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不同手术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于发病48h内实施手术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于发病48h后实施手术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44%,74.36%,数据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8%,30.77%,,数据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进行治疗,可有效增进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手术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生时间,同时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6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规律即易发时间,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高血压鼻出血发生的时间在不同时间段均有分布,其中第一时间段较为多见,即100-400点,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且差异明显。结论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生时间观察可见,其在每日凌晨100-400点最为多见,可能和室温变化等原因存在一定关系,护理对策即我们对患者加强检测,同时做好相关因素的调节,以期减少出血发生的可能。

  • 标签: 高血压鼻出血 发生时间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时间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联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100名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护理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法,对二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治疗依从度、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吞咽障碍得到良好改善,病人治疗依从度与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护理中,与一般护理法相比,采用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效果更确切,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时间护理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时间管理在控制透析患者超滤量中的应用。 方法:本院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 60 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依据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时间管理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后超滤量达标率与血压达标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观察组行时间管理模式后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P<0.05 )。 结论: 在控制透析患者超滤量中应用时间管理不仅能够使患者超滤量和血压情况保持平稳状态,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时间管理 血液透析 超滤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老年创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滞留时间划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滞留时间为6h~72h,观察组滞留时间超过72h,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伤(ISS)评分及生存情况。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就转入对应科室前ISS评分而言,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生存26例,生存率为89.66%,观察组生存19例,生存率为65.52%,观察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创伤患者,及时的救治工作尤为重要,急诊滞留时间延长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患者死亡率,临床救治时应做好有效协调,尽量避免出现滞留情况。

  • 标签: 老年创伤患者 门诊滞留 滞留时间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他们随机的分成是长期机械通气组(≥7d)和短期机械通气组(<7d),每组各50例,将临床资料经单因素检验后,显著者,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检验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肌酐、呼吸指数、腹胀、体温、胸片感染像、并发症、白蛋白、肺动脉楔压、APACHEII的步伐多项指标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动脉楔压高、白蛋白低、APACHEII的评分腹胀、胸片感染像以及出现了1种以上的并发症,这些都成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像原因。结论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营养,改善心功能,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时间 危险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常用抗菌药物的实际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整理 201 8 年 2 月至 20 20 年 2 月医院接收的 174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均需要予以抗菌药物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87 例)依据医生的个人经验指导患者服药,观察组( 87 例)根据主治医生的个人经验与药剂师的经验,严格按照医学用药标准指导患者服药。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7.24% )、耐药率( 22.99%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9.89% )( 35.63% )( P<0.05 );观察组的合理用药率( 97.70% )显著高于对照组( 87.36% )( P<0.05 )。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既可增强药物疗效,又可降低细菌耐药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严格按照医嘱及医学用药标准控制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可显著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保存时间和温度凝血因子Ⅷ、Ⅸ活性的影响。方法 留取新鲜冰冻血浆 40 例,在融浆机 37 ℃ 20min 融化后均分为 2 份, 1份于 ( 4 ± 2) ℃条件下保存,另 1份于 ( 22 ± 2) ℃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 0、 6、 12、 24 、 48和 72 h 分别进行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测。结果  FTP 融化后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Ⅷ、Ⅸ活性无明显差异 (P>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6h, Ⅷ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24h, Ⅸ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Ⅷ、Ⅸ活性随时间延长而衰减,临床在针对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衰竭、大量输血等患者治疗时,在血浆输注过程中,应尽量在其融化后 6h内输注,有效地补充患者凝血因子,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Ⅷ Ⅸ因子活性 新鲜冰冻血浆 (FFP)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掌握输液患者生化检验采血的时间和部位,为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7年0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同时采集过非输液侧股静脉和输液侧采血的98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两组血样对生化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在不同输液间隔时间段,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化检验结果的变化。结果输液侧采集的血样所获得的生化检验结果中的钾(K+)、钠(Na+)、钙(Ca2+)、氯(C1-)、磷(P5+)、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生化检验结果属于正常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输液侧检测结果越接近正常值。结论通过避免在输液侧采血,或输液120分钟后采集血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输液治疗 输液侧 生化检测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再次探讨新生儿耳声发射初筛的时间.方法使用ACCUSCREEN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器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09月出生的活产且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不包括出生后因身体状况立即转院者)第一天进行全部测试,未通过者第二天再次初筛,还未通过者转诊当地母子保健中心于30天或42天进行复诊.结果通过对每月的初筛情况的统计,全年每月的初筛率达92.64%~96.5%,未通过率仅有3.36%~10.76%,全年总测试率为94.93%,未通过率为7.67%.讨论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危儿,同时减少漏筛率.关键词新生儿耳声发射初筛时间再探讨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各生化指标的检测受血液标本存储时长影响的程度大小。方法通过抽查100位医院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情况,在分别放置1小时、3小时和6小时过后检查血液样本。以1小时的血液样本情况作为基本标准,分析血液在经过3小时和6小时之后血液标本中各项指标变化程度的不同现象。结果相比血液样本放置一小时,在经过3小时后,GLU和AST标准存在变化;在经过6小时后,血液标本所有物质数值标准都出现了变化,包括,Cr、BUN、、GLU、LDH、ALT、AST等,且无论放置了3小时还是6小时,P小于0.05,这一现象可用统计学知识进行解释。结论当测验血液标本数值时,可通过分析每个指标发生改变的时间先后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检验工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同时,要严格注意血液标本的储存时间长短,这也严重影响着检测结果的正确程度。

