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公正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作为史家求善诉求的一部分,分析汉代史家对于当时游离于国家秩序之外的游侠群体的评说,可以看到,汉代主流历史观念没有将社会公正的实现完全托付于国家,它承认民间秩序对社会公正责任的正当性,同时也强调以“善”为准则确定国家和民间秩序对社会公正的保证。虽然没有理论上的系统和全面的表达,但在中国史学的早期历程中,史学家已对社会公正之获得与保证予以关注,并通过具体的历史个案,阐述了有关这一重问题的观念。

  • 标签: 公正 游侠 汉代史家
  • 简介:重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暴力论”(恩格斯曾打算在此基础上写部《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的专著,未能完成)及其它相关著述;从中看到,在暴力问题上,恩格斯既有作为革命者的基本坚守,又有因时、因势而变的一面。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暴力论 《反杜林论》 暴力问题 革命者
  • 简介:随着西方“五大洲”学说的广泛传播,地跨欧亚的土耳其成为中国知识人想象亚欧与定位自我的灵活资源。晚清国人不仅从地理常识、地缘政治、西化改革角度判定土耳其为欧洲国家,也在洲际意识日益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同处弱势地位、政教风俗相似的土耳其纳入亚洲舞台。一战之后,在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新土耳其革命和改革取得成功、中国反帝运动蓬勃发展、中日关系渐趋紧张等因素综合促动下,国内各政治势力和知识界偏向于将“亦欧亦亚”的土耳其明确归入亚洲,并赋予其复兴亚洲、抗衡西方的领袖国身份。此种建构与想象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观察视角的差别,以及与实际情况的背离,不时呈现某些逻辑困境和现实矛盾,反衬出“欧洲说”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知识精英 土耳其 洲属认知 反帝
  • 简介:提起石林.人们自然会想起云南昆明.那里的石林举世闻名。其实.在北方.也有一处可与之媲美的奇异景观.那就是黑龙江朗乡的北方石林。朗乡是黑龙江省铁力市的一个林区小镇.近年来以原始森林和天然地貌吸引了不少游人.但这里的石林景观至今却“养在深闺人未知”.来这里雪景、赏石林.成为一条吸引游客的新特色游路。

  • 标签: “北方石林” 黑龙江 朗乡镇 羊鼻山 响松林 “木刻楞”
  • 简介:在基督教信仰中,上帝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上帝作为万能、至善、永恒和完美的神圣存在者,创造了世界,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上帝不仅是造物主,而且还是拯救者,因为他道成肉身,派他的独生子耶稣以无罪之身承担了全世界的罪恶并拯救了世人。上帝是基督徒信仰、崇拜和热爱的对象,也是很多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思辨的对象。

  • 标签: 启蒙运动 上帝观 洛克 伏尔泰
  • 简介:山西省委、省政府已将山西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这是坚定执行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省旅游局籍振芳局长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指出:坚持科学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山西 旅游业 调整产业结构 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
  • 简介:仪式研究谈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不能不先谈人类学本身。人们通常依据美国定义,把人类学分为体质和文化两大类(美国高等院校人类学专业长期存在一个争论,就是二者到底哪个更重要)。我对广义人类学无反感,但又认为,人类学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

  • 标签: 社会理论 仪式 混合 文化意义 人类学 高等院校
  • 简介:徐干具有鲜明的儒学文艺,具体体现在注重个人创造的艺德、以言为贵、言为德藻的重言、以立志为先、博达中正的才学等三个方面。它们是徐干自身儒家人格的集中反映,又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考察魏晋之际儒风与文风的交融互动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 标签: 徐干 儒学文艺观 创作
  • 简介:乾隆皇帝号"长春居士""信天主人",老年自称"十全老人"。从乾隆时期的文物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的艺术品位是造型与美感的统一,在造型、纹饰、画法、题诗、诗文字体、款识、工艺等方面追求十全十美和华丽之美,特别是他的题诗与印章,在一些器物和书画上所题诗文及所钤印章内容极为丰富。乾隆时期篆刻宝玺1800余方,本文根据历史文献、档案与印章实物进行了分析,对乾隆帝的印章进行考释,文章分为宫殿与园林印、鉴赏印及使用、宝玺特点、宝玺艺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解读乾隆皇帝的艺术品位。

  • 标签: 乾隆帝 宝玺 宫殿印 鉴赏印 品位
  • 简介: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的色彩,它总是在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而长期生存在同一环境下的人们,由于这种情绪和行为的长期共存,便形成了共同的个性心理和审美情趣,本文拟对特殊环境下的藏民族的色彩情感世界给予探讨.

