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依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数据库中的水温数据,绘制了中国大陆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泉水温度分布图以及井下50-149m和150-250m的水温分布图,统计了人工和数字化观测水温中长期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的测点,分析了数字化观测水温长期趋势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泉主要分布在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中天山、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北京西北和福建沿海等地,这些泉与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空间相关性;其中水温大于25℃的温泉多分布在中强地震多发区;井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北方地区水温低于南方地区、小区域内的温差不显著等特征,其主要受控于气候因素;井下150-250m与50-149m水温相比,符合随深度增加水温升高的地热规律;人工观测水温中10%为客观的长期趋势性变化;数字化观测水温中24%为长期趋势性变化,其中一部分是水温的客观反映,另一部分是水温仪零飘的反映.

  • 标签: 泉井 水温 长期变化 地震 零飘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机可编程温度控制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它如何实现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曲线控制。

  • 标签: 渔具钓竿 电热炉 单片机
  • 简介:为研究环境温度对珠江黄埔大桥频率监测的影响,首先要对大桥模态频率进行连续识别。珠江黄埔大桥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应基于强震动台阵系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对大桥频率进行识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正则化功率谱法(ANPSD)、频域分解法(FDD)和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Cov—SSI)的识别结果,择优应用于珠江黄埔大桥的频率自动识别中。采用珠江黄埔大桥强震动台阵记录的2013年4月至11月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频率识别,识别结果可用于观测和研究大桥频率在环境影响下的波动情况。

  • 标签: 环境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珠江黄埔大桥 模态频率识别 频率变化
  • 简介:根据国内12个大中城市的12个气象站实际测量的2008年5月份31天的天气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共744个数据,结合曲线图对其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①南宁市和广州市的低温,北京市和济南市的高温、低温,该月最低值都出现在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②其他城市该月低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为:哈尔滨市9日,西宁市10日,西安市、郑州市、武汉市和呼和浩特市13日,都江堰市和绵阳市15日;③秦岭山—祁连山—昆仑山中央造山带地区的西宁市、西安市、郑州市和武汉市,华北地台构造区的北京市、济南市和呼和浩特市从5月6日到16日为温度负异常峰值区间;④温度降低幅度,按地理位置向北、向东减小。据此特征,结合现今青藏高原的应力场,讨论了青藏高原与汶川地震、地球物理场与大气物理场的关系,建议在研究强烈地震发生机制时应加强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 标签: 天气温度 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
  • 简介:建筑结构间位移是抗震设计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广义间位移谱,分析高阶振型对结构最大间位移角以及对结构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调整结构侧向刚度比,分析高阶振型对结构间位移变形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构固有周期的增加,仅取一阶振型进行分析将会显著低估结构的最大间位移角,高阶振型的影响决不能忽视;从结构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的角度分析,高阶振型将会显著增加结构中上部位的间位移需要;高阶振型将增加长周期结构的剪切变形和中上部位的弯曲变形需求,但对中下部位弯曲变形的影响并不明显;针对长周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除计算最大间位移角外,建议考虑间位移沿结构高度的分布情况.

  • 标签: 层间位移谱 高阶振型 层间位移分布 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水平成土层地震反应的一维有限元算法。并从理论上对它的分析步骤以及与一维波动方法相比的优越性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 标签: 水平成层 土层 地震反应 一维有限元
  • 简介:在地形、地貌及场地条件复杂的山区,历次地震中都会出现一些破坏异常的点或区域.分析其破坏原因,对于当地或类似情况的点或区域的抗震设防以及减少由于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2014年盈江“5.24”和“5.30”地震后,Ⅷ度区的卡场镇五排村吾排小学二框架教学楼的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几个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山丘顶部地形放大效应、土层的放大效应、边坡效应以及多次地震灾害的累加效应.

  • 标签: 盈江“5.24”和“5.30”地震 框架结构 放大效应 震害累加
  • 简介:简述了川东TS—HNT地区飞仙关组鲕粒储的地质特征及其储集性能,并介绍了鲕滩储的测井响应特征。飞仙关组鲕滩储以孔隙(洞)型为主,具有溶蚀孔洞发育、局部有少量裂缝、储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准确的确定储物性参数和岩性是测井解释评价的基础。通过对钻井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储四性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储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储物性参数的计算精度;针对研究区鲕滩碳酸盐岩储孔隙结构复杂、孔渗关系变化多样的特点,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芯分析数据及试气投产资料,给出了储综合测井解释成果,且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 标签: 鲕滩储层特征 测井解释 碳酸盐岩地层 飞仙关组 TS—HNT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