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电力安全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与更新过程中,人们注意到,大量电力事故都是由于过大的电位差所造成的,人们为了避免由此而引起的各类电力事故,开始引进了等电位连接安全技术,现在,所有新建建筑物中基本上都使用了等电位接头。本章阐述了对等电位结构的若干认识,并就实现方法中存在的困难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等电位连接 电位差 雷电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气象地面观测系统的设备组成,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也详细阐述了气象观测配电系统的特殊性,还分析了防雷等电位连接对观测系统的危害,为确保气象地面观测系统不间断运行,分别从配电系统和设备系统两方面进行等电位连接的方法,即配电系统通过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的方法实现等电位连接,而其他设备则采用等电位连接网络(M-S复合型)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注意事项。

  • 标签: 气象观测设备 电源系统 浪涌保护器(SPD) 等电位连接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设备机房内辅助等电位接地设置,以提高设备安全性和系统可靠性。通过对不同方面的等电位接地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设备机房的电气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本研究分析了辅助等电位接地的重要性,介绍了不同的接地方案,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最佳实践。

  • 标签: 辅助等电位接地 设备机房 电气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物采用的机电系统越来越全面,建筑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系统运行安全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加强等电位联结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以保证建筑物设备、人身的安全和系统运行的可靠。

  • 标签: 电位联结 常见问题 优化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在恐惧记忆活动中峰电位与场电位Gamma节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3xTg)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分为3xTg组和WT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在每组小鼠海马内埋置电极,两周后进行条件恐惧箱的行为学实验。通过小鼠头部埋置的无线遥测装置同步监测分析Gamma节律、Spike和Burst发放频率的变化情况,最后使用熵值计算Gamma节律与Spike的相关性。结果(1)在行为学实验中,3xTg小鼠因条件刺激引起的僵直比率为[(54.07±2.32)%],显著低于WT小鼠[(76.21±2.88)%](t=4.796,P<0.01)。(2)同步记录到WT小鼠在Pre-CS期Gamma节律的功率为[(11.574±1.147)dB],给予CS后上升为[(18.108±1.177)dB](t=3.386,P<0.01)。3xTg组在给予CS之后Gamma功率[(12.346±1.345)dB]明显低于WT组(t=3.423,P<0.01)。(3)WT小鼠在Pre-CS阶段Spike发放频率为[(5.667±1.475)次/s],给予条件刺激后显著升高[(11.008±1.335)次/s](t=3.542,P<0.01)。而3xTg小鼠的Spike发放频率在CS之后为[(5.249±1.033)次/s]明显低于WT组(t=4.788,P<0.01)。(4)WT组在Pre-CS和CS阶段Burst间隔时间分别为[(0.550±0.043)s]和[(1.075±0.034)s],可见WT组Burst发放频率在给予条件刺激之后显著增加(t=5.188,P<0.01)。而3xTg组经过条件刺激后发放间隔为[(0.619±0.033)s],显著低于WT组(t=3.352,P<0.01)。(5)给予条件刺激后,WT小鼠的Spike-Gamma熵值曲线始终高于3xTg小鼠,其中WT组和3xTg组的相关性最高值分别为(0.403±0.031)和(0.314±0.028),3xTg组的Spike-Gamma相关性与WT小鼠相比显著下降(t=3.372,P<0.01)。结论AD恐惧记忆的缺陷可能是由于Spike-LFP(Gamma)发放不协调导致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条件恐惧记忆 无线神经遥测技术 场电位 峰电位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单项检查与联合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高危儿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瘫高危儿89例,根据Vojita姿势反射的异常将89例脑瘫高危儿分为DCD组和非DCD组,另选取健康婴儿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婴儿进行BAEP和F-VEP检查。计算BAEP、F-VEP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诊断D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Kappa值(κ值)。以Vojta7种姿势反射测试为标准,评价BAEP、F-VEP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DCD的可靠性。结果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BAEP的Ⅲ、Ⅴ、Ⅰ~Ⅲ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非D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F-VEP中P1和N2潜伏期均显著延长,且DCD组中>3个月~6个月受试婴儿的N1潜伏期亦明显延长,与非DCD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F-VEP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29%,87.88%,73.03%,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7);BAEP单独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0.71%,87.88%,70.79%,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4);F-VEP单独应用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低,特异度很高,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的一致性较差。56例DCD患儿中,BAEP单独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60.7%,F-VEP单独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44.6%,BAEP+F-VEP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64.3%,BAEP+F-VEP联合应用与BA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AEP单独应用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BAEP、F-VEP的异常可提示存在DCD,两者联合应用对DCD的早期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高危儿 发育性协调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搜集自1996-01~2000-12经MRI检查,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儿线粒体脑肌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脑内病灶均表现为多发对称性略长T1长T2信号,其中单纯脑深部灰质受累9例,大脑皮质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4例,2例灰白质同时受累,1例单纯白质受累.误诊10例,其中临床误诊4例,CT误诊4例,MRI误诊2例.结论多样化的MRI表现是小儿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特点,当小儿脑内深部灰质出现多发对称性异常信号,并能除外感染、梗塞、肝豆状核变性及神经中毒等其他疾病时,要考虑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误诊的措施.

