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新生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3-03-13
/ 1
"吾人今日,不必患旧势力排除之难,且甚虑旧势力排除之太速。"这话不要说在"五四"时代,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听起来是否也颇觉刺耳?回首已经过去的一百余年,意味着"守旧"、"保守"、"落后"的一方,与代表着"变革"、"创新"、"进步"的新生势力之间的激烈交锋,可谓是整个二十世纪的主旋律。为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寝食不安、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深受陈腐观念与社会停滞之害的先进中国青年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变革旧社会、拥抱新事物的时代洪流中,他们的道德情怀和献身精神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敬仰的。但幻想着经过一次轰轰烈烈、热血沸腾的全方位的革命或变革运动,就能彻底消除社会上的所有垃圾和阻挡历史前进的落后势力,现在来看,更多的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历史老人有时候就像一个倔强的老头,专门与我们的浪漫幻想作对。让我们重温一下杜亚泉在八十多年前的告诫:"世未有己不立而可以立人者,故于社会生活上无根据者,不能有势力;亦未有己不正而可以正人者,故于个人修养上无工候者,亦不能有势力。"在杜氏看来,代表着中国之新生命的,应该是那些扎扎实实地从事于社会事业,谋求个人的发展与自立的生活,并能树立起个人信誉的年轻一代。而社会的真正进步,关键在于形成一个以这类"标准于旧道德、斟酌于新道德,以谋个人之自治"的人们为主体的中产阶层。以这样的中产阶层为中介或核心,其社会结构才能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发展下去。笔者以为,当前一些大呼小叫、愤世嫉俗的"五四"青年们,是可以多阅读一下杜氏著作的(沈庆利)
同系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