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军事训练致肩袖损伤防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展开分析探索。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100例因军事训练致肩袖损伤的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比较每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68.0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2.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防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在军事训练致肩袖损伤患者中,可加速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军事训练致肩袖损伤 防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 分析 探索
  • 简介:目的分析军事飞行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ntinolbindingprotein4,RBP4)水平变化,探讨RBP4与军事飞行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相关性。方法收集军事飞行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0例作为AS组,健康军事飞行员200名作为健康组,收集健康地勤人员2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RBP4。结果对照组、健康组及飞行员AS组血清RBP4平均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可以作为提示军事飞行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的指标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飞行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干预对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的100例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根据不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应激反应。结果两组伤员护理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矛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中,对有效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缩短伤员心理应激反应的持续时间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部队军事训练伤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辅导员作为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军校学员的军事化管理,在日常中更多强调的是依据条令条例,坚持正规化管理,并未给各班配备辅导员.但目前军校学员的成长特点,军校环境封闭的特点,以及繁重的学业压力,严格的体能考核和对今后工作的未知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员在思想上的波动,影响他们的成长学习.

  • 标签: 辅导员 岗位胜任能力 航空航天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应激行为的改善。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某院校门诊部收治的 118例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 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认知进行心理治疗。对两组伤员干预前后的 EPR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 EPRS各项评分对比, 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 EPR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当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后,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快速恢复其身体健康及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部队军事训练 伤员 心理应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冰敷联合伤科散治疗军事训练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由于军事训练导致的107例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3例,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气雾剂外喷,观察组给予早期冰敷联合伤科散外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疼痛、肿胀、瘀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冰敷联合伤科散治疗军事训练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效果明显。

  • 标签: 军事训练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伤科散 冰敷
  • 简介:目的探讨我军某部空军地勤人员肩关节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对某部1386名空军地勤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统计肩关节军事训练伤的发病率、伤情种类和致伤课目,比较受伤地勤人员(受伤组)273例和未受伤地勤人员(正常组)989例在基本情况、参训时的心理状态、肩部存在症状、防护性措施应用情况等,探讨军事训练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62份,肩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为21.63%;伤情种类以软组织损伤为主(68.13%);受伤课目前3位是:匍匐前进(33.70%)、引体向上(20.51%)和俯卧撑(14.65%);2组在体质量指数(BMI)、参训时的训练强度、动作要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肩部存在症状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军地勤人员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BMI偏高、训练强度大、动作要领掌握不牢、存在肩部症状、缺乏信心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使用保护性器具及专人防护是保护因素。

  • 标签: 军事训练伤 地勤 肩关节损伤 流行病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认知行为干预改善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状况的价值。方法:选择对象均为某院收治的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总计例数50例。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根据随机法,将其平均划分成例数的对照组、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法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基于此,干预组患者施予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以早期心理他评量表实施评价,包含有焦虑、抑郁、退缩行为以及总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总分、焦虑分值、抑郁分值以及退缩行为分值均比对照组低,二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价值高,建议使用。

  • 标签: 心理状况 认知行为干预 部队军事训练伤 伤员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以及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对军事飞行人员冠心病医学鉴定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以及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在11例临床诊断军事飞行人员冠心病的应用及其相关医学鉴定情况,评价以上3种检测手段对军事飞行人员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结果11例军事飞行人员,年龄29~52岁,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例,心绞痛4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11例均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压力导丝测定,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测,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压力导丝测定;其中3例为支架术后复查,有3例经测定后同时行支架植入术,6例为临界病变。飞行结论3例飞行合格,给予放飞,8例飞行暂不合格,地面观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血管内超声及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可以从解剖学及功能学上清晰、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从而为军事飞行人员冠心病的医学鉴定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飞行人员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流储备分数 医学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对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防护的效果,为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46名军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0)。全部人员在相同时间段进行心理应激(加法心算+飞行模拟操作)后采集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各指标,试验组进行30min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对照组进行30min的深呼吸放松训练,训练结束后2组再次采集HRV各指标,试验组填写漂浮反馈训练评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训练效果。结果①HRV时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试验组PNN50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的PNN50与自身训练前相比也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RV频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试验组HFnorm明显升高,LF/HF、LFnor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TP、LF与自身训练前相比有所升高(P〈0.05)。③漂浮反馈训练评估问卷显示,使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进行心理应激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均为96%。结论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可以有效防护军事飞行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受欢迎的心理训练手段。