  • 标签: 血液标本 时长 生化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方式对其缺血性中风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其中心性、合理性、前瞻性RCT.在我院当中随机选取300例缺血性中风并且并且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150例患者.两组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成三个小组,实验组使用其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300例患者全部治疗14天.在治疗前后观察NIHSS,Fugl-Meyer量表以及Ashworth痉挛测评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验组的1-14天进行治疗当中能够看出NIHSS、Ashworth得分较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NIH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实验组的6h-24h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其三个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比西医治疗的效果好,其改善NIHSS最佳时期为1-14天,改善Fugl-Meyer最佳时期为6h-24h,改善Ashworth最佳时期为1-14天.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0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硬膜外镇痛时间对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进至本院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且中转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所有产妇临床资料,基于不同剖宫产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两组,比对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基于约登最大指数确定硬膜外镇痛时间临界最佳值为9.53h,且以该数值为依据分为长程组和短程组,前者接受脊髓麻醉的风险低于后者,约为后者的2.816倍(P<0.05);长程组和短程组孕产妇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镇痛时间的延长会使硬膜外麻醉的失败风险增高,当硬膜外镇痛时间在9.53h以上的中转剖宫产孕妇,行脊髓麻醉的几率更高。

  • 标签: 硬膜外镇痛时间 中转剖宫产 麻醉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检验科采集血液标本60例,在其放置时间1h、2h、4h后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中不同细胞的计数。结论 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中应尽快对血标本进行化验,提高化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检验科采集血液标本60例,在其放置时间1h、2h、4h后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中不同细胞的计数。结论 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中应尽快对血标本进行化验,提高化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时间荧光分辨法在产前筛查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做产前筛查的32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中孕三联筛查,筛查为高风险者知情同后做羊水穿剌行产前诊断,观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的检出结果。结果 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法共筛查出1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46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16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孕妇总检出率5.43%;知情同意81例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共确诊出2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通过四维彩超诊断1例神经管畸形,总诊断率4.93%。产前筛查的检出率效果明显能降低有创产前诊断的盲目性。结论 产前筛查有利于尽早发现胎儿缺陷,时间荧光分辨法属于一种无创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降筛查出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胎儿有目的性地指导进一步产前诊断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全面优化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时间荧光分辨法 产前筛查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儿童禁食时间与成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生理、代谢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对儿童与成人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揭示儿童禁食时间的特殊性,并为儿童合理饮食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儿童 禁食时间 成人 生理差异 代谢特点 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