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股改的市场定位分析(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2
  (三)点多面广,经营环节多,管理链条长
  农业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拥有最多的营业机构,与其他专业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网点多,战线长,规模经营效益低。由于改革之前农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不是从经营要求出发,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而是按照行政区域框架设置,机构体系仍为市、县、乡层层设置,机构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且功能单一,成为农业银行网点营运、核算、网络三大管理的包袱。由于过长的网点战线、过宽的覆盖范围,给农业银行的有效监管和服务造成了困难。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曾使农业银行不断撤离农村地区,其撤并数目将近一半,在全国不少地方县以下,农业银行完全撤消了网点,但至今农行的营业机构仍达24900多个,并且60%在农村。截止2006年3月末,仍有机构网点2.8万个,在岗员工47.7万人。农业银行的机构数量相当于工行的1.46倍、中行的2.74倍、建行的2.13倍,员工数量也远远超过其他三家国有银行。农行已明确“服务三农”,这就意味着,为了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未来其“点多面广”的局面将会有增无减。与其它几家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经营环节明显要多,管理链条明显要长。因此,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也明显要大。尽管农业银行最新表态不会继续裁员,但是,员工绝对数量的冗余和人力资本的相对贫乏,已是农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普遍问题。
    三、农业银行农村定位的初步探析
  
  中国加入WTO的五年适应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市场全部向外资机构敞开,银行业激烈竞争的格局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展开。我国国有银行将面临金融机构竞争力,金融风险防范,人力资源竞争,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挑战。根据条约规定,我国将开放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主要金融业务,开放的范围也覆盖了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享有国民待遇权,即与我国银行享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这无疑是对中国银行业的一次冲击。竞争与机遇并存。在竞争中谋生存,在机遇中求发展,这应该是中国农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探索具有“农”字特色之路所遵循的根本规则。外资商业银行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业务经营的中心城市和地区大多定位在东部沿海以及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有着较高的资金收益率,所以这意味着沿海地区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国有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也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压力。然而,作为具有传统农业农村特色的中国农业银行,有着先天立足农村经济的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地规避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风险,走出一条带有明显“农”字特色的农行之路。
  第一,中国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作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专业化银行,它为农村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农行也表示继续将立足农村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总体定位。这意味着农行的传统特色并没有丢掉。农行有着深厚的农村工作基础和农村工作经验,将为其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
  第二,在我国农村现存的金融环境中,农村信用社占据了绝对垄断作用。然而,农村信用社存在着金融供给效率低、经营活动存在地域限制、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我国农村金融中,民间借贷信用仍然占据了农村信用中的一大部分,这些因素导致了垄断循环的产生。这说明在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业务开拓空间与发展潜力,我们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农村金融普及教育以及农村基层法制教育改善农民的传统借贷观念,使其参与到正规金融信用服务中去。农行在开拓农村市场的同时,也引入了行业竞争机制,打破由农村信用社一家垄断农村金融的现状,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在商业竞争的同时使农村金融改革有一个质的提高。
  第三,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其主要业务中心几乎都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这无疑会造成城市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银监会规定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只允许开展一百万圆以上的人民币业务。即使没有银监会的规定,外资银行也会制定相应的标准服务中国大陆的高端客户。所以,对于改革中的农行可以将目标适当锁定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城市中低端客户。定位中低档客户群并实现商业银行的目标,也是农行下一步可以探索的道路。
  第四,针对农行现存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策略。首先,应形成具有高效的管理制度的公司治理模式和机制来面对农行“点多面广”的组织结构,使其机构充裕而非冗繁。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选择较为恰当的资金均衡量,确保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均衡配置,和谐发展。另外,农行应理智地分析农村政策性业务在农行以及整个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采取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路线及关键: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2、李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宏观视角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3、刘贵生.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金融,2006(09).
  4、郑炎成,陈文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变迁:理论与实证[J].财经研究,2006(3).
  5、张余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
  6、朱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求是.
  7、姚耀辉.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4).
  8、李树生.关于我国农业银行改革问题的深入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