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抗磷脂抗体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患者视网膜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对164例SLE患者作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指标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和抗ds-DNA抗体等.结果:164例SLE患者中26例(16%)检查到有视网膜血管病,其中19例(73%)检测到抗磷脂抗体(17例ACL和2例LA).结论:SLE患者易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抗磷脂抗体的存在可能与其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 视网膜血管病 抗心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抗核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式,探究BGC-823细胞的凋亡与半夏泻心方配伍及诱导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利用MTT法、S-P免疫组化法检测药方与细胞繁殖、凋亡等情况关联。结果实验药方配伍中苦降、辛开及辛苦组等对于细胞繁殖的抑制能力明显强于其余配伍组别(P<0.05);并可对下调bc1-2基因表达产生积极影响。结论半夏泻心方苦降、辛开、辛苦等配伍组别可对人体BGC-823细胞的繁殖产生有效抑制作用,且可进一步下调其bc1-2基因表达。可作为中医疗法中,防治胃癌的主要配伍组别、治疗法则借鉴之一。

  • 标签: 半夏泻心方配伍 BGC-823 繁殖与凋亡 血清药理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抗生殖免疫抗体及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EMS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90例;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178例)和20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为同龄对照组;年龄≤35岁组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为同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mone,FSH)、黄体生成素(ho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卵巢抗体(anti-ovarianantibodies,AO-Ab)、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antibodies,EMAb)水平。结果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P、PRL水平均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组的EMS患者LH水平也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激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和年龄≤35岁组EMS患者的抗生殖免疫抗体AOAb、ACL、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患者存在抗生殖免疫抗体变化,高孕激素、高泌乳素水平可能与EMS发病有关。

  • 标签: 自身抗体 性腺甾类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
  • 简介:近年来微量蛋白尿成为倍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显示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冠心病的发生率[1].2003-04~2004-04,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情况,对其内在关系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探讨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超声诊断 微量蛋白尿 血管内皮依赖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治疗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按照妊娠周期将所选孕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妊娠32周以上给予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妊娠32周及以内给予胰岛素治疗,对两组孕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孕产妇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巨大儿、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PI指数、S/D值、RI指数三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治疗可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改善妊娠结局,还可以使血流动力学变化得到改善,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不同时期 胰岛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新生儿甲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68例和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孕妇的用药情况,分析孕妇用药对新生儿甲减的影响及两组孕妇的新生儿甲减患病率比较。评价孕期TSH的达标与否对新生儿甲减的影响。结果观察药物治疗组和非药物治疗组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情况,非药物治疗孕妇的新生儿甲减发生率(21.4%)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的孕妇(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孕妇的新生儿甲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孕期TSH达标与未达标孕妇的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情况,未达标组孕妇新生儿甲减的发生率(23.1%)明显高于达标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的孕妇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孕期TSH水平的控制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水平。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减退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新生儿甲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模式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 2018年 1月— 2018年 7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54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27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 27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实施护理。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27例患者经过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模式护理之后在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7例患者, P< 0.05。 结论: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模式运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佩普罗人际关系 股骨颈骨折 疼痛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2受体(IL-2R)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关系。方法:将86例HT患者分为初诊、复诊2组,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的IL-2及IL-2R,并采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TPoAb浓度水平,观察IL-2及IL-2R与TPoAb的关系。结果:IL-2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为(25.01±3.31)ng/L、(23.17±5.89)ng/L和(24.05±3.92)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R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和正常组水平分别为(1125.94±743.87)ng/L、(722.93±640.06)ng/L和(293.48±113.35)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诊HT组的TPoAb含量为(169.75±44.36)IU/L,高于正常组的(8.30±1.70)IU/L,低于初诊HT组的(460.96±299.05)IU/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外周血中的IL-2R含量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r=0.696,P〈0.01)。结论:HT患者外周血IL-2R含量升高,且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检测IL-2R含量有助于观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疾病 白介素-2 白介素-2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与组织再灌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缺血性脑卒中147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24h收缩压变异率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73例(血压低变异率患者),观察组74例(血压高变异率),且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2分率(56.76%)、复发性脑梗死率(9.46%)、出血转化(10.81%)、死亡率(9.46%)、组织再灌注率均(75.68%)均高于对照组(χ2=10.5931、4.6733、5.6988、4.6733、11.9828;P<0.05),同时与静脉溶栓后24h收縮压变异率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再灌注(P=0.000;OR=0.523;Sig=1.331;Wald=5.982;SE=0.253;β=1.521)、NIHSS评分(P=0.000;OR=0.582;Sig=0.854;Wald=5.426;SE=0.154;β=2.658)、mRS评分(P=0.001;OR=0.789;Sig=0.007;Wald=8.458;SE=0.258;β=1.452)、复发性脑梗死(P=0.001;OR=0.524;Sig=1.251;Wald=7.865;SE=0.695;β=1.325)、出血转化(P=0.000;OR=0.452;Sig=0.485;Wald=5.412;SE=0.224;β=1.852)、死亡(P=0.001;OR=0.623;Sig=0.054;Wald=6.324;SE=0.362;β=1.0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可影响远期预后,脑组织在灌注率低。