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林克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林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多维度哲学体认,并在多重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接近生命的真谛、靠近永恒的真实。

  • 标签: 《青鸟》 象征主义 哲学体认
  • 简介:副标题点明了本文的批评方法:“形式文化论”。之所以特意指出这一点,是因为对于我所论述的话剧《最后一夜》,不如此便无以发现它的意味深长。换句话说,对于长期写作评剧的王金堂转向话剧写作这一现象,仅从形式立论的话可以顺理成章.但若从“形式文化论”的视角来看,我们却能够领略到其中的文本扭曲:这扭曲,也就是本文正标题所说的“现代”与“宿命”的纠缠。当然,“形式文化论”并不意味着排斥形式的讨论,毋宁说.它是以形式的讨论作为起点的——所以,在进行“形式文化论”的分析之前,本文仍将从形式开始论述。

  • 标签: 文化论 批评方法 副标题 话剧艺术 王金堂 《最后一夜》
  • 简介:《拥抱麦克白》是2015年第四届杭州国际戏剧节主竞赛单元中演出效果相对较好的一部先锋话剧。作为孟京辉工作室最年轻的成员,该剧主创团队"二丁一笑"有着自由奔放的思想和率性不羁的表演特质,也许正因为其非科班出身的经历,恰恰成就了他们跳离束缚的创作欲望。此次三人将莎士比亚的名著《麦克白》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并近乎疯狂地在舞台上挥洒激情,畅快地讲述着他们理解中的"欲望"。

  • 标签: 麦克白 创作欲望 深邃思想 演出效果 自由奔放 跳离
  • 简介:因受时代氛围、政治因素及文艺方针政策的影响,1950年代诗歌问题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是能否在中国古典诗歌五七言和新民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较为普遍的民族化的新形式。在1950年《文艺报》组织的讨论中,诗歌形式的问题就被郑重地提了出来。1953年底到1954年初,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诗歌组召开的诗歌研讨会,进一步围绕格律诗与自由诗展开讨论。1956年8月至1957年1月《光明日报》等报刊进行的争论,则触及未来新诗形式建立的基础。这些议题在1958—1959年间的诗歌论争中得到了更为剧烈的凸显。

  • 标签: 问题讨论 50年代 新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 比照 运动
  • 简介:前言:和谐,平等,对话,这是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话题.在构建理想社会和理想人际关系的今天.它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时尚话题。然而,当我们走入历史,回溯我们的传统民间文化时,我们发现,其实,在传统文化的深层,在最广泛的大众之中,它潜藏已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标签: 性别叙事 对话 和谐 二人转 理想社会 传统文化
  • 简介:<正>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既是作者为自己时代留下的丰碑,又是他向后人发出的一个挑战。在西方,最强有力的挑战来自莎士比亚的剧作,为了回答这个挑战,西方形成了一门显学——莎学。而在中国,最强有力的挑战是由《红楼梦》发出的,为了回答这个挑战,也出现了一门显学——红学。这个挑战是永恒的,对这个挑战的答复也永无底止。正是在不断的挑战与答复,呼唤与回应

  • 标签: 红楼梦 小说模式 中国小说 美学意义 曹雪芹 中国古典小说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开放,西方异域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也对相对较为封闭并有着自己独立存在状态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少数民族诗人,他们吸收了许多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表现手法,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少数民族诗歌写作语体的传达方式与以前迥异,从原来的"自足性"向"开放性"转变,在连续的解构与建构中不断变迁,实现了民族诗歌写作语体传达方式的嬗变。

  • 标签: 民族诗歌 写作语体 解构重构
  • 简介:优秀的儿童绘本是视觉的、语言的、审美的多重融合启蒙读物,是绘画和语言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有图有文,图文并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潜藏着许多写的因子.本文将绘本的特点引进写话教学,依托绘本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通过仿写、补白、猜写、续编、联想等多种训练形式进行绘本写话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 标签: 绘本 写话 低段
  • 简介:在当今韩国,能够推动学术发展的学术单位除了各类大学及科研机构之外,民间学术共同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通常有学院派学者和非学院派学者之说。非学院派学者之所以近些年来在学术舞台上能够发挥作用,这与韩国的历史根源、社会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其历史成因上来看,与韩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韩民族就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当今韩国社会更是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韩国文盲率为零,

