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意义及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西药房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统计,2016年医院门诊西药房仍然按照历年传统医药管理制度进行运营,2017年我院门诊西药房开始实施进行药物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观察比较2016年度与2017年度门诊西药房发生的失误率、被服务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进行对比。结果2016年错误率2.03%高于2017年0.31%,2016年投诉率1.97%明显高于2017年0.25%2017年患者对药学服务质量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2016年满意度85.00%,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西药房药学 服务质量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策略与方法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对本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采用Simpson分级标准,其中i级切除13例,ii级切除5例,iii级切除1例,ii级、iii级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放射辅助治疗。经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症改善良好,对比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显微手术可提高患者脑膜瘤的全切除率,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脑镰旁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虹膜炎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急性虹膜炎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患者作为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方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单一组和综合组,每组33例。为单一组患者实施单纯药物治疗,为综合组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对比。结果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综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患者,并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为急性虹膜炎患者应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并发症,并且避免复发,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急性虹膜炎 药物治疗 综合疗法 效果 并发症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流变学检查中三种测定红细胞压积方法的结果差异。方法采集我院门诊患者共230例血流变学标本,分别用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同一份血液样本,肝素钠抗凝血用温氏法(A组)及SysmexXT-1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B组)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枸橼酸钠抗凝血用普利生XC-40全自动血沉压积仪(C组)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所测结果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细胞分析仪法(B组)、枸橼酸钠抗凝的全自动血沉压积仪法(C组)与肝素钠抗凝的温氏法(A组)所测得的红细胞压积(HCT)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流变学检查中,肝素钠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全自动血沉压积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可以替代经典的温氏法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其中肝素钠抗凝标本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因其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及干扰因素少,可作为血流变学检查中红细胞压积(HCT)测定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红细胞压积 抗凝剂 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血沉压积仪 温氏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施行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盆腔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盆腔手术护理满意度;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干预前后患者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D-二聚体、APTT。结果预防组盆腔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D-二聚体、APTT相近,P>0.05;干预后预防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D-二聚体、APTT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施行效果确切,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改善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方法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追踪检查记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以来我院ICU和心血管内科及呼吸内科急诊病例中收治的160例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86.25%(69/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精神恢复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12±0.51)h、(3.13±0.12)h、(5.12±0.21)d、(7.12±0.42)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4.12±0.36)h、(8.63±0.51)h、(15.41±0.41)d、(18.41±0.2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恢复机体状态,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危重症病人 护理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轻护士在晨间床边交接表工作中,提高填写内容的完整率的方法方法以品管圈(QCC)管理为例,2016年3月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应用质量环(PDCA)法来考察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分析年轻护士在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制订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再比较品管圈(QCC)管理实施前后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结果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由品管圈(QCC)管理实施前的75.30%提高到94.65%,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以将品管圈(QCC)管理应用在提高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接表内容完整率,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有效实施。

  • 标签: 年轻护士 交接表 品管圈 完整率
  • 简介:摘要中医眼科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课程之一,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中医眼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在中医眼科教学的作用。

  • 标签: 多媒体教学 中医眼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教学中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50例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带教;研究组患者给予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结果研究组对带教的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习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实习护生的实习成绩,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带教 护理教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4月在我科实习的本科护生54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比分析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生成绩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生对PBL教学法评价很高。结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肿瘤外科护理带教效果。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肿瘤外科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LBL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PBL组采用问题式教学。结果PBL组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LBL组。结论采用PBL教学方式的护理学生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LBL教学方法

  • 标签: 讲授式教学方法 护理教学 问题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护理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运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66名学生作为本次的调查主体,均为2016年7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实习的实习生,以学生实际入院时间对其实施平均分组处理,即PBL组与LBL组,分别予以PBL教学方式以及传统LBL教学方式,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评价。结果PBL组学生的基本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LBL组学生,对比得到PBL组教学效果更好,两种教学方法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PBL教学实施于护理实习教学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好,基本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高,应用意义大。

  • 标签: 教学满意度 PBL 基本操作成绩 护理实习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来我院心内科实习的72例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36例。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实习生采用PBL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带教的成绩以及满意度。结果采用不同方式带教以后,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35例,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26例,72.22%)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内科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其有利于提升实习生考核成绩,促使其满意度提高。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心内科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的64例行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8.91±9.67)min,住院时间为(7.03±1.52)d,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25%,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胸腔镜 小切口 肺大泡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大泡患者施以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大泡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60例肺大泡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参照组肺大泡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干预措施,对研究组肺大泡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肺大泡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肺大泡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胸腔镜手术治疗干预应用在肺大泡患者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凭借着患者创伤小、疼痛轻、预后效果好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肺大泡 治疗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囊结石手术病人的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对照组手术中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在手术中采取特殊护理,护理期为手术完成为止,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00%,无效1例,无效率5.00%;对照组总有效为16例,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4例,无效率20.00%;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下胆囊结石手术病人的手术中采取特殊护理具有积极效果,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结石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连花清瘟胶囊中木犀草苷含量测定时样品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木犀草苷含量。分析比较50%甲醇超声法、60%乙醇超声法、70%乙醇超声法、纯水加热回流法4种样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回归方程为Y=11.9582X-50.6804,r=0.9991。在20.1400~402.8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经过对4种制备方法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结果的比较,得出出60%乙醇超声法的制备方法优于其它方法。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作为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中木犀草苷含量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标签: 连花清瘟胶囊 木犀草苷含量 制备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将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护理方式和配合方法进行效果评估与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优化手术护理方案。随后,将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此外,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改进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率,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PFNA内固定术 护理配合 护理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集静脉血,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观察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RBC、WBC、PLT、HCT、Hb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CHC与M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较末梢血更加精准,应用价值更高,值得采用。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行以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参照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尿管拔除前先将膀胱内尿液排空后直接拔除;研究组患者术后每间隔2~3小时开放1次尿管,在尿管拔除之前先对尿管进行夹闭,待患者尿意明显,并经过体检结果表明膀胱充盈程度达中度以上时再将尿管拔除,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即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的概率、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来说,应做好尿管的定时开放以及尿管拔除前的尿管夹闭工作,等患者出现尿意且膀胱足够充盈后再将尿管拔除,可以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的几率、再次导尿几率降低,使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得到恢复。

  • 标签: 护理方法 食管癌 留置尿管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