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2
三、加强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举措
2006年2月28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通知》,强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对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就银行外汇风险敝口头寸计算、外汇交易限额管理、价格管理、外汇交易报价、系统建设、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外汇风险内部审计、外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外汇交易员及外汇风险管理人员配备等外汇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提出了10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意见。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一)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风险管理体系与银行自身实际需求的协调一致,商业银行应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信用风险忽视汇率风险观念,应清楚地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外部监管要求与银行内在动力激励相容的首要条件,也是商业银行采取各项汇率风险管理措施的首要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应按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由银行董事会承担汇率风险的最终管理责任,而且慢为了有效地进行汇率风险管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必须在思想上及时适应新的汇率机制,切实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首先要熟悉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及时掌握本行的汇率风险敝口头寸,充分了解本行的汇率风险,在此基础上,董事和高级管理层才能很好的确定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设定本行的外汇风险容忍度。另外,商业银行的最高层确定的汇率风险管理基调也将直接决定全体员工看待和处理汇率风险的态度和行为。
(二)全面动态地识别汇率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准确计算外汇风险敝口头寸。对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具备的条件,选择恰当的风险识别和计量方法。据2006年1月1日起试行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银行可采取外汇敝口分析方法计算累计外汇敝口头寸比例,在进行敝口分析时,应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敝口以及各币种敝口折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总敝口。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敝口,应分析及其外汇敝口、远期外汇敝口和即期、远期加总轧差后的外汇敝口,还应对交易业务和非交易业务形成的外汇敝口加以区分。
作为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影响的一种方法,外汇敝口分析是银行业较早采用的汇率风险计量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的优点,但这种方法忽略了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揭示由于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带来的汇率风险,因而银监会也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同时采取其他方法计量外汇风险。这与巴塞尔委员会对市场风险兼顾统一的资本要求和银行具体情况的监管精神是相符的,为了保证银行资本达到审慎、透明度和一致性的要求,采取内部模型法的银行应满足监管当局制定的一系列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
(三)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技术,对汇率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一,对因存在外汇敝口而产生的汇率风险,银行通行的做法是采取限额管理和套期保值等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外汇交易的限额管理,据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战略,确定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并对超限额问题制定监控和处理程序,将汇率风险控制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其二,商业银行应抓住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机遇,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为自己和其他经济主体提供规避风险的产品和服务。人民币对外币远期和掉期交易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的主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也是国际外汇市场上通用的避险工具,2005年以来这些汇率衍生产品的推出和发展,有助于国内银行尽快适应汇率变化后的新环境,增强经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为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准备。当然,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认识到,金融衍生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即使在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它们也是高风险业务领域,因而在发展金融衍生业务的同时,必须要提高防范和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水平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相对于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控制等,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等制度上的保障对于汇率风险的有效管理具有更加重要和长远的意义。它们的建立与完善也更需要商业银行进行长期的努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在认真评估本行汇率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完善和实施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兼容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指出,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银行高层充分发挥各自监控与管理风险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2)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为了有效控制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自身的业务性质、风险特征及总体业务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政策与程序。(3)完善的汇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这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内不少银行也引入了Kendor、Panaroma等风险计量和管理系统,但模型风险较大,因此在借鉴国际先进方法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4)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再完善的政策和程序,如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到落实也是枉然,而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审计可为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机制。(5)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商业银行应按照监管的要求,为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提取充足的资本,业务复杂程度、风险水平较高的银行还应运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进行内部资本配置和业绩考核。

总之,在新的汇率机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要尽快转变风险管理理念,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在准确的对汇率风险进行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汇率体制改革深化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对汇率风险进行主动的控制和管理,并最终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获取风险收益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