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艺术的道路是寂寞的,也是漫长的,寂寞是指它应该在一宁静的氛围中不断求索,而不为周边的烦躁名利所动;漫长是指绘画之道必须经过学技、知法、求术、成道一系列艰难困苦的凤凰涅巢才能到达彼岸。

  • 标签: 艺术 编后记 游戏 纯情 寂寞
  • 简介:我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南宋常棠《澉水志》诞生在浙江海盐澉浦镇。澉浦镇历史上曾六度编修镇志,五部旧志中有四部保存完好,且分属宋、明、清、民国,为今人研究乡镇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本文对现存澉浦四部旧志进行初步研究,提出澉浦镇志能够代有编纂,主要得益于常棠《澉水志》的垂范、澉镇官宦士绅的推动和崇文重学的地方文化氛围的支撑。并简要归纳“澉水志四”对当代乡镇志编纂的启示。

  • 标签: 澉水志 乡镇志 编纂
  • 简介:黄式三(1789—1862)、黄以周(1828—1899)父子是浙江定海人,清代后期的学术名家,为李慈铭、章太炎、梁启超等所赞誉。其著作等身,除了已刊印的32外,另有未刊稿6,计黄式三《音均部略》、《诗音谱略》、《翁州紫微庄墩头黄氏谱》,黄以周《意林校注》、《十翼后录》、《五礼异义》,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这些未刊稿学术价值颇高,但学界多有未知,故试作考录。

  • 标签: 晚清 黄式三 黄以周 未刊稿
  • 简介:清内府刻书所用“开化纸”的来源和纤维成分在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近年有学者将档案和现存古籍比较,发现清代“开化纸”实为“连四纸”,“开化榜纸”实为“泾县榜纸”,皆出自安徽泾县。通过分析4清代“开化纸”和1“开化榜纸”残片样品的纤维显微图,从纤维形态、纤维宽度、纤维纹理、胶质膜、晶体形状等各个角度鉴别古纸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5残片样品纤维成分皆为纯青檀皮,这一结论跟文献史料考证结果相吻合;清代内府刻书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很可能为来自安徽泾县的纯青檀皮纸。

  • 标签: 开化纸 连四纸 纤维分析 青檀皮
  • 简介: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化的反思缺少一空间,即边疆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考察,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背后,潜藏着一套隐秘的知识体系——“中心主义”“东部主义”“民族主义”。笔者继而从史学领域兴起的“从边疆看中国”视角中汲取资源,站在反思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认为该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将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性知识话语进行解构,对边疆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心主义”“东部主义”等话语知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和看待边疆地区的现代化。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心主义 民族主义 内亚边疆
  • 简介:1、宗日文化是古西羌人的最早文化。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境内分布着两支各具特色的新石期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海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已被广大学者所熟悉,它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有关宗日文化的内涵和命名却是近年的事,国内熟悉这一文化的人可能并不太多。

  • 标签: 黄河上游地区 考古文化 创造者 宗日文化 古西羌人 马家窑文化
  • 简介:近来读报,看到戏剧、报纸创新各有一例,印象颇深。先看戏剧创新。豫剧六大名旦唯一健在的“洛阳牡丹”、以83岁高龄仍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马金凤,她的拿手好戏是“一挂两花”(《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1956年7月,马金凤率领洛阳市豫剧团,带上《穆桂英挂帅》进京,向首都观众作汇报演出,《戏剧报》对《穆桂英挂帅》这出戏进行了宣传和评论。郭沫若、夏衍、田汉等领导、专家观看了马金凤的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她,肯定了她的成绩。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有人问马金凤:“你演的穆桂英属于哪一行当?”马金凤一下子被问住了,她思忖片刻后说:“我演的是帅旦!”在戏剧的行当中,有青衣、花旦、闺门旦、老旦、刀马旦等,从没有听说过“帅旦”。但仔细一想,这个叫法也挺贴切。马金凤演的穆桂英,已突破了原有的行当程式,是她根据人物的特殊身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行当。这个新行当的创造是她虚心好学、不断创新的结果。

  • 标签: 戏剧创新 体例创新 报纸创新 汇报演出 马金凤 戏剧舞台
  • 简介:王国维曾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学术观,论者往往以之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出现的重要特征,从而将其看作现代学术的开山祖.其实,其学术观与国粹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并且其论学重点在于为"中学"寻找存在的价值依据,而不在输入西学.而且他的学术观只在使自己的学术心灵得以安顿而取得暂时的平衡,他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论断并没有突破旧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旧格局,所以没有形成现代学术的新"典范",其治学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实然"的现代学术相背反,所以说他并不能扮演现代学术开山祖的角色.但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自有不可抹杀的贡献,其学术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恰在于可以纠正现代学术建立之偏.本文旨在从国学的角度谈王国维对现代学术的贡献,纠正以往在"应然"的角度来判断他学术观意义的失误.

