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胸部X线摄影技术在大规模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搜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时段内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0例展开分析,全部进行DR胸部X线摄影,评估图像质量、疾病检出率等数据。结果:500例图像:甲级片370例,占比为74.0%(370/500);乙级片113例,占比为22.6%(370/500);丙级片15例,占比为3.0%(370/500);废片2例,占比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数字测绘技术通过激光扫描、卫星定位等手段,实现了测量数据的高精度获取和快速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和效率。

  • 标签: 全数字化摄影测量 应用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体检工作中X线检查项目中的一些做法和问题,提出了建立具有体检特色的X线数字影像系统的构思,同时对这个系统的应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X线 数字化系统 应用 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析全数字X线影像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放射科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进行全数字X线检查的60例患者,将其归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传统X线检查的6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部位的成像质量以及患者对检查成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无论在成像质量还是患者对检查成像的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全数字X线影像技术应用在放射科,明显提高了患者检查部位的成像质量和患者对成像的满意度,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标签: 放射科 全数字化X线影像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析全数字X线影像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放射科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进行全数字X线检查的60例患者,将其归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传统X线检查的6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部位的成像质量以及患者对检查成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无论在成像质量还是患者对检查成像的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全数字X线影像技术应用在放射科,明显提高了患者检查部位的成像质量和患者对成像的满意度,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标签: 放射科 全数字化X线影像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对支肺火炎(DR)胸片X线表现分析,探讨小儿DR胸片对诊断本病有价值的征象并提高认识,减少漏误诊率。方法从中确诊27例支肺炎患儿进行DR胸片分析归纳。结果支肺炎DR胸片分为以下5种X线表现型(1)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炎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模糊7例(2)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的片状10例;(3)病变广泛可累及肺段、肺叶及多个肺叶6例;(4)肺门影增大、模糊并常伴有局限性肺气肿4例。(5)胸腔少许积液、右侧肋膈角变钝1例。结论支肺炎在(DR)片上虽无特征性X线表现,但结合临床表现及体征,DR-X线检查对诊断支肺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 标签: 支肺炎 (DR)胸片 X线表现
  • 简介:摘要数字X线摄影系统已在临床使用二十多年,其影像探测器的动态范围宽,影像密度分辨力高,后处理技术对影像质量影响显著。既往发布的数字X线摄影检查规范和专家共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为进一步规范X线摄影检查,合理选择适宜的摄影参数和后处理技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北京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联合,组织业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从诊断学要求、体位显示要求、成像技术要求、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或典型值4个方面对临床实践中较为常用的胸部正侧位、颈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肘关节正侧位和腹部立位的数字X线摄影检查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放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质量控制 数字X线摄影 影像质量 诊断参考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84例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放射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常规X线检查(对照组,n=42)与数字X线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42)两种不同摄影技术的检查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三级图像方面分析,观察组的检查方法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影像技术了解到数字X线摄影技术,以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信息量大等特征,为放射科提供了更有效、更科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 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胸部数字X线摄影(DR)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95例COPD患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为轻-中度组(FEV1%pred≥50%,n=52)及重-极重度组(FEV1%pred<50%,n=43)2组。在平静呼吸及尽力呼吸下行动态胸部DR,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横膈移动距离、速率及尽力吸气末和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右侧膈肌顶点和右肋膈角顶点连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的变化。2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左、右侧横膈移动幅度及最大运动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尽力呼吸时,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移动幅度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分别为左侧重-极重度(28.98±10.49) mm、左侧轻-中度(35.38±12.08) mm、右侧重-极重度24.87(12.77)mm、右侧轻-中度36.00(16.40)mm,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最大运动速率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尽力吸气末及尽力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在重-极重度组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尽力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最大运动速率及FEV1/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与残气量/肺总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胸部DR可以简便、有效地对COPD膈肌功能进行动态评价。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 膈肌 膈肌功能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叁期尘肺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9月,选择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94例叁期尘肺患者进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和MPR检查,对大阴影检出率及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患者MPR和DR胸片分别检出大阴影178、132个,与DR检查比较,MPR对肺结核、肺气肿、胸膜增厚和黏连、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增大和钙化、气胸、胸腔积液和肺炎等尘肺相关并发症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大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R检查比较,MPR对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瘢痕旁气肿征象的诊断检出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对叁期尘肺大阴影及并发症的检出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尘肺 并发症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CT多平面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放射照相技术(DR)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及DR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方法对我科检测的60例女性患者正位和斜位60侧乳腺进行DR检查,并与PCM系统KonicaMinoltaRegiusPureviewM型PCM机检查质量结果对照,并对60张DR片进行评定。结果乳腺数字撮影系统DR系统LORADSelenia全数字乳腺机及PCM系统KonicaMinoltaRegiusPureviewM型PCM机,的质量控制比较(P>0.05),结论DR能够为疾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并且通过加强图像质量控制检测管理,可有效提高甲级片率。

