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4
/ 2
[摘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银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信用担保有助他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克服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障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山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当采取建立资金支持体系、风险控制机制等积极措施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风险控制
  
  一、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截至2006年底,山东省中小企业数量达55.5万户,比上年增加3.7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31016户,比去年增加4436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628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66.7%;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交税金755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缴税金的45%。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和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在山东省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企业1495家,其中:农林牧渔业136家,占9.1%;采矿业47家,占3.14%;制造业987家,占66.02%;建筑业36家,占2.41%;批发零售业128家,占8.56%;住宿餐饮业7家,占0.47%;房地产业12家,占0.8%;租赁和商业服务业7家,占0.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5家,占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家,占0.5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家,占0.1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家,占1.34%;金融业1家,占0.07%;其他行业89家,占5.95%。被调查的1495家企业中处于萌芽期的企业490家,占32.78%;处于成长期的企业491家,占32.84%;处于成熟期的企业514家,占34.38%。
  调查显示,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内源融资仍是中小企业融资首选。在回答“企业目前补充资金的主要形式”时,萌芽期的企业有277家、成长期的企业有302家、成熟期的企业有332家选择了企业经营利润留成,这说明不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其资金来源都主要来自内源融资,即主要来自于企业留存收益。
  2、银行借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在回答“企业目前补充资金的主要形式”这一问题时,萌芽期的企业有313家、成长期的企业有397家、成熟期的企业有440家选择了银行贷款;同时有1414家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首选银行贷款,占94.58%。调查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在寻求外部资金时,首选银行借款。银行信用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主要形式,在促使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与同时期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不匹配。
  3、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企业只有8家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选择正规金融市场发行股票融资,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在海外证券市场筹资。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发行债券融资。
  4、融资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但融资困境仍然存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山东省委、省政府都陆续出台了关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如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7月27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虽然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与过去相比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融资困境依然存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够健全。被调查企业仍有314家企业没有得到银行贷款,这一现象在萌芽期的企业尤为严重;1035家企业在近三年内没有尝试过通过担保机构担保进行贷款。
  
  二、山东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山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山东省为加快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组织实施了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选择了一批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作为金融、财政、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扶持服务的对象。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省担保行业已经从一种不被社会广泛理解、认可和重视的境遇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和实力的行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省各类性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达242家,从业人员2544人,注册资金77.2亿元,累计担保金额32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财政厅与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于2007年3月5日对山东省信用担保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担保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担保机构已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出资多元化转变。山东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初期主要是通过政府注入资金和政策调控等手段来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和自然人等民间资金越来越多地进入担保行业,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据统计,全省242家担保机构资本金已达77.2亿元,其中政府完全出资和参与出资的有37家,占15.3%;从担保资本金构成看,其中政府出资总额19.8亿元,占25.6%;从组织形式看,目前山东省担保机构的组建形式主要有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和事业法人三种形式,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制担保机构211家,占87.2%,事业法人制担保机构23家,占9.5%,社团法人担保机构8家,占9.5%。二是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风险控制制度日趋完善。据统计,截至到2006年底,全省仅有43家担保机构发生过代偿,累计代偿总额2.21亿元,累计代偿损失仅1218万元,占累计担保总额的0.038%,低于全国0.1%的水平,担保风险总体控制良好。三是担保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2006年底,山东省担保机构中注册资本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有25家占10.33%,比上年增加15家;注册资本5000万(含5000万元)~1亿元的22家占9.1%,比上年增加7家;担保机构经营收入累计实现5.07亿元,利润总额1.51亿元,上缴利税3958万元,其中2006年度实现经营收入2.71亿元,实现利润0.76亿元,上缴税金1778万元。
  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体表现在:一是信用担保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242家担保机构,累计为33809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75840笔,累计担保金额320亿元,平均每笔担保42万元,平均为每户企业担保金额94.6万元,受保企业在担保机构的支持下,新增经营收入1107亿元,新增利税138亿元。二是山东省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山东省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信用环境问题,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条件、无能力建立自己的信用资信,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信用担保机构利用自身的信用能力通过担保资金的倍数放大效应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信用担保,取得信贷资金的支持,同时也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社会信用度。三是担保机构作为银行放贷和企业借款的中介,不仅分担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为银行架起了一道风险防范的屏障,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问题,银行通过担保机构扩大了其业务领域、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四是山东省担保体系的建立,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东省担保行业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使民间资本化零为整,不仅扩大了担保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且增强了担保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担保机构通过与银行的沟通合作,利用信用担保这个杠杆,使银行以数倍于担保资金的额度投向中小企业,发挥了信用担保的信用放大与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