  • 标签: 现代学术 学术观 中学 西学 治学 “中体西用”
  • 简介:最近,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档案局组织人力整理和研究该局所藏《杜凌固英世系谱》,笔者应邀前去帮助鉴定。为了便于正确评价该家谱的价值,临行前去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该馆所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写成的蒙汉两体《喀喇沁托凌固阳子孙谱》,遗憾的是北大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中没有著录,因而未能看到这个家谱。但是,在翻检目录时却偶然发现有《大元国书》(蒙古文书名为DaiYuwanulusunbicig)一书,这是否就是达日玛固什和拉喜朋斯克都曾提到和引用的那部重要史书呢?当我认真阅读后才发现书内作者自称拉喜朋斯克,并在该书的第十七卷结尾部分记曰“名作大元国水晶念珠之书终”。可知这是《大元国水晶念珠》(通

  • 标签: 北京大学图书馆 鄂尔多斯 蒙古文 水晶 抄本 念珠
  • 简介:<正>杨富学先生说:"密宗经典《北斗七星经》在回鹘文中写作yitikan-sudur,该经的回鹘文写本虽未发现,但有关该经的回向文(详见第三章)却在吐鲁番时有所见,有关写(刻)本现存柏林,……14世纪时,必兰纳识里(Prajna-sri)又据回鹘文本将其译为蒙古语。"其实,杨富学先生所说的"回鹘文《北斗七星经》回向文"就是《北斗七星经》之回鹘文译本,由元代回鹘僧人必兰纳识里自

  • 标签: 回鹘文 蒙古语 杨富学 必兰 蒙古人 善男子
  • 简介:祀天是明朝国家祭祀体系的核心,统治者通过祀天向全社会展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所认定的人间与自然世界的终极秩序,并由此演绎出现行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和社会秩序规范。这种活动透射出,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明人眼中的"天"是独一无二的至上权威,这种抽象之天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圣符号的形式,凌驾于一切自然与人世存在之上,是一切人间制度、伦理、行为的终极尺度。与此同时,在明人祭祀活动中还可以看到"天"之意象的复杂性,有时会显露出自然的属性或者人格的属性。明朝皇帝、士大夫群体以及普通民众因身份和祭祀目的的不同而对祭天礼仪有各自的解读,这些解读构成明人宇宙、社会观念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明代 国家祭祀 “天” 政治文化
  • 简介:早听说台湾的山西人中五台人居多,而台北山西同乡会的执事人员又多为五台人,刚换届的同乡会总干事赵清福先生便是五台县东冶镇怀荫村人。赵清福先生致欢迎词时,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让人联想到同乡阎锡山。山西旅游协会访问团在台期间,受到了旅居台湾多年的山西乡友盛情接待,并派阎志昭先生陪我们去参观其堂伯父阎锡山在台湾的金山茅屋,觅取阎氏生前、身后的著作。

  • 标签: 阎锡山 台湾 金山 台风 山西人 旅游协会
  • 简介:在农业粮食中细菌、白蚁和线虫是影响产量的三大因素。化学杀虫剂尽管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它对植物、土壤和动物有一定危害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多年来,植物精油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植物 杀菌作用 精油 线虫 白蚁 生物
  • 简介:卓·尼·雅尔金娜(以下称稚氏)是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家.她在《城市建设分析》一书中,提出了一研究城市建设中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方法.本文分三部分,首先简述雅氏建立的城市建设分析方法,其次介绍雅氏对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归纳、总结,最后是对雅氏理论的简要评述.

  • 标签: 研究 城市建设 空间形态 方法
  • 简介:祈福是迄今尚存于华北地区的一传统宗教仪式,其渊源可追及明清时代。孝女祈福则是女性为在世父母祈愿的一仪式活动,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民间宗教文化内涵。虽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霜,但其基本特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而言,民俗化、生活化是其主要特点,功利性趋向淡化,宗教服务性逐渐增强则是当下的一基本取向。孝女祈福仪式,不仅见证了民间宗教职业者的身份特征及其小群体活动特点,而且呈现了一个比较生动,具体的民间俗祀的展演过程。

  • 标签: 孝女祈福 弘阳教 交供仪式
  • 简介:为了可直接考察修复材料对壁画颜料层-地仗层(地仗层-地仗层)的黏结性,借鉴敦煌石窟泥塑制作“木骨泥胎”原理和涂层、黏接剂附着力和黏结强度测试方法,设计了一套拉拔模具。该装置解决了壁画修复材料评价中黏结界面错位,客观数据获取难,适用性差,耗时长等问题。试验测定了6常用修复材料在质量浓度5%条件下的黏结强度,确定其黏结性强弱顺序为:纯丙乳液>聚乙烯醇PVA-1788>白乳胶>硅丙乳液>明胶(Paraloidb-72)。基于试验数据,提出选择修复材料及工作浓度时,应以接近原有胶结材料(明胶)黏结强度为宜。

  • 标签: 壁画 修复材料 黏结性 评价
  • 简介: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陶器的起源始终都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亦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在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史中,作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并推动文化巨大进步的,乃是以陶器的发明和出现为其重要标志。综合以往关于陶器起源的研究,主要的认识来源于民族学的推断以及考古学的发现。

  • 标签: 文化进程 石烹 时空框架 末次冰期 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人类社会中的宗教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功能,社会控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论述了宗教在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宗教 人类学 社会控制
  • 简介:<正>“军事北伐,政治南伐”是北伐战争时期的一特殊社会现象,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挫折。对此问题的研究,向为学术界所重视。但由于以往绝大部分论者多着眼于政治角度的评议,忽略了对该事象特殊形式及其内涵作深入分析,也由于以往若干年中,政治评议又仅仅

  • 标签: 北伐战争时期 国民革命军 军人 军队 国民党 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