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用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一系减少,巨幼性细胞贫血(4.5%)、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5%)均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81.3%),P<0.05,具有统计差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三系减少发生率依次为88.6%、75.0%、58.3%、9.4%,P<0.05,具有统计差异。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能够观察到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表现,对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鉴别 大细胞性贫血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晶体完整者角膜内皮细胞早期影响。方法122例(13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无眼内充填46例(47眼),C3F8充填36例(38眼),硅油充填40例(4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和15天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无眼内充填者眼压无明显改变,术后1天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C3F8充填术后1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天下降;硅油充填术后1、3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5天下降;眼压升高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晶体完整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形态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主要由眼压及手术操作所致,在将眼压控制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角膜内皮细胞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其抽吸出脑组织进行病理学形态观察.方法我们对2007~2010年28例患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对28例手术患者吸出脑组织进行HE和刚果红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构改变。结论自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与动脉血管发生玻璃样变性有关,少数与动脉急性坏死,微动脉瘤,细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有关。

  • 标签: 脑出血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检查在贫血病因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及我院住院患者贫血病因分布。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初诊为贫血待查186例患者进行血液细胞分析、骨髓细胞检查及一些相关资料回顾分析。结果该组186例患者中造血系统良性疾病151例(81.18%),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多见,造血系统恶性疾病35例(18.82%),以急性白血病最多见。结论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对贫血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贫血 细胞形态学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和免疫学分型和细胞遗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采用细胞形态以及免疫进行诊断。结果本组患者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一致性比较好,总体符合率为85%。结论细胞形态分型和免疫学分型符合率比较高,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互为补充,避免出现诊断错误及漏诊。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体检志愿者(对照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在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与〈2级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术,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血常规、血细胞形态检查,比较血常规、血细胞形态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结果:血细胞形态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12.24%,差异显著(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83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3例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骨髓细胞形态诊断结果。结果 贫血发病诱因以缺铁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为主,分别为69例(占比37.91%)和32例(占比17.49%),溶血性贫血和感染性贫血也有一定比例,分别为19例(占比10.38%)和18例(占比9.84%)。同时存在一些病因不明发病原因,显微镜观察未发现明显改变,共32例(占比17.49%)。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诊断作为检测贫血方式,在当前临床层面,仍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发现早期贫血,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贫血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结果 贫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70例冠心病猝死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另选取同期70例非冠心病猝死者作为对照,获取到冠状动脉狭窄病灶,将其视为标本,利用显微镜展开观察。结果 70例患者心脏重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Ⅰ级狭窄有14例,Ⅱ级狭窄有28例,Ⅲ级狭窄有20例,Ⅳ级狭窄有8例;70例患者中有6例心冠状动脉狭窄为Ⅰ级,有44例为Ⅱ-Ⅲ级,有20例为Ⅳ级;70例患者均呈现出心肌断裂。 结论 冠心病猝死和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小冠状动脉 法医 病理形态学 狭窄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EB病毒感染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EBV—DNA阳性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检测。对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度、骨髓细胞成分异常表现、EBV-DNA数值与骨髓中异型淋细胞比例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1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3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EBV相关血液系统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6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淋巴瘤初步特征,4例被认为可能患有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而另外8例患者具体病情未能得到明确诊断。66例患者观察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存在,其数量范围在1.5%至57.5%之间。此外,44例患者检测出噬血细胞,20例患者检测出异常组织细胞。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对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判断异常成分,有利于早期识别EBV感染,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骨髓细胞形态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有效应用血细胞形态检验研究效果。方法: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筛选后共计4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院体检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结果。结果:在各形态检验指标异常结果对比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以研究组异常率更高。结论: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医学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能够及时有效发现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从而有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医学检验
  • 简介:用高脂饮食诱发小白文高脂血症并使小白文肝组织大面积脂肪样变性,服月固周奉降脂丸能减轻肝脂肪样变程度,而低高脂饮食对肝组织损伤不大。提示固奉降稽丸能促进肝脏脂肪代谢,减轻脂肪代谢物质对肝细胞损害,从而防止脂肪肝发生。

