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施特劳斯大提琴乐队技法创作特色(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22
/ 2
 三、重奏特色对演奏的影响
  
  把管弦乐队中的每件乐器发挥到极致,是理查德·施特劳斯为表达多元艺术需求的精到之举。为丰富音响效果、扩充织体层次,惯以整体出现在乐队的大提琴声部经过有意识拆分规划,形成了错落有序、立体交叉的独立重奏组合。
  (一)声部编制的精细
  独具匠心,在小声部里做出了大文章。充分运用固定低音、固定低音音型、持续音、模仿、增时模仿、减时模仿、卡农、半音音阶等多种形式的对位技术,能够制造出丰富的音响层次。多声部重奏的演奏模式,在丰满了乐队织体层次的同时,对大提琴演奏者的个人综合技术提出了更高标准。多声部立体音准意识,每件乐器的独立精准演奏与积极配合意识,均达到了与管乐各小声部的等同标准。
  (二)复杂音调的衔接
  复杂音调在乐队片段里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其一,在原有调性中,通过临时升降记号表示出来。以E大调为例,本身具备四个升号。根据整体音乐需求,不时插入新增升降记号、还原号或重升降记号,由此构成了复杂调性衔接的难度。演奏者经常处于被动的接受之中,固有调性与临时调性不断碰撞,难以形成确定的内心音响预测。其二,在少升降记号或无升降记号的曲调内,大量出现临时升降记号、还原记号或重升降记号,演奏经常处于不稳定的游离调性感觉之中。其三,调性中途转换,逐个音符间因较为频繁临时变化,造成头脑与手指转换速度的时间差,难以抓住规律的复杂音调,给小节与段落的衔接制造了困难,而试图采用传统应对乐队片段的即兴视奏方法,难以保证演奏质量。因此,合理规划指法,应被提升到相当高度。
  (三)复杂节奏的衔接
  复杂节奏通常有以下表现形式:其一,无规则可以循。大提琴声部作为管弦乐队的一个组成部分,演奏除少数独奏或声部旋律片段外,大多是通过各种节奏样式被表达的。由此,多样化的节奏样式,构成了与独奏截然不同的训练焦点。其二,大量无规则的休止时值,参与在复杂音调的演奏之中,稍有疏忽,会酿成差错。把休止时值作为演奏的整体被完整的计算在内,是乐队合作中必须养成的习惯。其三,稳定的内心节奏律动感、清楚的演奏时值、准确的休止时值、兼顾多声部音响的听觉与配合,是应付复杂节奏衔接的必备技能。其四,小时值组合的各式样的连音组合、附点、切分等复杂节奏的衔接,需要在当前规定速度内正确换算、准确演奏。因技能障碍而出现的任意速度更改,必须在个人技术问题逐个解决后,在统一的节奏速度与律动中高质量完成。其五,有意识记忆乐队的整体音响,有助于演奏者顺利完成复杂节奏的衔接。对待乐队片段中占小节数较多的休止时值,要兼顾旋律记忆与小节记忆的双重方法,二者不可偏颇。
  
  四、传统技法对演奏的影响
  
  (一)大小调音阶体系是永恒的演奏基础
  大提琴的传统演奏技法受乐器本身演奏特性之需,是围绕自然小调音阶体系发展起来的。随着演奏技巧的深入推进,与其配套的大小三和弦与大小七和弦构成的琶音、大小调的三、六、八度及少量十度双音程与半音阶,以致后来出现的三四度音程与琶音、五声音阶与琶音,已构成较为完整的独立左手技法体系,是支撑几个世纪大提琴基础训练的必备教材。严格系统的音阶训练,是建立生成稳定的调性调式概念、了解琴性、规范基础演奏技法的根本保证。综观大提琴经典曲库,无一作品不是围绕着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而展开深化、变通繁衍的。因此,任何时代的大提琴乐队技法,万变不离其宗,都不可或缺的应打下牢固坚实的自然大小调系列音阶演奏基础。
  (二)音准节奏意识是“应万变”的演奏理念
  正确的音准节奏意识,发生在学琴之初,由浅入深,不断提升。大提琴演奏技法的发展进程同样如此,由简到繁,不断演变。在一个八度C大调音阶上,开启了阶梯样式的音高之旅,接触了可换算演变的节奏样式。基础音乐原理的正确输入、人性化的训练难度递增、举一反三的自我变通能力无疑是扎实深厚基本功的科学演奏理念。严格规范训练后,随之看到的是质的升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大提琴乐队片段,是基础音准节奏的变化体,演奏者必须有正确的演奏理念作为支撑,否则难以胜任。
  (三)内心的听辨与歌唱是必备的演奏本能
  自己能演奏与能听见自己演奏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乐谱内容,多为演奏而演奏,盲从多于理智。后者,是循着内心对歌唱内容的主客观需求,去聆听审视演奏效果,是理性思考后的演奏回归。后者的实现,必定是在前者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反思演练而逐渐生成的。内心的听辨与歌唱,要转化为大提琴学习者的演奏本能,必须是日积月累地听辨演练而成。
  
  结语
  
  随着对理查德·施特劳斯大提琴乐队片段创作特色的深入研究,笔者引发了对大提琴乐队技法的价值思考。其一,乐队技法具有研究比较价值。不同历史时期内交响乐经典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题材与体裁)都是依托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艺术现状而逐渐发展的。一切个性创作、演奏技法的引领与推动,都不能脱离人文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迁。我们在不断地聆听、演奏或阅读中,可以领略到大提琴乐队技法的发展轨迹。有意识提取归类乐队技法,并探询乐队技法与独奏技法的内在关联性与各自的独立特质是大提琴专业(西洋乐器各专业)教师的责任。其二,乐队技法具有训练与应用价值。通过多样化曲调、节奏与休止,多样化弓法、指法与音区,多样化组合、形式与声部,可以弥补音阶、练习曲训练单一性的不足,可以扩充演奏曲目的体裁与数量,可以缩短学生理性概念与实践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技术能力之功效,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理查德·施特劳斯大提琴乐队演奏的困难片段,既有古典音乐时期以来常规大提琴乐队技法,又顺应了浪漫主义后期音乐风格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把大提琴乐队技法推向时代的潮流之中。其艺术价值品位高、技术价值含量新等优势被业内专家所推崇,并独立编订成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大提琴乐队的演奏困难片段,作为招聘大提琴职业演奏员的必考曲目流行于欧美与国内各大交响乐团。
  里查德·施特劳斯大提琴乐队技法与大提琴练习曲、各类独奏曲等常规教材相比,因其时期性、风格性、题材性、体裁性、技法变通性具有不可比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生成功效。有计划地把理查德·施特劳斯大提琴乐队技法以及世界经典音乐文献中的大提琴乐队片段引进到专业教学之中,既是大提琴专业教师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是我国音乐学院管弦乐教学改革的新需求。
  
  注释:
  ①菲尔·G.古尔丁著.雯边等译.古典作曲家排行榜.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371页.
  ②“三度音程框架”与“八度音程框架”,是笔者根据法国大提琴名家杜波特的大提琴指法体系归纳的演奏术语,两种指法框架囊括了大提琴高低音区的常规指法规则.
  
  参考文献:
  [1](美)库斯特卡著.宋瑾译.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2]音乐词典词条汇编.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3](俄)鲍里斯·阿萨菲耶夫著.张洪模译.音调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4](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