  • 标签: 环境 藏族 色彩 情感
  • 简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政治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最大化为目的的民生政治价值便应运而生。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关系、社会分工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实现公共政策的民生价值转向是从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转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经济政治观 民生政治观 公平正义 民生幸福
  • 简介: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国际法学者、外交官菲利普·诺尔-贝克关于国际集体安全的论述对当时的学术界和外交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还亲历了国联公约的起草和国联的组建工作。因此,诺尔-贝克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问题专家。就思想传承而言,诺尔-贝克的集体安全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学者,包括英国学派的主流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他后来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诺尔-贝克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为世人所公认,为此,他于1959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 标签: 诺尔-贝克 英国学派 国际社会 集体安全 裁军
  • 简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有关科学发展和人学理论的几个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后,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得到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术界对其形成的哲学基础、内容、特点和意义,尤其是对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和价值理念等诸方面不乏深刻见解,但也有不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人学思想 综述
  • 简介:科学发展与地方志编纂,从表象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科学发展,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观念,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方志是记述一地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其功用是“资政、教化、存史”。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地方志编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发展 知识体系 客观规律
  • 简介:对于西汉时的石渠阁会议与东汉时的白虎会议,学界大多认为是宣、章二帝为了统一经义、统一经学而召开的。然而经过考证可以发现,宣、章二帝并没有统一经义的意愿,两次会议也绝非是为统一经义而召开,它们只是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而已。在会议上,学者各持己见、互相辩难,即使不敌,其学说也并不会被罢黜、被取缔。

  • 标签: 石渠阁会议 白虎观会议 白虎通
  • 简介:本文是郭嵩焘和刘锡鸿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笔者着重探讨在郭嵩焘和刘锡鸿的政治思想中最主要的问题意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意识和他们看到的西方有什么关系这类的课题。笔者想强调的是:第一,我们在他们出使之前的所有的文章中能看到他们的问题意识——“士大夫在那时的中国社会应该担负什么任务?”第二,他们从这个问题意识来观察西方社会,特别关注英国的“官”和“民”的关系。并且他们对英国政治的看法之间有思路的差别。

  • 标签: 郭嵩焘 刘锡鸿 士大夫观 英国政治观 官民
  • 简介:贡禹(公元前124-前44年),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县)人。汉宣帝时为博士,先后任凉州刺史、河南令,不久去官。汉元帝时,贡禹已年近八十,被征为谏议大夫,后迁为光禄大夫,临死前又被任为御史大夫。汉元帝时期,西汉王朝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为了使西汉王朝摆脱所面临的严重危机,贡禹向汉王朝统治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废钱抑商,就是其中的一条。

  • 标签: 西汉 钱币 御史大夫 刺史 凉州 琅邪
  • 简介:明清时期.随着市民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萌芽,思想文化界一度活跃。出了不少离经叛道的文人士子。人称“丰骨棱棱”的李贽(1527--1602)是其中代表之一。这个“异端”文人,无视世俗非议。招收女弟子。惹得舆论沸沸扬扬。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如此,他还在思想界公开为妇女辩护,锋芒直逼那钳制人性的陈腐道学。

  • 标签: 妇女观 李贽 思想文化界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明清时期
  • 简介:在文康笔下,中的旗人女性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由于受骑射文化的影响,使旗人妇女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具有远非汉族妇女所能比拟的社会地位和豪放的性格.本文试图从姑奶奶的地位、重内亲及旗人女性主持家政三方面,论述文康在中所表现出的满族习俗中的独特妇女.

  • 标签: 《儿女英雄传》 满族习俗 旗人女性
  • 简介:<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实际创始人。三论宗是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其基本精神是破除一切有所得的偏见,把一切归为无所得。与归于无得的基本精神相适应,吉藏三论教学的主要方法论便是“破邪显正”。吉藏在《大乘玄论》卷5中说:“邪既无量,正亦多途。大略为言,不出二种,谓有得与无得,有得是邪须破;无得是正须申。他论有破有立,则有破别有所申。今论唯破不立,则唯破不申。所以然者,若经若论,唯破颠倒虚妄,更无所申。本有病,故有教。在病既除,教药亦尽。……

  • 标签: 吉藏 破斥 中观学派 真理观 三论宗 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