  • 标签: 漂浮 反馈训练 心理应激 军事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战斗机飞行员军事训练中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关节过顶运动伤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某部60名战斗机飞行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为受伤组和正常组,受伤组30例,试验组30例,分别对比两组参训人员的训练强度与训练休息时间、参加训练时存在的肩部症状。结果 60例名战斗机飞行员中,受伤组与正常组全身运动5项在休息时间上比较(8.85±5.38vs11.25±6.29),参训时肩部症状比较(82.23%vs8.0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肩关节损伤的发病率最高,在加上训练强度大,未得到及时治疗是致伤的关键因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战斗机飞行员 过顶运动 军事训练 肩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采取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48例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4例。参照组采取三角巾的固定方式,研究组采取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的固定方式,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固定操作时间、固定后疼痛评分以及肌肉组织损伤的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佩戴舒适度21例(87.50%)显著高于参照组15例(62.50%),P<0.05则表示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采取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固的固定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 标签: 新型 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 上肢军事训练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者在患有胃癌以后,实施全胃切除情况下,早期护理开展时,结合变革理论,开展的集束化护理,对于肠内营养支持,所起到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实施胃癌治疗,共计80例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时,运用随机方式,划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进行护理时,运用常规模式,实验组进行护理时,运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针对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体康复情况对比,实验组无论从进食、排气时间,还是从排便、住院时间来讲,均比较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白蛋白、总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方面,水平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讲,实施全胃切除手术以后,在早期时,通过变革理论支持,开展集束化护理工作,可以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获得比较充分肠内营养支持,推动患者机体尽早康复,优化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全胃切除术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军事飞行人员在支架植入术后的二级预防用药现状,特许飞行的鉴定及评估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植入术后的16例军事飞行人员术后二级预防用药,出院后用药依从性以及随访和复查的结果,包括病史、一般情况和相关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心肌核素扫描、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军事飞行人员特许飞行的程序和标准。结果16例飞行人员,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其中9例经6~20个月地面随访,综合评估鉴定为飞行合格,7例结论为飞行暂不合格。9例飞行合格飞行人员中,心脏超声射血分数均正常,无室壁运动异常;2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其中1例复查冠状动脉CT无异常,1例冠状动脉CT示病变较前略发展。7例平板阴性的飞行人员中,其中3例复查冠状动脉CT,2例病变较前狭窄程度略发展。9例均复查造影,支架通畅,无异常。7例飞行人员,1例出现术后再狭窄,2例非侵入性检查提示存在心肌缺血,3例支架术后仍有其余部位冠状动脉病变,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再次植入支架。16例飞行人员在支架植入后均规律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良好,无不适。结论低性能飞机的飞行人员在支架植入后经平板运动试验、心肌核素扫描、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后,综合评定无客观心肌缺血证据的,综合评估支架术后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可以特许飞行。非侵入性检查对冠状动脉血管评估存在较大误差,建议飞行人员在首次特许飞行时,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飞行人员 冠心病 医学鉴定 二级预防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3年8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9例,均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54.62±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QOL评分(36.48±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38%(6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44%(47/64),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变革理论 人性化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为了促进生物医学体视学、军事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及其相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增强合作,促进军民融合,推动生物医学体视学、军事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的应用及发展,由中国体视学会生物医学分会、全军军事病理学专业组、全军定量病理学专业组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军军事病理学、第九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7年8月25~2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会议有关事宜如下。

  • 标签: 定量病理学 学术会议 体视学 病理学研究 会议通知 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