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纪南城遗址松柏区30台基(简称“松30台基”)2011~2012年发掘获取了一批东周和北宋时期遗存,其中东周时期遗存以窑址、房基和灰坑为主。遗存主体以位于火龙堤下的Y1、Y2两座窑址为核心,包括了配套的水井、取土坑、房基,其下打破了原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F2同期夯土堆积,其上叠压F1同期夯土及废弃堆积。本次发掘对揭示F1、F2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年代、了解其建造过程乃至纪南城遗址的分期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纪南城 松30号台基 东周遗存 窑址 房址 夯土堆积
  • 简介:三星堆遗址二坑出土青铜立人像试释黄家祥1986年7、8月在四川厂汉三星堆遗址先后发现两个土坑,一坑与二坑相距约30米。一坑出土玉石礼器较多,同时也出土有青铜器;二坑是以出土大型青铜器为主,同时出有象牙、玉石器等遗物。两坑内所出金、铜、玉、石...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遗址 甲骨文 《说文》 社会地位 广汉三星堆
  • 简介:三星堆二坑出土遗物1300件(含残片和残片可识别出的个体),有青铜器、金器、玉器和石器,还有象牙和海贝等。其中青铜器735件,器型种类最为丰富,有立人像、人头像、兽首冠人像、跪坐人像、人身形牌饰、人面具、兽面具。

  • 标签: 三星堆 宗教观念 出土遗物 青铜器 人像 面具
  • 简介:敦煌写本P.3081《七曜日吉凶推法》是敦煌时日宜忌文书中颇具特色的一篇,以七曜日为纲进行占卜,内容切近民众生活,七曜名称皆用康居语音译:蜜日、莫日、云汉日、嘀日、营没斯日、那颉日、鸡缓日。文章在对文书进行录文的基础上,将其与P.2693《七曜历日》以及印度的《宿曜经》进行对比研究,并且结合其中涉及的“七曜占五月五日直”的占卜对唐代的“五月五日禁忌”进行初步考察,从而揭示该文书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敦煌文书 占卜 七曜 禁忌
  • 简介:平顶山应国墓地九十五墓年代、墓主及相关问题王龙正BasedonthetombsofNo,95ofthecemeteryofYingStateinPingdingshanCity,HenanProvince,thispaperinfersthatth...

  • 标签: 应国墓地 《三代》 平顶山市 墓主 春秋时期 相关问题
  • 简介:为了解宝鸡益门二墓出土的红色粉末的化学组成及作用,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其配备的能谱仪(EDS),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红色粉末为纯朱砂.它对墓藏中的尸体和棺木有防虫防腐的作用.

  • 标签: 益门墓葬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仪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局机关各司(室)、机关党委、机关服务中心,局直属事业单位:199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国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物工作的方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

  • 标签: 中国 文物系统 先进个人 博物馆
  • 简介:一些学者将一方出土于交河沟西墓地康氏茔院20墓的有名无姓的墓砖之主人认定为康氏,并由此引申出当时这一支康姓粟特人已经完全汉化,甚至连祖先的出生地也改为中华。对这种观点我深表怀疑,通过对唐朝重视族望的社会观念考察,结合文献、墓志碑文等资料,我认为这方墓砖的主人当为一位来自中原内地的汉人后裔而非康姓粟特人,当时移居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也并没有完全汉化,他们仍保留着本民族的某些习俗。

  • 标签: 交河沟西墓地 康氏茔院 墓砖主人 族望 粟特人
  • 简介:<正>如果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殷墟五墓墓主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话,那么它丰富的遗物(包括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就可以作为殷墟考古学中武丁及其前后几个商王时期的断代器物。有了这些器物,我们就可以根据类型学、地层学和绝对年代来研究商文明在殷墟273年中的演变史。我认为这就是殷墟五墓发掘和研究的主要意义。根据五墓和十七、十八号墓的发掘材料,以及这几座墓的出土遗物与战前发掘

  • 标签: 殷墟考古 武丁 青铜器铭文 盘庚 陶器 地层学
  • 简介: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批判地对待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且要在正确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基础上方予使用。”所谓高句丽的王系问题,可以说是高句丽有过几代王,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怎么样的问题;而所谓高句丽的王问题,则可说是高句丽有无固有的君主称号,以及高句丽的“王”的称号最初使用于何时,高句丽王是否称过“大王”、“帝”(皇帝)等的问题。

  • 标签: 《高句丽史与东亚》 朝鲜 历史研究 王系问题 王号问题
  • 简介:2017年7月至9月,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的高勒毛都2墓地开展田野工作,清理了M189的12座陪葬基。这些陪葬墓顶部均有圆形积石,自南向北呈弧形分布于主墓葬东侧?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3面铜镜为汉文化遗物,其余均为典型匈奴文化遗物。墓葬的布局特征表明这些死者可能是贵族的殉葬者。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与同墓地M1的陪葬墓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 标签: 中蒙联合考古 高勒毛都2号墓地 匈奴 陪葬墓
  • 简介: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年代跨越北魏到北宋,距今已有1000-1500年。部分造像表面的贴金彩绘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变色现象,为保存文物及其重要信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成型技术获取文物的立体图像,制作造像的立体模型;再将光学照相机获取的造像表面信息复原至此立体模型上,实现造像的高保真数字化真彩色信息保存。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颜料成分、物相以及颜料的涂绘结构;利用色度计测量佛造像表面现存颜料色度,采用相近粒度的相同成分矿物颜料制作相近色度的颜料试块或样块,尝试性开展了23佛立像色彩重建。在不断完善方法的基础上,对24菩萨立像虚拟复原和色彩重建。同时积极开展了以文物复原初貌为目标的古代服装复原研究工作,开展菩萨主体着装形制推测、结构分析、材质推断、纹样复原、着装步骤等研究,最终以实物再现方式完成24菩萨装复原,第一次将圆雕立体彩绘图案转化成可穿着的服装,为佛教造像的服饰复原开辟了新路。

  • 标签: 青州龙兴寺 菩萨立像 彩绘分析 虚拟修复 服装复原 色彩重建
  • 简介:1995年夏,我区考古人员在敖汉旗羊山1辽墓壁画中,发现了目前我国已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羊山1辽墓壁画(图一),面积为132×135厘米,内容为墓主人的重要生活。图中,墓主人倚坐在木椅上,其左侧为一名发契丹男侍,手捧唾盂;右侧为两名汉装男侍,...

  • 标签: 西瓜籽 敖汉旗 李时珍《本草纲目》 契丹人 辽上京 《松漠纪闻》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国家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文物系统广大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物工作的方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 标签: 中国 文物系统 先进集体 先进工作者 博物馆
  • 简介: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新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馆除大量增加了陈展面积外,还增设了报告厅、影视厅、多媒体展示室和咖啡休闲室等服务场所。小剧场可容纳600人进行学术报告、会议研讨和文艺演出等。

  • 标签: 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市 “一号工程”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