  • 标签: 数字乳腺摄影 质量控制检测
  • 简介:目的:总结数字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的临床初期应用经验,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对270例患者进行胸部正位90例(含10例正侧位)、腹部平片90例、骨与软组织90例(头部正侧位、腰椎正侧位、骨盆/髋关节正位)X射线检查,之后按照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对每个投照部位的每张图像进行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评价,以及设备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评价。结果胸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腹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骨与软组织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95.18%(79/83),机器使用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均为100%。结论数字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在临床初期应用过程中,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 数字化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采用对比度-细节模体获得不同摄影类型的影像,对每次曝光时体膜表面吸收剂量进行详细记录,由4位观察者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对获得的影像进行评估,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对比分析两种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结果对于CR系统和DR系统,不同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质量均与剂量呈正相关;DR系统的IQF值显著低于CR系统(P<0.05)。结论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效果优于CR系统,在获得同样影像信息的情况下,DR系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吸收剂量。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 影像质量 成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摄影拼接技术方法及该技术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双下肢全长检查患者影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例患者中,一次拼接成功97例,再次拼接成功3例,为临床提供了满意的术前参考影像,并为术后评估提供了依据。结论DR双下肢全长片操作相对简便,能全面掌握全下肢病变情况,对膝关节、髋关节置换的术前方案制定和术后效果评价提供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DR 全长影像 拼接技术 关节置换
  • 简介:数字X线设备现在已成为放射科主要设备,也是今后放射科的发展方向,主要介绍数字X线设备成像原理、分类及优点。

  • 标签: 数字荧光摄影 影像板 光激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线摄影(DR)在职业体检筛查尘肺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85例接尘受检者,同时对其拍高千伏胸片和DR胸片,对其胸片的质量、肺部解剖标准显示的清楚率、尘肺分级诊断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种胸片质量对比,差异较大,数字线摄影(DR)中一级片81(9529%)、二级片4(471%),高千伏胸片一级片30(3529%)、二级片31(3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千伏胸片有5片为废片,所占比例为705%,数字线摄影(DR)没有废片。结论在职业体检筛查尘肺中,数字线摄影(DR)查胸片影像质量、肺内解剖标志均优于高千伏摄影,有利于对尘肺病的筛查和诊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DR) 职业 体检 筛查 尘肺 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3-02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憩室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局部病理性囊袋样膨出,最早由CHOMEL于1710年描述,多见于中老年人。总结近两年我科经X线钡餐造影中发现3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X表现特点进行讨论并得到可靠结果。十二指肠是消化道憩室的好发部位。30例患者中共检出憩室数41个,其中单发21例,占70﹪,多数患者无特异症状,容易误诊。结论;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隐蔽,易并发憩室炎及其他疾病,X线钡餐造影检查为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可靠手段。

  • 标签: 十二指肠憩室 诊断 X线钡餐数字化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2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摄取数字曲面断层X光片,与此同时,对患者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图像对患者牙槽骨改变的判断的组间一致性,以此评价数字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图像,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能帮助临床诊断发现患牙的病变细节,诊断一致性明显更高(100.00%vs78.57%,P<0.05)。结论数字X线数字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一致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化X线 影像后处理技 牙周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