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伪装书是指将出版物的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进行伪装,以掩盖其真实内容的书籍。伪装书在革命年代常被作为一种斗争手段使用。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出版机构,为了对抗国民党政府对进步书刊的追查与禁止,将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党的文件、时事评论以及重要事件真相以伪装封面、变换书名及伪托出版社等伪装书形式在沦陷区与国统区出版发行,是权宜与机智之策。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的伪装书为中心,加以述录,展现其历史与文献价值;同时,也体现出革命年代政治斗争的曲折性与多样性,以及坚持斗争的文化战士们斗争水平的高超。

  • 标签: 伪装书 毛泽东著作 版本
  • 简介:“文化大革命”朗间,中央机关大精简,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合为一部。“文革”结束后,行、部分家,人民银行原行址已作它用,银行竟“无枝可依”了。20世纪㈣年代后期,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慕华,丰持确定了新的行址(即今复兴门总行大楼),并且同时决定,将新行址大楼地下一层全部用作钱币博物馆展厅。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文化大革命” 浮雕 人民银行 中央机关 “文革”
  • 简介:1936年7月,在德意法西斯的鼓动和支持下西班牙法西斯军官佛朗哥举行政变,企图颠覆西班牙共和国,包括100多位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在内的来自世界五大洲53个国家的4万多名反法西斯战士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奔赴西班牙,在战火中组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20世纪70年代,曾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并担任反坦克炮队政委的空军上程部原副部长谢唯进(在西班牙时名林济时)将其冒着生命危险珍藏近半个世纪的有关中国人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的珍贵历史文物资料捐献给我馆。本文依据这批资料,记述中国勇士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中的英勇事迹,考证出13位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的人员姓名及基本情况。

  • 标签: 国际纵队 谢唯进 十三勇士
  • 简介:我国博物馆教育尚处于一种粗放式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如何整合、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使博物馆教育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最终在博物馆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具有互动性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教育体系 教育资源 教育项目
  • 简介:约一个世纪前,西方文明产物--博物馆被带进了中国,四十多年前我们又将苏联模式学了过来,可以说中国博物馆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反思的问题.100多年后中国博物馆学会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又将七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前卫的生态博物馆引进了贵州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

  • 标签: 中国 生态博物馆 概念辨析 社区文化资源 博物馆管理
  • 简介: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的收藏领域里,早期谈得上收藏丰富的很多,但能出书论述的就很少了,而其中资料详尽完整者。则以耿爱德(EduardKann,1880-1962)为佼佼者。耿氏发表之文章极多。为我国泉界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所著之《中国币图说汇考》(IllustratedCatalogofChineseCoins)更使中国钱币在国际上大放光芒,贡献不可磨灭。虽耿爱德之名常见泉界提及,但有关其生平叙述相当零散,许多同好仅有模糊的了解。1966年《中国币图说汇考》一书再版时,

  • 标签: 中国近代 大师 钱币 生平 资料 书论
  • 简介: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综录》)自50年代末陆续出版后,在我国文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它的出版,是集体力量的智慧。它与以往丛书目录的汇编有很大区别,为广大学者研究和整理古籍,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并且在学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录》是我国历史上著录最详尽,收录最丰富的一部古籍丛书目录,现就它的成就和特点以及功用等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中国丛书综录》 丛书研究 检索手段 古籍流通
  • 简介:中国石器、铜器时代骨器制作综谈沈勇(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就必须变革自然,进行生产实践,而生产的前提是使用工具,于是,那些广泛存在,便于直接加工利用的自然物质,如石头、树木、动物骨骼及牙角等,很早就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牙角 器制 动物骨骼 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工作 青铜工具
  • 简介: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做成。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为装裱,称之为“裱褙”。而后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嵌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为边框,在背面裱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悬挂,以适应人们观赏的要求。

  • 标签: 书画装裱 中国书画 宣纸 丝织品 材料 观赏
  • 简介: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思想文化,而这些心理、性格、思想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创造活动,在人类长途跋涉的旅程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反之,那些创造活动的成果,特别是那些人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又以姿态各异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 标签: 中庸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 儒家思想 执两用中 文化风貌 民族心理
  • 简介:最早参观西方机器制币的中国人赖茂功读《中国钱币》1991年第3期程卫红编译《伯明翰造币厂铸造的清朝样钱、广告钱、功牌、纪念章》一文颇感兴趣。该文述及1866年清官员“品春”或“品图仁(译音)”到欧洲访问造币厂事。读此使我想起我国最早到法国、英国参观机器制币的人和事,简述如下,或许能引起集币爱好者的兴趣。清政府第一批派遣赴西欧游历的官员是斌椿及随员四人,时在同治五年(1866年)。斌椿字友松,汉军正白旗人,生于1804年。随行者是其子广英及同文馆学生凤仪、德彝、彦慧。他们于1866年3月7日离开北京,5月2日到达法国马赛,他们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汉诺威、比利时,至8月19日离马赛回国,在欧洲近四个月。所见所闻,斌椿著有《乘槎笔记》一册。对在巴黎、伦敦参观造币厂均有记述。在巴黎参观造币厂时在1866年5月12日。《乘槎笔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命广英等往看造钱,用火轮法,以水气冲激推机,命进退铁管中。机之一端,连大轮之枢,以运动长轴。轴置屋梁下,分系韦条,运千百小轮。大轮转则轴转,轴转则众轮俱转。轮有横直,各适其用,工匠分司之。钱质成圆,无孔。一一平其轻重,无纤芥

  • 标签: 造币厂 制币 乘槎笔记 中国钱币 斌椿 样钱
  • 简介:朱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HgS)。古代有丹砂等多种名称,它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最喜爱的红色颜料和涂料,距今6000多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外涂朱砂的漆碗,此后,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四川广汉三星堆、河南殷虚等遗址都曾发现用朱砂涂染的装饰品和尸骨。西周以来用途较广,秦汉时不仅大量用作颜料还用来炼制水银,北朝至清代全国各地的壁画及其它彩绘艺术中都用朱砂做颜料。历代对朱砂做颜料的选择、加工制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 标签: 朱砂颜料 河姆渡 良渚文化 马家窑文化 壁画
  • 简介: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明清花鸟画展》于2001年9月8日至10月2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行。

  • 标签: 广东 香港 中国 明朝 清朝 花鸟画
  • 简介:桦树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使用桦树皮制作生产生活用具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桦树皮文化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它的物质性,它是桦树皮文化的载体.除此之外,还包括桦树皮器具的功能、桦树皮制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技艺、相关知识等诸多方面.

  • 标签: 中国古代 桦树皮文化 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发展过程 制作过程 物质文化
  • 简介:本文之所以称为“再论”,是因为笔者曾在2000年于美国加州召开的战争赔偿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过《论日本对中国的战后赔偿问题》一文(该文在《博物馆研究》2000年第2期上有载),此处的“再探”为前文的继续和补充。是文将重点论述中国放弃对日战争赔偿问题。

  • 标签: 日本 中国 战争赔偿 外交关系史 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