  • 标签: 高脂血症 降脂 肝脏 高脂饮食 鼠肝 肝组织
  • 简介:摘要血细胞形态检查在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相关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重要复检手段。人工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检查被认为是标准方法,但存在不足明显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检验效率高、重复性好、便于结果审核和确认等性能特点,但该技术方法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方面,在应用时需要制定科学、规范、有效检验流程和操作程序。为此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等3家学术团体组织专家结合文献学习和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专家临床工作总结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术语和定义、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染色、临床应用范围、检测系统性能评估、阅片方式和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和报告、数据保存共享和再利用、检验人员能力要求、标准化共10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28条专家建议。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自动化 性能评价 结果报告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测中血液细胞形态检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12月收诊150例全自动检测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50例血液检测结果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形态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异常有6例,假阴性率为4.00%,血液细胞形态检测联合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后有50例患者出现血液形态异常,其阳性率为33.3%。观察组患者细胞形态正常患者为47例,其假阳性率为31.33%。对照组出现6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形态异常与红细胞形态、血小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x2=5.712,P=0.017;x2=24.994,P=0.000001)。结论采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测方式,其诊断方式更加准确,所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该加强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肿瘤转移与脑肿瘤血脑屏障形态改变关系。方法选取病理室储存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脑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标本38份为研究目标,其中其中脑胶质瘤26份、脑转移瘤12份,对所有病例标本血脑屏障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脑转移瘤病理标本观察结果示TJ扩张延长、胶质膜减少消失、出现窗孔结构、癌细胞逸出血管腔等异常情况均较为常见。26份星形细胞瘤病理标本观察结果示基膜均较为完整,未见TJ结构异常改变较为完整,少部分胶质膜减少,吞饮小泡数量增多,Ⅲ级、Ⅳ级病理标本部分基膜现虫蚀空洞现象。结论脑肿瘤患者血脑屏障形态结构改变与脑肿瘤转移情况直接相关,血脑屏障不完整为脑肿瘤转移提供了结构基础。

  • 标签: 脑肿瘤 血脑屏障 肿瘤转移 形态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临床检验工作中血细胞进行形态检验必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因内发热、贫血或血常规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在我院入住患者16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检查无上述症状的人群16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为阳性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血细胞进行形态检验能够有效检测患者病情,对疾病诊断有着重要预断作用,值得临床检验工作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临床工作 血细胞 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伴黏膜下层假性浸润病理形态特征,并总结相应假性浸润模式。方法收集2016—2019年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病理科4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5例结直肠腺瘤伴黏膜下层假性浸润病例,共计9例,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有蒂腺瘤8例,黏膜下层可见肿瘤性腺体,类似浸润性腺癌。黏膜下层腺体结构和细胞形态与黏膜内肿瘤相同,局部黏膜下层肿瘤与黏膜内肿瘤有连续性。黏膜下层肿瘤呈推挤式分叶状或巢团状,腺体轮廓平滑钝圆,腺体周围少量间质组织类似于黏膜固有层间质,部分病例腺体外围黏膜肌错综增生,并常见黏膜肌包绕腺体。有些病例黏膜下层腺体扩张、间质内黏液结节形成及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为发生在直肠广基隆起型腺瘤伴局部高级别异型增生累及集合淋巴小结形成淋巴腺复合体,并陷入黏膜下层,类似浸润性腺癌周围被淋巴组织包绕。淋巴腺复合体内肿瘤腺体和黏膜内病变相延续,并且组织形态相同,肿瘤前缘可见腺体轮廓呈推挤式类圆形,以及不连续黏膜肌,无典型浸润性腺癌所有伴有的纤维间质反应、肿瘤出芽、腺体锐角分支及脉管浸润等形态特征。结论结直肠腺瘤伴黏膜下层假性浸润可总结为两独特形态模式,模式一为分叶状,缺少淋巴组织反应;模式二为淋巴腺复合体样。两模式主要特征为黏膜下层肿瘤和黏膜内肿瘤形态相同,并有连续性,推挤式腺体周围伴固有膜间质和黏膜肌包绕,并且无典型浸润性腺癌形态特征。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复合体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变化.方法采用22例人工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完整股骨头标本,分为坏死组(14例)、正常组(8例),并按Ficat分期将坏死股骨头分为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观察、测定、分析外观改变、组织形态变化、髓腔脂肪细胞染色及计数、最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骨小梁面积、空骨陷窝计数.结果坏死组较正常组,骨质松脆、易于凿切,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骨小梁面积减小,空骨陷窝增多(P<0.05),且随病情发展,以上变化更加明显,其统计意义显著(P<0.01).结论脂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重要病理变化之一.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组织形态学 脂肪细胞 骨小梁 骨细胞
  • 简介:对急性二氧化硒中毒所致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进行时间形态定量研究,以发现其敏感时间点,为临床合理地使用硒制剂提供基础资料.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染毒组,每组3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个时间组,每隔4小时各一组,每组5只.染毒组小鼠以口服LD50量腹腔注射二氧化硒(SeO2).两组均在1小时后处死.应用体视学方法对肝细胞线粒体体密度(Vv)、比表面(δ)、表面积密度(Sv)、平均体积(V)和数密度(N、)进行测算.硒中毒后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与对照组相比,δ除04:00组外,其他时间组则明显减小(P<0.05),最低值出现在12:00;V除08:00组外,其他时间组普遍增大,其中12:00组明显增大(P<0.05).N在12:00、16:00和20:00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其他时间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密度和表面积积密度则无明显改变.硒中毒可直接导致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表现为线粒体体积增大,比表面及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其功能降低.硒中毒时其线粒体损伤变化表现为夜间较轻,白天较重.04:00h可能为肝细胞线粒体不敏感时间点;而12:00h可能是其硒中毒最敏感时间点.为以后更好地认识和预防硒中毒提供了基础病理资料.

  • 标签: 小鼠 肝细胞 线粒体 时间形态学 体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