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精神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安全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性别差异。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期间在我院收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分成男性组100例、女性组100例,采用一日法,对比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男性组100例患者单一用药为60例、女性组100例患者单一用药为80例,男性患者单一用药人数低于女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100例患者联合用药为40例、女性组100例患者联合用药为20例,男性患者联合用药人数高于女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男性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选择联合用药,在女性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选择单一用药,在治疗中,应性别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用药模式。

  • 标签: 流浪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引入情绪管理训练的护理模式对其相关影响以及具体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患有精神分裂症状的患者66例,分为①组(33例,情绪管理训练联合常规护理),②组(33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将两组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后,其效果和影响进行比较。结果:①组情绪管理训练模式下的患者的精神症状呈下坡走向,以及其认知功能明显提升。结论:在对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结合情绪管理训练模式有助于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

  • 标签: 情绪管理训练 常规护理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目前我国精神病学教学的对象分为两部分,即少量的精神病学专业医学生和大量的非精神病学专业医学生。一直以来,精神病学的教学模式采用按疾病诊断分类的方法,讲授各种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并把教学重点放在重性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上。

  • 标签: 精神病学教学 医学生 调查 诊断分类 精神疾病 重性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氯丙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4例,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氯丙嗪 利培酮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持续累计时间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于入组第1周末起每周末评定1次;对其中50例患者在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统计患者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组第4周末起,患者社会功能量表总分与精神症状存在时间呈负相关,第10周末达中度负相关。精神症状存在时间对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第10周末影响度达23.01%。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与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子呈负相关(r=-0.2862、-0.2814,P〈0.05)、敌对猜疑因子与社会功能量表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r=0.31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存在和持续时间越长,社会功能减退越明显,可能与精神症状引起的内在性应激导致大脑神经突触保护性关闭和神经细胞萎缩、神经元退化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持续时间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简明精神病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年,观察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年,对比两组脂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脂代谢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产生脂代谢异常,会提高患者安全风险,应予以重视。

  • 标签: 长期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脂代谢
  • 简介:摘要:据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提示,我们国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精神病始终被人们忽视,但其带给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通常状况下,精神病可伴随各种心理异常活动。于病态心理的作用下,甚至出现伤害、攻击他人及自杀行为。所以,对老年精神病的有关研究日益重要。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含两类,即典型与非典型。对此,文章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具体状况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科学用药做出正确指导,具体如下。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使用情况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在精神分裂症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应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一段时间后,PANSS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体现出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联合 帕罗西汀 精神分裂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在精神卫生护理领域,同理心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技能。精神疾病患者常常承受着来自社会的误解和歧视,而精神科护士作为他们最亲密的护理者之一,其同理心水平与对患者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同理心使护士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患者的痛苦和困惑,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 标签: 同理心水平 精神疾病 歧视态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培育我国居民的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儿童患病数每年约占总体患病人数的20%左右,生活中儿童用药情况非常多见。因此,我国儿童安全用药的现状及我国儿童安全用药情况与发达国家的差别等问题值得关注。我们依据国内外儿童安全用药的文献,归纳整理了我国儿童安全用药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及与发达国家儿童安全用药情况的差别。研究发现,我国存在诸多不符合安全用药的情况,具体包括:(1)儿童家长给孩子自行用药;(2)不阅读药品说明书;(3)不能正确存储药品;(4)自行增减用药剂量;(5)给孩子吃过期药。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显著差别:(1)儿童家长正确使用药物剂量方面的情况显著好于国外(国内外比例分别为88.8%和59.0%);(2)儿童家长自行给儿童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国外(国内外比例分别为48.0%和41.9%)。我们认为,加大对我国儿童家长的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减少儿童家长自行购药的情况,同时让家长充分了解儿童用药的各方面讯息,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 标签: 健康中国 儿童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R-PTSD)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PR-PTSD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就诊于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1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坚韧人格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综合判断患者PR-PTSD各个模型的结果,通过“最佳解释模型”确定最佳模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类别的影响。结果:将2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个PR-PTSD类别:中症状高唤醒型97例(42.0%);低症状型98例(42.4%);高症状高回避型36例(15.6%)。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焦虑和社会支持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的潜在类别(均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PRPTSD 患病率较高,抑郁、消极应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PR-PTSD 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