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目前在门诊采血室当中,护士人员在进行采血工作时的防护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门诊部工作的60例护士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培训前30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培训后3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在进行防护措施培训后,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接触消毒液、患者体液、处理钝器损伤伤口后、穿戴防护服、以及注射器复帽方式等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技能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人员的防护措施的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的依从性,能够有效的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防护依从性 门诊采血室 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探讨影响P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介绍现有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具体内容,分析巴林特小组活动对PICU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

  • 标签: 巴林特小组 PICU护士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护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分析基层护士专业技能培训与其职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首先,探讨了当前基层护士面临的工作繁重、技能更新滞后和人才流失等问题。其次,指出了未来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并强调了跨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本文分析了加强人才培养、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加强跨学科合作等发展策略对提高匹配度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基层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发展,但仍存在显著的匹配度差距。本文提出,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持续教育以及技术和跨学科合作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护士职业技能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 标签: 基层护士 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发展 匹配度分析 跨学科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30例护士,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SF-36中8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可改善护士各项生活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心理健康 常规干预 护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心脏手术后的重症护理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护理领域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因此,护士培训和职业发展在心脏手术后重症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心脏手术 护士培训 职业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护士职业角色逐渐扩大。但是,新入职护士职业角色适应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和个人成长。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元认知角度的新入职护士职业角色适应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新入职护士的元认知能力对职业角色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通过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学习环境,培养和优化新入职护士的元认知能力,以增强其职业角色适应水平[1]。

  • 标签: 元认知 职业角色 适应 新入职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采血室护士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对其行为作出评价。方法;对门诊采血室护士 34名,采用流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操作时有 60%护士戴口罩, 50%戴帽子, 48%的护士戴手套。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相关知识知晓率占 90%,连续操作时不做手消毒或洗手占 54% .经常脱手套后不洗手或手消毒的占 14%,被锐器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占 88%,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 92%。结论;现代化的管理工作需要护士职业防护要高度重视,同时,增强对门诊采血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更为重要。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职业防护 知识 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这些压力所采取的措施开展探讨。精神科护士的主要职业压力是由患者、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压力源护士应采取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运用人本化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及提高社会地位等对策来提高其应对能力,同时在护理患者时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影响因素,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认识工作压力和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市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的 137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 (MBI- GS)进行调查。结果共 67名精神科护士检出职业倦怠,检出率为 48.91%。从各维度的检出情况看,情感耗竭维度检出率最高,有 56人 (40.88%),其次为低成就感 47人 (34.31%)和人格解体 45人 (32.85%),情感耗竭评分[ (22.80±13.68)分]和成就感评分[ (29.04±1.22)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54、 3.23, P均< 0.05);工作压力的各子条目评分为 (3.04±1.09)分,为中等压力水平。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成就感低和人格解体三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 (r=0.608, 0.566, 0.451)。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职业危害,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的应对策略。方法:随机抽选医院手术室护理案例资料,共计53例,手术室护理案例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9月之间,试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职业危害因素,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后,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及应对策略。结果:对随机抽选的53例手术室护理案例资料分析后,存在环境空气污染、医疗器械放射性损伤、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以及生物性污染等职业危害;其中,环境空气污染43.40%(23/53)、医疗器械放射性损伤18.87%(10/53)、护理人员心理状况13.21%(7/53)、生物性污染22.64%(12/53)、其他危害1.88%(1/53);且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之间结果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方面的职业性危害,医院需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制定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医院手术室 护理工作 护理职业危害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对职业压力造成的影响。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我院 8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 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对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压力影响有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的 2个主题。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基层医院一线护士职业压力有一定影响,医院管理者应关注并重视,优化院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调配流程,制订防护相关物资领用流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对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的培训,加强人文关怀,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护士 职业压力
  • 简介:摘要: 合作学习是将现代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社会学等多个理论学科作为基础,同时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学习形式,以教学中多个动态要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为资源,与团体成绩为最终奖励根据的教学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当今属于一种具有高度创意和实效性的现代主流教学方案。因此,本文对门诊护士职业礼仪培训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门诊护士职业礼仪培训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进行总结,而后对门诊护士职业礼仪培训中对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提升门诊护士职业礼仪培训教学效果。

  • 标签: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门诊护士 职业礼仪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 主要就肿瘤科医疗领域,化疗药物在对忽视职业暴露以及具体的防护方法和战略举措展开合理的分析。 方法: 通过设置问卷的方式对肿瘤科内部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人员进行问卷,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护士人员大多能够对化疗药物的具体危害加以认知,但是在防护方面的举措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结论: 可以看出肿瘤科内部的护士群体对待职业暴露认知并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在今后需要对具体的防护机制进行完善,加强防护举措的优化。

  • 标签: 化疗药物 肿瘤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情绪工作能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对我市的60名护士采用情绪工作能力量表以及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问卷,探讨护士情绪工作能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涉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护士情绪工作的各个因子的平均分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其中表现程度最高的是深层扮演.说明了护士人员在总体上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微笑.热情的工作态度.不同护龄段护士职业倦怠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护龄段的护士情绪能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深层扮演的评分比较高分布在护龄年长的护士群体中,表层扮演分数比较高分布在护龄低的护士群体中.护士情绪工作能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显示情绪工作能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护士深层扮演与职业倦怠之间呈反比的关系,与表层扮演呈正比的关系.结论医院应当重视护士的情绪能力,加强对低龄段护士的情绪工作能力.关键词护士情绪;工作能力;职业倦怠;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9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研究于 2016年 8月选取本院的 60名妇产科护士,针对其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依据调研结果进行管理对策分析。结果: 2016年至 2017年共分娩 5020次,研究中 60例妇科护士,在采取上述管理对策后,都能够明确有关职业暴露防范标准的概念以及操作规程,认知度上升明显。同时职业暴露的情况显著性减少,所有护士能够在发生职业暴露风险后及时、正确地采取处理措施,并且没有出现一例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感染现象。结论:应当加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提升其职业暴露认知度,同时督促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感染的现象发生。

  • 标签: 妇科 血液传播疾病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职业性腰背痛在我国护士行业中的防护培训及进展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护士进行腰背痛的防护培训,总结护士的培训需求,总结并回顾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培训现状。结论对我国护士实施职业性腰背痛的防护培训,有效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加强且巩固了防护的知识与技能,改善了护士群体的健康生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职业性腰背痛 防护培训 护士
  • 简介:【目的】分析某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市急救中心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女性护士209名,参考职业倦怠量表(MBI)设计问卷,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倦怠情况,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与Maslach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护士的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及职称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被调查护士的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及去人格化得分与国外常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应得到社会多方面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其缓解职业倦怠,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士 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