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压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文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参考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将其分为两组,将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ALT、AST、UA、SBP、DBP、BMI、TC、TG、LDL-C、HDL-C等情况。结果参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BMI、TC、TG、LDL-C、HDL-C对比实验组相关指标,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研究意义。DBP、BMI、TG、HDL-C属于诱发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心血管病均和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可迅速增加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性和患病率,因此需要临床增加控制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力度。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非酒精性脂肪肝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目前关于血清肌钙蛋白(cTn)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多.以往的研究认为UA患者中35%cTn增高,且cTn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预后差.cTn增高者与不增高者相比,其冠状动脉病变有何差异,目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cTnI与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病变 病理学 UA 相关性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非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探讨其与CKD非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本组195例CKD非透析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早中期、中晚期2组,10名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KD非透析患者(包括亚组早中期、中晚期指标)及对照组FT3、FT4、T3、T4、TSH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及既往CVD史的关系。结果:CKD非透析患者的血FT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2±0.78)nmol/L比(4.62±0.59)nmol/L,P〈0.05];其中,中晚期组CKD患者FT3较对照组下降[(3.52±0.65)nmol/L比(4.62±0.59)nmol/L,P〈0.01].而早中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CKD患者血清FT3水平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径呈负相关(r=-0.326,P〈0.001;r=-0.428,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FT3水平是颈总动脉内径(β=-0.184,P=-0.023)和LVMI(β=-0.200,P=-0.008)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CVD史或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CKD非透析患者血FT3水平较既往无CVD史、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显著降低[(3.68±0.14)nmol/L比(4.13±0.06)nmol/L,P=0.002;(3.83±0.10)nmol/L比(4.17±0.07)nmol/L,P=0.01]。结论:CKD非透析患者血FT3水平偏低,肾功能减退越严重时该改变越明显;CKD非透析患者血FT3水平的下降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慢性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按照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分为前期组(孕<32周,80例)和后期组(孕≥32周,70例);胰岛素服用方法和计量按照孕产妇个体情况而定;对两组血糖、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前期组孕产妇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5.31±0.61)、(7.16±0.84)mmol/L,显著优于后期组的(5.82±0.52)、(7.77±0.9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期组合并高血压、死产、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后期组,剖宫产及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期组,前期组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后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32周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治疗可显著控制孕产妇血糖,同时可显著改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胰岛素 给药时间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在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往由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106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在孕32周后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孕32周前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血糖和子宫动脉血液流动学指标水平、不良妊娠结局情况、产后住院时间、妊娠合并糖尿病控制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和子宫动脉血液流动学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仅2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67.9%。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在孕32周前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更加显著的控制血糖水平,使子宫血运状态保持良好,使妊娠结局更加理想,从而缩短产后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妊娠 糖尿病 胰岛素 不同时期 效果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期使用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资料研究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7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行胰岛素医治,依据医治时间分为对照组(82例于32孕周后)与实验组(93例于32孕周前),比对2组妊娠结局。结果医治后比对对照组,实验组2hPG(6.57±1.02)mmol/L、FPG(5.30±1.22)mmol/L均更低(P<0.05);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率70.97%、早产率23.66%均更高,且高血压综合征率32.26%、产后出血及感染率2.15%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GDM患者于32孕周前行胰岛素控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胰岛素 妊娠期 糖尿病血糖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关系,并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方法选取80例LA患者,根据不同分级对其分组,对比不同组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定,对比不同组间评分差异,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结果LA-IV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和LA-I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三组(P<0.05);LA-I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两组(P<0.05);LA-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P<0.05),而MoCA评分则远低于后者(P<0.05);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均与LA分级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LA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关联,且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的损害都有明显关联。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利培酮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例,将其列为观察组,给予该组为期8周的利培酮治疗;另选取同期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健康人群15例,将其列为对照组。然后检查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PANSS量表进行阴阳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13例缓解,2例无效;血清泌乳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组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PANSS评分改善者的PANSS评分增值≥30%,而无效者的PANSS评分增值<3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泌乳素含量会在利培酮剂量增加后出现明显上升,而且临床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血清泌乳素 利培酮 PANSS量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输注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注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