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23
/ 1

【关键词】 α受体阻滞剂 输尿管下段 结石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其中输尿管下段结石占70%,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应用α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均为一周内新发结石,经B超,尿路X线平片(KUB)和(或者)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排除明显肾积水(肾集合系统分离>12.5cm)、严重发热(体温>38℃)、多发性肾结石、肾功能衰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A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8岁,结石横经3~8mm,纵经5~12mm。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34岁,结石横经2~7mm,纵经4~10mm。A组服萘哌地尔50mg(南京××制药公司25mg/片),晨服 1次/d,B组和A组均同时服头孢克肟胶囊100mg,2次/d,消炎痛栓100mg,塞肛1次/d,尿石通丸7g,3次/d,饮水2000~3000ml/d,患者每次排尿均收集尿液,观察有无结石排出。每周复查B超或尿路平片,以结石排出输尿管或者治疗满两周作为疗效观察终点。

  2 结果

  A组和B组两周内排石率分别为90%(27/30)和33%(10/30),A组排石时间1~12d,B组3~14d,A组患者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仅2例出现轻微头晕乏力症状,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绞痛,两周后未排出结石者,均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3 讨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原则是祛除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治疗方法包括:无创伤的保守治疗,微创的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及创伤较大的开放手术[1]。有作者认为:对反复发作的肾绞痛给予保守治疗,35%~45%直径<6mm的下段输尿管结石可随尿液排出,而直径>8mm的下段输尿管结石很难自主排出。Cooper等[2]指出,对于直径<8mm的下段输尿管结石首先应给予保守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失败时,才进一步的给予输尿管镜下碎石(URS)或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药物排石疗法(MET),在近年来受到临床关注并运用于临床,主要包括:钙通道组织剂,α1受体组织剂,激素(性激素或者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其中α1受体阻滞剂被证实能有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同时其副作用发生率低,程度轻,安全性高而不影响用药的依从性,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排石药物。

  肾结石经输尿管排至膀胱受到3个因素的影响:平滑肌的扩张、粘膜下层水肿及疼痛[3]。对于排石起决定作用的是结石的大小及形状,但结石的位置和数量也很重要。经过ESWL治疗后的鹿角形结石排出相当困难。泌尿系结石的排出不仅与结石位置和形状有关,同时与输尿管及逼尿肌的收缩强度,及位于其平滑肌的肾上腺受体的刺激有关。在结石的最近研究表明,输尿管存在α和β受体,主要是α受体,α受体可分为α1和α2受体,根据受体的选择性分布,α1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型,α1A位于近端尿道、前列腺和膀胱出口,α1B位于血管平滑肌,α1D分布于逼尿肌和远端输尿管,其中α1D受体对逼尿肌收缩和远端输尿管痉挛作用最强。α1受体组织剂可抑制远端输尿管张力,降低其蠕动频率和幅度,增加结石上方的压力,在结石周围建立一个压力梯度,最终形成一个较强的推力,促使结石排出。萘哌地尔与α1D受体结合力最强,能够促进下段输尿管结石排出[4],萘哌地尔是血管活性药物,短期内用药可避免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通过观察,仅少量患者出现轻微头晕乏力症状。作者认为:输尿管结石MET时间不宜过长,以两周为宜,以防发生输尿管绞痛,尿路感染及肾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萘哌地尔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经济、有效。易于门诊使用,又无较高的技术要求,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 丁森泰,吕家驹,叶章群.α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中的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5):394~396.

  2 Cooper JT, stack GM.Int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of ureteral calculi.Urology,2000,56(4):575~578.

  3 白忠原,杨江根.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评价.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10(5):797~798.

  4 孙西钊,叶章群. 肾绞痛诊断和治疗新概念.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10(5):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