的同时,高危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约占活产儿60%左右。由于高危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错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后遗症,因此高危儿的保健工作是儿童保健的重点工作。高危儿根据其高危因素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为A、B两类,也可根据围生期发生高危因素的时间分为产前母亲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本次调查筛选无锡市梁溪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存在产前母亲因素A类高危儿56人,跟踪随访24个月,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监测其生长发育状况、评估高危儿心理行为发育水平,对于生长偏离的儿童给予营养及行为指导干预,评价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调查无锡市梁溪区刘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17年1月至12月筛检管理产前母亲因素高危儿童56人,其中高龄分娩15例,妊娠期糖尿病13例,妊娠期高血压11例,异常妊娠分娩史17例,随访跟踪3、6、8、12、18、24个月各年龄组生长发育状况,建立高危儿管理专案登记表及高危儿管理月报表。

1.2方法: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及《江苏省高危儿管理规范》定期监测高危儿生长发育情况,规范进行儿童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皮下脂肪的测量及体格检查,参照《2006版WHO儿童生长标准》离差五等级法进行体格评价,绘生长发育曲线图,进行DDST或儿心量表心理发育筛查检测评估高危儿心理行为发育状况,早期发现高危儿生长偏离,给予早期干预。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均值分析,未进行统计学相关检验分析。

结果:

2.1跟踪随访产前高龄分娩组高危儿15人,迁出失访1人,生长发育状况3月龄体重均值6.68,6月龄均值8.47,8月龄9.19,12月龄9.95,18月龄11.05,24月龄11.8。生长曲线与WHO儿童生长标准(2006)体重均值一致。身长3月龄均值61.6,6月龄均值67.7,8月龄70.5,12月龄75.55,18月龄81.8,24月龄86.3。生长曲线与WHO儿童生长标准(2006)身长均值一致。其中3月龄发生肥胖1例,超重1例,6月龄发生超重1例。在给于合理的喂养指导及营养干预后,后期体重好转恢复正常生长轨道。随访期间未有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病例发生。评估DDST智能发育筛查,未有心理行为发育迟缓发生。

2.2跟踪随访产前妊娠期糖尿病组高危儿13人,迁出失访1人,生长发育状况3月龄体重均值7.19,6月龄均值8.67,8月龄9.46,12月龄10.3,18月龄11.34,24月龄11.88。生长曲线均超WHO儿童生长均值标准,特别在婴儿期体重增长明显。身长3月龄均值61.75,6月龄均值67.40,8月龄70.88,12月龄75.72,18月龄82.1,24月龄87.26,生长曲线与WHO儿童生长标准(2006)身长均值一致。其中3月龄发生肥胖3例,超重3例,经喂养干预和肥胖儿管理后,均有好转恢复正常生长轨道,24月龄仅有一例肥胖儿童仍为超重。随访期间未有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病例发生。评估DDST智能发育筛查,未有心理行为发育迟缓发生。

2.3跟踪随访产前妊娠期高血压组高危儿11例,迁出失访1人,生长发育状况3月龄体重均值6.67,6月龄均值8.24,8月龄9.14,12月龄9.75,18月龄11.04,24月龄11.85。身长3月龄均值61.33,6月龄均值67.15,8月龄70.5,12月龄75.5,18月龄81.6,24月龄86.8,生长曲线与WHO儿童生长标准(2006)体重身长均值一致。随访其间3月龄发生超重1例,12月龄发生低体重1例,在喂养指导营养干预后好转,恢复正常生长轨道。评估DDST智能发育筛查,未有心理行为发育迟缓发生。

2.4跟踪随访产前异常妊娠分娩史高危儿17例,监测生长发育状况3月龄体重均值6.65,6月龄均值8.13,8月龄8.93,12月龄9.55,18月龄10.71,24月龄11.9。身长3月龄均值61.45,6月龄均值67.58,8月龄70.62,12月龄75.56,18月龄82.3,24月龄87.4,生长曲线与WHO儿童生长标准(2006)体重身长均值一致。随访期间3月龄发生超重2例,无肥胖儿、低体重、生长迟缓及消瘦病例发生。评估DDST智能发育筛查,未有心理行为发育迟缓发生。

结论: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产前高危因素成为高危儿发生的最普遍的因素之一,监测这类高危儿生长发育中的风险因子,并如何做好高危管理,是社区儿童保健工作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通过本社区两年来小样本的跟踪调查分析,四组产前高危因素的儿童中,妊娠期糖尿病组由于受母体血糖代谢的影响在婴幼儿早期发生超重与肥胖的概率较其他三组发生率高,四组高危儿早期3个月龄均有明显的体重赶上性生长,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有23.2%,经社区管理干预,后期体重增长缓慢,趋向正常生长轨道,24月龄仅有一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儿超重。12月龄发生营养不良低体重1例,发生率1.8%,经社区营养喂养干预后好转。四组高危儿身长发育曲线与WTO儿童身长发育曲线一致。四组单纯产前因素的高危儿心理行为发育跟踪无异常发现。

据上数据分析,对于产前因素高危儿的社区保健管理,重点在于婴幼儿早期的营养干预。由于产前存在危险因素,高危孕产妇往往伴有营养不均衡或糖、脂类代谢问题,因此做好孕前、孕中、产后各阶段的营养宣教是对高危儿营养干预的重点。另外,由于社会环境、职业压力对母婴的影响,高危孕产妇成功母乳喂养率较低,因此对于高危儿的社区管理,必须要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研究证明高危儿过多的赶上生长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经过社区儿童保健定期的体检、生长监测及科学喂养的宣教、营养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偏离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