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患者脱水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6
/ 2

刘佳云 印民权 刘瑰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腹水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无腹水组与有腹水组的尿素氮、透析间期体重、血浆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变化;观察透析前腹水与透析后产生腹水的体重、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血浆白蛋白的变化。采取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高低钠透析、补充白蛋白、鲜血、减少肝素用量。结论:尿素氮与腹水的发生无明确关系。机体水负荷过重是腹水产生的始动因素之一,低白蛋白血症、中分子物质的潴留、肝素的使用、病毒、细菌感染与腹水形成有关。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脱水;血液透析;尿素氮;体重透析间期变化
  中图分类号:R696;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16(2000)02-0113-02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尿毒症患者透析合并顽固性腹水,给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及预后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腹水的临床资料,探讨腹水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血液透析患者,经腹部B超等检查确诊腹水9例,发生率为10%,男7例,女2例,年龄28岁~7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2例,狼疮性肾炎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每月复查肝肾功能,监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透析充分性、蛋白摄入情况:观察有无高血压、胸水、心包积液、水肿的出现;对顽固性腹水行穿刺抽液,腹水行常规、生化、脱落细胞、结核菌、细菌培养等检查。
1.2 腹水发生时机及积液情况 血透前发生3例,大量1例,中量1例,小量1例,腹腔穿刺腹水蛋白含量19.54g/L,1例抗酸杆菌阳性,余抗酸杆菌、细菌培养、异型细胞检查均阴性。血透后6例,大量3例,中量2例,小量1例,排除了结核肿瘤、肝硬化等因素,6例行腹腔穿刺检查发现4例为黄色液,1例为血性,1例未抽出腹水,蛋白含量(44~38)g/L,脱落细胞、细菌、抗酸杆菌检查均阴性(见表Ⅰ)。
1.3 体液潴留情况、血浆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见表Ⅱ)。

表Ⅰ 腹水发生时间与积液情况
 

  发生时间 积液程度 其它部位水肿或积液 原治方式
1 透后36月 大 双下肢 血透
2 透后24月 大 胸腔双下肢 血透
3 透后56月 中 双下肢 血透
4 透后36月 大 双下肢 血透
5 透后2月 小 无 血透
6 透前6周 小 无 保守
7 透后12月 中 双下肢 血透
8 透前3月 大 心包、胸腔 保守
9 透前1月 中 双下肢 保守

1.4 另设尿毒症无水肿及浆膜腔积液组(15例),三组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体重变化(ΔW)(见表Ⅲ)。
1.5 治疗及转归 透前腹水者:除每周超滤透析3次外(每次4h~5h)。严格限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2.5kg,且酌情每周输入白蛋白5g~10g或血浆200mL,并加强超滤脱水。1例伴双下肢水肿者,经1月~2月治疗,水肿及腹水明显消退。1例浓缩腹水找抗酸杆菌阳性,经多次放液及并用抗痨治疗,6个月后腹水完全消退,1例腹水伴心包积液,加做血滤及血液透析滤过每周一次。体重平均减轻(4.7±1.3)kg,血浆白蛋白平均各项高7.6g/L。
  透后腹水者(透析相关性腹水):3例大量腹水,在透后出现,经大量超滤脱水,腹水未能减少,加用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每周一次),1例腹穿放液每两周1000mL~1500mL,2例未行腹穿放液,同时静脉每周输白蛋白5g~10g或血浆200mL,行高低钠透析(30min调Na+140mmoL/L,调50min Na+160mmoL/L,调50min Na+140mmoL/L,调50分钟Na+160mmoL/L,结束前60min调Na+140mmoL/L)使超滤液不仅来自血浆和组织间液,也来自细胞内液,超滤结束前1h,改用正常Na+浓度透析液,可防止透析后口渴、水钠潴留,体重增加。2例中量腹水,未腹穿放液,静脉输白蛋白或血浆为两周一次,其它措施同上述,腹水逐渐消退。1例血性腹水,减少肝素用量,做血液滤过或血液滤过透析,每周输鲜血200mL,腹水逐渐消退。
表Ⅱ 体液潴留情况,血浆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等变化
 

序号 ALB(g/L)
血浆白蛋白 KT/V
尿素清除指数 PCR
蛋白分解率 ΔW(kg)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1 34 1.18 1.05 2.5~3.0
2 32 1.21 0.91 3.0~4.1
3 37 1.27 1.09 2.5~3.0
4 36 1.11 0.83 1.7~3.0
5 38 1.27 0.78 2.5~3.5
6 34 1.10 0.92 3.0~4.0
7 32 1.08 0.94 3.5~5.0
8 34 1.12 1.02 1.0~2.0


9 33 1.10 0.90 1.0~2.0

表Ⅲ 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β2-微蛋白及体重变化
 

n BUN(mmoL/L) ALb(g/L) β2-mg ΔW(kg)
无腹水组 32.8±11.5 33.2±4.2 71.4±13.8 2.0±1.2
透前腹水 40.4±17.2 27.8±6.3 68.9±18.2 1.0±1.0
透后腹水 24.2±18.6 34.1±8.6 105.3±26.7 2.8±1.3

2 讨  论
  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出现腹水者占33%,透析后出现腹水者占67%。引起腹水及浆膜腔积液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结果表明,尿毒症有腹水组的BUN值高于透析相关腹水组,与尿毒症无腹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BUN与腹水的发生无明确关系,关非BUN高易引起腹水。机体水负荷过重是腹水的始动因素之一,腹水的产生、消退与体重变化有相关关系。透析前腹水患者,随腹水消退,体重明显减轻。鉴于尿毒症患者蛋白量摄入减少及机体负氮平衡,且尿毒症腹水组血白蛋白水平低于无腹水组,经补白蛋白、血浆有一定效果,故能推测低蛋白血症是腹水形成因素之一。透析相关性腹水,其腹水蛋白含量高,加做血液滤过,血液滤过透析后腹水消退,提示水钠潴留是浆膜腔积液的重要因素,中分子物质在其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血性腹水患者,减少肝素用量,加做血液滤过治疗,输鲜血后缓解,与血透中使用肝素有关,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对于规律血透中发生的腹水,经加强透析而不能缓解时,应考虑病毒、细菌感染的可能。
作者简介:刘佳云(1964- ),女,学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
刘佳云(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印民权(贵州省水城市人民医院,贵州 水城 553000)刘瑰(贵州省水城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水城 5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