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nCRT前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无远处转移;(2)nCRT前经MRI检查,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临床分期为cT3~4N+和T2N0,为保肛而进行nCRT;(3)之前未接受过系统化疗和放疗;(4)术后肿瘤分期为ypT0;(5)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术前短程放疗;(2)放疗中出现肠梗阻行急诊手术;(3)nCRT后、手术前出现远处转移。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nCRT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ypT0的患者共78例,有2例nCRT前已分别出现肝多发转移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予以排除。共入组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长程调强放疗(IMRT),每周5次,每次2 Gy,共5周50 Gy;并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其中41例在放化疗结束前后行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巩固化疗或诱导化疗。所有患者均在nCRT后5~13周接受手术。术后随访,了解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包括无病生存率(DFS)和总体生存率(O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分析D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76例ypT0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16例,年龄(56.0±10.3)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1±2.4)cm。术后病理示所有患者肿瘤远切缘和基底切缘均为阴性,共计清扫淋巴结692枚,人均清扫9.1枚。术后ypT0N0患者67例(88.2%),ypT0N1~2(有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和癌结节转移)患者9例(11.8%)。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8.4(2.0~103.1)个月,期间有7例(9.2%)发生远处转移,2年内发生转移5例,术后3~5年发生转移2例;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肿瘤转移。全组患者术后5年DFS和5年OS分别为86.2%和94.7%;ypT0N0和ypT0N1~2两组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89.3%和62.5%(P=0.003);5年OS分别为97.6%和72.9%(P=0.002);nCRT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的22例患者中有5例(22.7%)发生远处转移,而nCRT前血清癌胚抗原正常的54例患者中只有2例(3.7%)发生远处转移。nCRT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和正常的两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71.0%和92.8%(P=0.007),5年OS分别为86.6%和97.5%(P=0.14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RT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HR=8.395,95%CI:1.378~51.151,P=0.021)和ypN+(HR=6.112,95%CI:2.289~91.209;P=0.005)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发现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CRT后ypT0N0直肠癌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针对ypN+和nCRT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患者,应加强术后治疗和随访。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