  • 标签: 儿童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细胞中主要的供能场所,由于心脏需要大量能量来维持正常功能,并且在心脏疾病中,线粒体常发生结构受损及功能紊乱,所以维持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功能稳态对治疗心脏疾病至关重要。

  • 标签: 线粒体裂分 Drp1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电离辐射会导致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损伤,以致细胞癌变、凋亡、衰老等一系列变化。放射损伤后,有效防治靶点的缺乏又致可用治疗药物种类十分有限。新近研究提示,线粒体在放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新的防治靶点。本研究就电离辐射对线粒体的影响,特别是氧化应激的发生,以及线粒体在电离辐射诱导生物损伤效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讨论将线粒体作为潜在的放射损伤防治靶点的可行性。

  • 标签: 放射损伤 线粒体 氧化应激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线粒体A3243G突变合并ABCC8基因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发病较早,消瘦明显,无明显听力受损,首次基因筛查提示ABCC8基因突变,考虑ABCC8-MODY,后因其儿子出现糖尿病且未合并该位点突变,对患者及其儿子再次行基因筛查,提示患者为线粒体A3243G突变合并ABCC8突变。该病例提醒临床医师在工作中要注重非典型线粒体糖尿病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的鉴别。

  • 标签: 糖尿病 线粒体糖尿病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线粒体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过程,如物质分解代谢、能量生成和氧化应激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参与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衰老、凋亡和自噬等。本文概述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线粒体 代谢重编程
  • 简介:预适应(preconditioning,PC)现象是1986年由Murry等首先报道的狗的一种心肌自我保护机制。是指预先给予短暂的几次非致死性缺血,可以提高心肌对后续的长时间的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apreconditioning,IPC)。随后这种现象在猫、鼠、猪、羊等不同的动物中观察到,在人冠心病患者中同样也得到证实。由于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遂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心肌预适应 缺血预适应 自我保护机制 再灌注损伤 冠心病患者
  • 简介: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成分的过程,被降解的成分包括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线粒体是自噬特异性攻击的主要靶标之一,自噬线粒体的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合成、降解和细胞产物循环之间的平衡,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稳态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在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和亨廷顿病等)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自噬 线粒体自噬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母系遗传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临床观察。方法通过采用PCR-RELP、DNA技术直接测序对人体中14个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准基因筛查,调查对象分别为39例母源性糖尿病(第一组)50例父源性糖尿病(第二组)和40例兄弟姐妹患糖尿(第三组)病患者,48例无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患者(第四组)。结果通过检测发现并未检测出被调查者中基因排序的A3243等3个排位点上发生突变。发现第一组和第三组中共5例发生基因突变,而父源性和无糖尿病遗传基因患者并未发现同位突变。结论3243bp基因突变与糖尿病有其共分离的关系,且呈现类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标签: 母系遗传 糖尿病 线粒体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探究中空硅纳米粒在细胞线粒体内的定位。方法: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及荧光影像分子,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中空硅纳米粒与线粒体分子探针在线粒体内的共定位。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进一步确认硅纳米粒在线粒体内的聚集。结果:与线粒体分子探针为共定位参照,中孔硅纳米粒在线粒体中分布的皮尔逊系数为0.758±0.033,线粒体提取结果显示,进入细胞的纳米粒有90.01±3.89%分布于线粒体。结论:中空硅纳米粒具有自发聚集于线粒体的能力,可以作为药物靶向递送载体,为线粒体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平台。

  • 标签: 中空硅纳米粒 线粒体靶向 药物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