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对内分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内分泌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6S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6S管理模式 内分泌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急值追踪在检验与临床沟通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危急值追踪检验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观察组患者追踪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追踪后的HCT水平、HB水平、WBC水平、PLT水平和APPT水平,与该组患者追踪后的各项数据均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采用危急值追踪检验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检验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交流与协作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令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危急值追踪 检验科 临床沟通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我院急诊带教质控小组审批,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护理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带教模式 计急诊科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以及安全护理管理执行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精神病患者若干,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化护理)和实验组(安全管理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不良行为发生:实验组不良行为发生4例(4.12%),对照组不良行为发生12例(12.37%),(p<0.05)。结论:安全管理措施可提升精神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安全护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简析皮肤临床带教中分阶段教学的相关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该时段内选取60名实习护生开展临床研究,经随机化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划分对照组(n=30,常规教学)和观察组(n=30,分阶段教学评估),将考核成绩、满意度用作两组比照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分阶段教学评估应用到皮肤临床带教中,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并且,其对临床带教工作非常满意。

  • 标签: 分阶段教学评估 皮肤科 临床带教 考核成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医学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愈加重视合理用药。在医院中,药剂的药事管理是推动合理用药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用药水平、缓解患者病痛、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对药剂药事管理工作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分析药事管理优化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和作用,以供参考。

  • 标签: 药剂科 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呼吸是重要的临床科室,是医学生临床轮转必经科室之一。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使其临床教学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临床带教老师均在探索适合呼吸的临床教学方法,例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或者将2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联合,以求达到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本文综合文献报道,总结比较呼吸科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呼吸科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合适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呼吸内科 临床教学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过程,肿瘤护士的护理质性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肺癌,且应用靶向药物口服治疗,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25),常规护理(对照组,n=2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用药影响。结果:患者服药总依从度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100.00%(25/25)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21/25),(p<0.05)。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过程,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肿瘤科护士 肺癌 口服靶向药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后,探究其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入医院感染的患者70例为研究范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35例,连续组患者开展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干预,常规组患者开展常护理干预。记录并探究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连续组并发症占比高于常规组;续组中护士的各项考核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 感染科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究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引入重症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 20名护理人员和于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36例患者施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 68例、常规护理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对照组( 68例、常规护理) 2组,对比 2组护理工作合格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与常规重症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实验组护理工作合格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 (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又显著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护理敏感指标引入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保障护理工作合格率,进而显著防控护理不良事件,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性提升。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重症科 护理工作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在本院血液净化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病例数80例,并以数字量表法将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干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净化科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精神患者时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01-2019.12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精神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护理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人性化护理护理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及敌对猜疑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护理精神患者时,基于人性化护理理念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精神科症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80名精神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者的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80名精神护理人员中重度工作压力者 15名,占 18.75%,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均是精神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精神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重,且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影响因素的干预与调控。

  • 标签: 精神科护理人员 工作压力现状 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放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放射提升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放射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 细化考核 , 采取 实际操作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和应用 的手段 进行 业务能力考核 ,将放射从业 医技 人员平均分为自主训练组和专业培训组,自主训练组通过日常放射器械进行训练,严格要求自身放射影像拍摄质量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并定期维护设备。专业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自主训练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放射器械的运行、保养以及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从而提升放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自主训练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7 分,而专业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6 分,显著高于自主训练组。 结论 医院放射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放射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放射从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维修保养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放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 标签: 放射科 专业技术 影像学 业务技术水平 诊断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腹症患者在急诊分诊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1例急腹症患者,做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0人,研究组61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分诊与护理,研究组施以分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分诊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分诊成功率为95.08%,对照组分诊成功率为85.00%,研究组分诊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分诊观察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分诊成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层面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急诊科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急诊收治的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病例80例,均于我院急诊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就本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的复位效果、复位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复位后即刻复位效果评定示解剖复位率为91.25%,复位后即刻本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示各方面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复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3个月本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示各方面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复位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应用于无骨折踝关节脱位患者中的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等均较为满意。

  • 标签: 急诊科 手法复位 外固定 踝关节脱位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的思维、行为较为反常,更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治疗心态,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为患者与患者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笔者将分析与探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精神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以及导致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防范诱因,提高精神护理安全。方法:从本院精神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 180例,发生时间在 2019年 7月至 2020年 7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的不良事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事件,发生率为 44.44%(80/180),一方面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56%(100/18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管理等。结论:由于精神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因此对常见事物的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其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精神护理工作要更加谨慎、专业、细心,从护理技能、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疗养环境,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精神科 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住院患者实施微信平台护理干预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样本80例选取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皮肤住院患者。纳入病例经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参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n=40)开展微信平台护理干预。对比2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探究组患者DLQI评分相比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皮肤住院患者实施微信平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皮肤科 住院患者 微信平台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急诊应用优质术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急诊脑外伤患者 86例作对照研究,随机抽取 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余 43例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术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探讨优质术前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急救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针对急诊脑外伤应用优质术前护理,可提高临床急救存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脑外伤 急诊科 优质护理 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