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鹿瓜多肽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09月—2013年04月以来口腔颌面部骨折入院,需行骨折复位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均加用鹿瓜多肽,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消肿治疗,未使用鹿瓜多肽。观察术前患者肿胀消退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前使用鹿瓜多肽,受伤后一周试验组有35例(92.1%),肿胀消退,对照组有15例(50%),试验组肿胀消退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三月X线检查发现,试验组有36例(94.7%)骨痂形成,对照组有20例(66.7%)骨痂形成,试验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鹿瓜多肽具有辅助促进口腔颌面部骨折愈合的功能,并能缓解疼痛,促进肿胀消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鹿瓜多肽 颌面部骨折
  • 简介:以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公司沙棘维生素P粉提取工艺流程为主线,研究了由中性蛋白酶法、沙棘汁有机酸分步水解大豆蛋白制取沙棘维生素P多肽的工艺路线和方法。实验以水解度和分子量为指标,确定了联合水解的最适工艺。本实验得到的沙棘维生素P多肽产品,可作为营养保健产品直接食用,为沙棘和大豆蛋白的高附加值加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沙棘 大豆蛋白 维生素P 多肽 水解 加工技术
  • 简介: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副教授主持的“核桃多肽分离及其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核桃多肽分离及其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经过近3年的系统研究,在核桃多肽分离及产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一是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

  • 标签: 产品加工技术 成果鉴定 核桃 分离 多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简介:胶原多肽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胶原多肽的概况、功能特性及研究现状:阐述了胶原多肽住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标签: 胶原多肽 化妆品 应用
  • 简介:摘要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减少底肥用量10-30%的情况下,加入“独玉牌”多肽复合矿质肥,都具有增产作用,产量随底肥用量减少降低。增产幅度依次为21.5%、16.7%、7.6%。

  • 标签: 玉米 &ldquo 独玉牌&rdquo 多肽复合矿质肥 产量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风湿性关节炎于2008年7月29日来院就诊,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最近也未用任何药物。就诊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未发现明显异常阳性体征。首先给予注射用鹿瓜多肽(绵舒,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80209)2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 标签: 鹿瓜多肽 过敏性休克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鹿茸多肽作为鹿茸的主要药理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保护神经系统、保护心血管、抗骨质疏松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鹿茸多肽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鹿茸多肽的实际应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标签: 鹿茸 鹿茸多肽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出院患者100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之前的患者500例,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之后的患者500例,对比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滥用行为,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大。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使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秋季急性胃肠炎非抗菌抗菌治疗的比较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秋季急性胃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西咪替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头孢他啶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秋季急性胃肠炎患儿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秋季急性胃肠炎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秋季 急性肠炎 抗菌治疗 非抗菌治疗
  • 简介:抗菌谱是抗菌药药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内容。记忆是掌握抗菌谱的主要手段。为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抗菌谱,在抗菌药药理教学中,借用诗画艺术帮助学生记忆磺胺药和青霉素G抗菌谱,并由此设计出一套以磺胺药和青霉素G为突破口的教学方案,经实践检验确实有助于学生掌握抗菌谱。

  • 标签: 抗菌药 抗菌谱教学 诗画艺术
  • 简介: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 标签: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科(各病区)、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根据医院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后一段时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量、时间,以各临床科室为单位分别对重点品种(使用强度排名前十、尤其是运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监测,并计算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作前后对比;相同方法计算出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度,并作前后对比。结果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2年的57.12DDDS下降为目前的41.1DDDS,使用强度下降26.02DDDS。结论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有效达到控制、干预目的,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我院 2013年和 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数据,并选取使用排名前 5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年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到 2014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相比 2013年都有所下降,且 P< 0.05。同时在注射和口服抗菌药物种类和 DDDs上也呈下降趋势,并控制在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指标内,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小,预防感染效果最佳。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效的抑制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让其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整治效果显著,还需要继续专研,持续改进,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用药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7月抗菌药物应用中开展抗菌药物管理,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150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期间是否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用药干预)与实验组(75例:开展抗菌药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4.00%)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临抗菌药物管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较前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专项治理活动前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本院专项治理活动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专项治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金额、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不合理使用情况均低于治理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可减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治理活动 使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4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今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5月及2015年1-5月收治的1512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做相应对比。结果经对比分析,经过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强度明显降低,且在选择抗菌药物类型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明显的改进。结论经过专项整治活动,骨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针对存在问题,应常态化管理,巩固并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骨科 药物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