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介入专业护士多元化角色定位在放射介入诊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290例接受放射介入诊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放射介入专业护士是否在患者接受放射介入治疗期间开展多元化角色定位干预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5例:多元化角色定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放射介入诊疗期间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放射介入专业护士 多元化角色定位 放射介入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伴有糖尿病的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60例糖尿病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该院60例非糖尿病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肺癌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放射治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糖尿病肺癌患者经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4.00%,对照组非糖尿病肺癌患者经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0%,两组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的肺癌患者,其经放射治疗后,较易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情况。

  • 标签: 糖尿病 肺癌 放射性治疗 放射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胸部创伤的放射线诊断结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疑似为脊椎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最终确诊为胸部创伤。通过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25例患者,采取CT扫描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中25例患者,采取放射线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00%(23/25),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00%(24/2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线以及CT扫描在诊断胸部创伤患者方面的效果是基本一致,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放射线诊断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但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进一步配合CT扫描确诊,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放射线诊断 胸部创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放射诊断,对照组应用电子纤维胃镜活检进行诊断,比对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漏诊率,分析放射诊断的独特优势。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3.88%,漏诊率为6.12%;对照组检出率为95.92%,漏诊率为4.08%,观察组的检出率、漏诊率与对照组非常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检查获取了8个独特新征象,可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结论放射诊断可以有效进行早期食管癌的检查,价值突出,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放射诊断 电子纤维胃镜活检 早期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2例肺部肿瘤患者的放射线诊断进行观察,分析肺部肿瘤的放射线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录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放射线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52例患者经过放射线诊断有16例患者为肺错构瘤,占总数的30.8%,有18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占总数的34.6%,12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占总数的23.1%,6例患者为转移型肺癌,占总数的11.5%,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测后有50例患者的病情类型得到验证,诊断有效率达96.2%。结论在肺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放射线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肺部肿瘤 放射线诊断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字X线摄影DR是临床放射科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其优势在于曝光量少、图像清晰,而且图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时间分辨率,成像较为简单,可以按照个人视觉,调整图像,进而促进临床诊断率更加精准和满意。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DR 放射科 规范操作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约40%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但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而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心脏损伤是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将对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接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6例,每例患者均依次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检查及螺旋CT。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阳性检出率与胸片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检查高(P<0.05)。结论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时,选择螺旋CT或胸片检查均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若再联合应用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从而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死风险。

  • 标签: 放射诊断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随着迈入电子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传统教育更是如此。而肿瘤放射物理是肿瘤放射治疗的一重要分支,对于将来从事放射治疗的医学生们学好此门课程至关重要。教师们应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当前医学发展过程中应用PACS系统所能发挥出的临床价值加以探究。方法由多位专业性较强的医生按照我国甲级医院的凭片标准来对医院放射科作业过程中28600张应用PACS系统得到的影片质量进行综合性的客观评价,并且将这些影像照片的质量按照优良中差四个标准进行划分,对工作量和业务分支做出综合性统计的同时得出统计数据和应用PACS系统之前所得的图像质量数据加以比对和分析。结果在对所有的影片质量进行分类之后发现各个质量的图像影片情况为优等影片的数量为24195张,占比为84.60%;;良等影片的数量为3753张,占比为13.12%;中等影片的数量为485张,占比为1.70%;差等的影片数量为167张,占比为0.58%。随后将这一数据与应用PACS系统之前做出的影片质量加以对比。结论在对应用PACS系统之前和之后的影像成像质量加以比对之后发现在对PACS系统进行构建之后可以使医院放射科作业中得到的图像质量更加理想,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影像科就诊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效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方面的收益。

  • 标签: 放射科 PACS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 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70 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 2013 年 6 月至 2014 年 2 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化疗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 年总生存概率、无瘤生存概率以及复发转移概率 。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 2 年总生存概率以及术后 2 年无瘤生存概率同对照组对比,均明显较高,其复发转移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

  • 标签: 胃癌 放射治疗 化疗 无瘤生存
  • 简介:【摘要】 在现代化医疗体系中,医院工作更看重患者的就医体验,希望患者能在医院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所以投诉机制是考察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就放射科来看,由于负责的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是投诉纠纷容易发生的重要科室之一,对于放射科的投诉情况我们应当给与重点关注,探究投诉纠纷情况发生的背后原因,根据当前放射科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患者为本,防范投诉纠纷的频繁发生。

  • 标签: 放射科 投诉纠纷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技术和体位固定进行介绍。方法选取部分胸腹部和头颈部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体位膜和热塑面罩对其实施体位的固定,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周都要接受一次电子射野影像片(EPID),得到的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射野(DRR)和射野片以及第一次的验证片对比分析。结果照射野中心的移位误差小于3mm,允许误差均在3mm以内。结论采取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重复性要更好,完全满足治疗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放射疗法 适形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改变,当然,现代科学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医学中,提高了我国的医疗设备水平。PACS系统的应用就是明显的例子,本文将着重研究PACS系统在放射科中的具体应用,方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医学,提高医学质量。

  • 标签: PACS系统 放射科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3-01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探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且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42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皮肤反应发生率是47.61%(20/42),痊愈率是100.00%(42/42)。结论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皮肤反应发生率并促进皮肤反应痊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