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冷战后,南亚地区恐怖活动呈加剧趋势,且影响力、破坏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南亚恐怖主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跨界恐怖活动是其最显著特征。南亚恐怖主义活动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背景,以及南亚国家的政策失误,而西方某些国家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是其主要外部原因。

  • 标签: 南亚 恐怖主义 民族 宗教 地区合作
  • 简介: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恐怖主义泛滥成灾,究其原因: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社会不公和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活动的社会温床;民族、宗教矛盾激化,黑社会势力发展,邪教组织壮大是诱发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因素;军火走私,武器扩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恐怖主义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泛民族主义、泛宗教主义的渗透,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西方国家的干涉,助长了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俄反恐斗争的失误使恐怖主义势力得以发展和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泛滥.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严重制约着俄反恐斗争的开展,使俄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标签: 冷战后 俄罗斯 恐怖主义泛滥 原因 民族矛盾 宗教矛盾
  • 简介:马来西亚的恐怖主义形势不容乐观,反恐任务艰巨。国内恐怖主义因素不断发酵,国外恐怖主义力量虎视眈眈。如何反恐,并且治理恐怖问题,是马来西亚亟须面对的现实。本文立足马来西亚的现状,结合社会学、法学理论,试图找到治理恐怖主义的有效路径。

  • 标签: 马来西亚 恐怖主义 治理
  • 简介:联盟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对其研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有助于学者们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国际关系研究.围绕着联盟的起源这一主题,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在最近的十多年来,这一主题的研究又与单极体系内的联盟现实相结合,提出和分析了如下方面的核心问题:联盟需要什么样的共同利益基础;制衡性的联盟为何没有出现;国际结构如何塑造大国的联盟选择;地理因素如何影响联盟的形成以及联盟起源的其他根源有哪些.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总的来看,现实主义范式的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不够,并没有提出解释联盟起源的新的核心概念,即如果把联盟界定为一种明确、稳定的战略关系,而非仅仅是针对安全威胁的军事同盟的话,仅有结构现实主义和威胁平衡理论是不够的;联盟起源的理论研究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建构一种更加普遍的、有强大解释力的利益关系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国家的联盟选择战略,将会有助于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联盟的起源.

  • 标签: 联盟的起源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理论进展
  • 简介:2015年6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新版美国《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ReportsonTerrorism2014,以下简称《报告》),同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协调官蒂娜·凯达诺(TinaS.Kaidanow)召开特别简报会,对《报告》中涉及的相关政策议题作出解释说明。《报告》对2014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及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评估,认为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呈现出三大趋势,全球恐怖组织问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无论从自身实力或声望上看,“伊斯兰国”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威胁。

  • 标签: 恐怖主义 美国 解读 《报告》 “基地”组织 反恐战略
  • 简介:美国传统基金会是直接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保守派政策研究机构,成立于1973年,标榜'自由竞争企业、有限政府、个人自由和强大的国防'。该会资深副主席兼研究主任伯顿·Y·派因斯曾于1991年4月发表过《美国保守主义外交政策的十条原则》的讲话(见本刊1991年第10期)。苏联解体后,该会'保守主义外交政策蓝图委员会'经集体研究并由派因斯执笔,于1992年4月发表了一篇长达33页的研究报告,题为《缔造对美国安全的世界——美国外交政策蓝图》。它比《十条原则》讲话又有深化,是为美国在后冷战及后苏联时代制定的保守主义对外政策战略,对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作了明确的阐述。现将该文中'观察

  • 标签: 对外政策 集体研究 个人自由 世界新秩序 战略利益 研究机构
  • 简介:俄国结构主义代表洛特曼倡导以模式研究代替名称—形态研究,由孤立观察、描写事物转向对事物整体系统分析。作为艺术结构的重要法则,洛特曼差异美学揭示了文本为总体有序化与局部有序化结合的复杂系统。由此,俄国结构主义不仅肯定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同时也彰显了结构的开放性,避免了法国结构主义自足封闭性、不及物的极端倾向,是在历时和共时的交汇处、历史继承性与现实创新性之间开出的中间方案,体现了开放的人文思想与求真的科学思想的和谐交融。

  • 标签: 洛特曼 俄国 结构主义
  • 简介:<正>1991年11月1日,墨西哥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德戈塔里首次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民族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的前提下,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民族利益。实际上,萨利纳斯1988年12月开始执政以来,一直是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和实施内外政策的,从而使墨西哥的面貌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

  • 标签: 新民族主义 墨西哥 指导思想 执政党 通货膨胀率 外资法
  • 简介:本文的主题是关于印度尼西亚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将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有趣的议题,但也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议题。因此,本文把主要的讨论点缩小到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在把本文主要局限在讨论经济问题时,笔者使用的是比较利益这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法则,从而使我们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经济起飞时期 收入分配 国内政策 放宽管制 贫困率
  • 简介:亚太地区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9年11月成立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APEC),标志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出现新的强劲发展势头,这既是亚太地区内部政治、经济动力作用的结果,也是近年来世界经济重大变化的必然产物。