  • 标签: 学术共同体 韩国 民间 研究室 学院派 科研机构
  • 简介:孙毓棠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接近八百行的长诗力作《宝马》,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其不能磨灭的意义。《宝马》一度被文学史研究者冷落,但它在发表之初已引起过颇热烈的讨论,七八十年代以来,评述渐多,对于这部被誉为"给中国史诗塑了雏型"的作品,在时代意义、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的理解自也越趋全面、深入,然而,《宝马》匀整而灵动、雄浑而舒卷的诗体,及其在节奏形式上跨行、句法、收束、语调的特色,却鲜见针对性的总体分析。这些特点不仅与《宝马》这幅壮阔苍凉的画卷的艺术成就血肉相连,从中也折射出作者的探索经验,并最终指向中国新诗在格律化与散文化、自由化的矛盾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轨迹。

  • 标签: 孙毓棠 《宝马》 新诗 长诗 节奏形式
  • 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是在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下,运用形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农民政治革命史诗性的艺术建构.它以无产阶级的政治信仰自我命名,而又承载着深沉厚重的农民意识;追求形式上的革命浪漫主义,却又消解了内容上的文化批判精神.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正是在这种矛盾状态中挣扎着演绎了它对传统文化的重复和延续.

  • 标签: 农民意识 无产阶级 现代性 20世纪中国文学
  • 简介: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与宝贵的艺术价值,为当地美术教学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通过欣赏课、绘画课,陶艺课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形式融入美术课堂,既可以提高当地美术教学质量又可以保护传承吉州窑非物质文化.

  • 标签: 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入 美术课堂
  • 简介: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是一种爱玩耍的动物。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人类的这一天性更是显露无遗。今天人类的玩物大概有这么三种:资本、权力和人本身。人类玩弄金钱,玩弄权力,同时也玩弄人本身。人,已经成为人自身的他者和

  • 标签: 泛娱乐化 童年 媒介时代 政治形式 认识论 未成年人
  • 简介:1950年3月29日,在郭沫若、周扬、老舍、钟敬文等人倡议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民间文艺”正式成为一个学术概念。而在稍早时期.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以及本文主要涉及的“民间形式”等类似概念已在知识界,尤其是左翼知识界被频繁讨论。

  • 标签: 民间文艺 学术概念 抗战时期 歌谣 北大 1950年
  • 简介:将昆曲的兴衰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比较,想说明的是:不论任何时代,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原因,任何艺术形式的兴起和发展都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 标签: 艺术形式 社会因素 流行音乐 昆曲 简论 中国当代
  • 简介:"美声"二字来源于意大利文Belcanto,其意思是"美好的歌唱"。美声唱法所使用的是混合声区唱法,这种唱法讲究歌者如何用最科学适当的方法发出声音,要求所发出的声音必须具备适当的色彩和力度,并且气息通畅。这样发出的声音不仅是音

  • 标签: 美声唱法 咏叹调 美声歌唱 通俗唱法 月亮 演唱形式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文艺“民族形式”问题其实质是要求在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坚持本土化立场、民间立场。郭沫若先生所主张的文艺“民族形式”观点,以全球化视野,看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异质文本”之间不停穿越,相互渗透、移植、杂糅、互补的“文化互动”过程。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既应该像郭沫若先生那样为保护“民族文化”而坚持本土化的文化立场,更应该像他那样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襟,坚持“摄取西学,发明传统”的态度。唯有如此,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复兴。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文艺“民族形式”理论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视界融合
  • 简介:该书是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丛书之一,作者陈仲义先生是诗坛著名的评论家。他把新时期以来有代表l生的论文二十多篇编人此书,全书共六辑,分别为诗潮篇、诗本体篇、诗学篇、诗人篇、诗体篇、诗艺篇。

  • 标签: 作家出版社 现代诗 形式论 美学 前妻 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