  • 标签: 亚太地区经济 世界经济 亚太经济 水平分工 生产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
  • 简介:一、美国石油垄断资本长期控制菲石油业石油在菲律宾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菲律宾的水电、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都还未开发,动力来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依靠石油。据报道,菲律宾每年约需要一千万吨原油,日消费量目前达到十八万

  • 标签: 美国石油 石油问题 国家石油公司 石油业 能源资源 菲律宾政府
  • 简介:长期以来,德国经济在整个欧洲地区占着绝对重要的地位,一度被称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然而在新千年之际却陷入了困境。2001年和2002年德国经济的增长率均居欧盟各国末位,失业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经济乏力使得德国年度税收增长目标落空,财政支出刚性使得德国的财政赤字在2002年超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3%的上限。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德国,其经济困境一方面可以归因于重要贸易伙伴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欧元升值对贸易的阻碍作用,但是更为根本的却是德国本身经济结构的老化、劳动力市场僵化和过于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彻底走出经济困境,德国的根本出路在于对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改革计划,改革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制度以及税收制度和教育体制。

  • 标签: 社会福利制度 经济困境 德国经济 根本性 欧盟成员国 阻碍
  • 简介:在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华人经济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里所说的“华人经济”系由(1)中国大陆经济、(2)中国大陆外华人经济组成,后者又包括①香港(已回归)、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国)及台湾的中国人经济、②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从狭义上看,也许只有海外华侨华人经济才能称为“华人经济”,但由于它们相互联系着,所以从广义上进行探讨。这里不单就华人资本的动向,而是更广泛地进行观察。虽说经济危机,但并非亚洲经济全都陷入了危机,仅从经济增长率及其他宏观数字来看,中国和台湾莫如说经济情况良好。新加坡虽然情况不好,但与其他东南亚国家

  • 标签: 华人经济 动向与展望 香港 华人资本 少额 海外华侨华人
  • 简介: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农民经济的分化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自1947年8月印度摆脱殖民统治以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迅猛增长,印度农民经济的分化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和趋势。分析这些新的特征和趋势,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代印度农民和印度社会...

  • 标签: 农民 经济分化 原因
  • 简介:越南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国民生产总值仅113亿美元,人均约180美元。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越南过去大量接受中国、苏联等国的援助,较为重视工业发展,整个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要高于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又实行较为全面的经济改革,确立农、轻、重的经济发展次序,经济机制逐步转向国家控制下的市场机制,经济上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年来经济政策上的错误和长期反华侵柬造成的严重恶果,越南经济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 标签: 越南经济 经济改革 总体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人口
  • 简介:缅甸的政治经济近况林锡星国内反政府活动偃旗息鼓昂山素季的支持者把她当作缅甸的纳尔逊·曼德拉,他们曾认为,如今的阶下囚也许有一天会成为总理或总统。象曼德拉一样,她被全世界广泛当作缅甸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旗缅甸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分别于去年9...

  • 标签: 缅甸 政治经济 新加坡发展 私有化 法律与秩序 昂山素季
  • 简介:缅甸的经济状况在1991年期间不断地恶化。西方国家对缅甸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所实行的包括中止官方发展援助的经济制裁,使缅甸出现了经济危机。尤其是,破坏性的外汇短缺影响了一切部门,导致了生产停滞、能源短缺和人民生活条件恶化。1988年,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开始实行经济改革,但似乎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可以说,缅甸上一次处于类似状况的时期是1962年的奈温革命。

  • 标签: 官方发展援助 缅元 经济制裁 奈温 经济改革 外汇短缺
  • 简介:<正>概述新加坡是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全国面积六百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四十七万,在东盟五个成员国中是最小的一个,其面积还不到东盟五国总面积的百分之零点一,但是它现在却拥有与其国土面积极不相称的经济力量。目前,它是世界第二大商港,第四

  • 标签: 新加坡 东盟五国 经济力量 成员国 经济概况 海岛型
  • 简介:<正>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正式成立。按照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领土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建国初约有犹太人65万人。由于不断大量吸收犹太移民,1992年5月已有人口509万人,犹太人约占83%。以色列疆土狭小,可耕面积有限,自然资源贫乏,对发展经济极为不利。建国40多年来又先后与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四次大规模战争,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但其农业、工业、对外贸易和教育科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从复国初期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发展成高度工业化和经济多样化的国家。据1984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材料称,1982年以色列的人均国民收入为5090美元,在世界比较富裕的国家中排名第30位。据以色列统计材料称,1990年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300美元,比1950年增加四倍多,已跻身于“世界20个最发达国家之列”。农业上,以色列在土地、水资源利用、沙漠改造和科学种田等方而居世界领先地位。工业上,以色列在电子和军工领域已能生产和出口高精尖产品,并能制造原子弹。

  • 标签: 以色列国 犹太人 犹太移民 以色列经济 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