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取《东南亚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和《亚太评论》三份学术期刊,根据东南亚问题研究论文的载文量、内容(国别与主题)和作者三个指标,对这三份刊物2000-2005年的载文进行了统计、对比与分析,并由此管窥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成就、视角与问题。

  • 标签: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研究》 《南洋问题研究》 《亚太评论》
  • 简介:2015年11月23-24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主办的"中国南海研究2015年度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教授出席并致辞。

  • 标签: 中国南海 论坛 综述 南京大学 党委副书记 创新中心
  • 简介:本文通过消费者剩余方法、补偿变量法和现金优先模型计算了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实证结果证明:5%的通货膨胀对东盟五国造成的福利损失都保持在总收入的0.01—0.5%之间,利用温和通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当通胀率超过10%的时候,即恶性通胀发生以后,福利损失会成倍增长,通胀治理将成为货币政策当局的首要目标。

  • 标签: 东盟五国 通货膨胀 福利成本
  • 简介:目前,在中国大陆,除了通俗性、商业性、传媒报道及文宣性质的文论外,主要有两类关于东南亚的著述.一类是学术性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包括译著在内,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层面,基本上由各大学和社会科学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完成,多以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形式公之于众.第二类是有关背景性、对策性的研究报告,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等方面,大多由政府各部门及企业附设的专业机构完成,也有一部分借助招投标或合作研究等形式资助大学及社会科学院的相关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其中不少成果也以各种形式公开发表出版.目前从影响面而论,除了少数由政府委托学术界进行的背景性对策性研究外,整体而言,前者的社会影响范围虽然较大,但后者对于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影响却更为直接.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学术研究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术界的相对中立业已成为现实,学术的规范化已经较为深入.

  • 标签: 东南亚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性研究 社会科学院 对策性研究 国有
  • 简介:近几年,中俄关系达历史最好时期。一方面,双方在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契合,在政策层面互惠互利,为吉林省对俄务实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俄罗斯相对较弱的经济环境以及吉林省与俄罗斯贸易、投资的劣势,为双方务实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吉林省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吉林省应抓住“一带一路”和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机遇,完善合作体制机制,谋求新的合作发展路径,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 标签: 吉林省 俄罗斯 务实合作
  • 简介:本文分析了当代东南亚海盗与其猎物和政府的关系、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等影响当代东南亚海盗兴衰的变量,揭示当代东南亚海盗发展的规律。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位于国际海上航运的要冲,源源不断的物流为海盗提供了猎物;东南亚海盗猖獗的根源在于腐败的沿岸国执法人员纵容甚至参与海盗活动。9.11事件之后,打击东南亚海盗的行动成为了国际海上反恐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中心、分担保障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安全的费用等,增强了沿岸国打击海盗的积极性和执法能力,有效地遏制了东南亚海盗的活动。

  • 标签: 海盗 9.11 海上恐怖主义
  • 简介:“共享安全”理论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理论体系和话语权的有益探讨。“共享安全”理论具有充分的历史哲学依据,《周易》中“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的思想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儒家哲学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以“共建”“共存”和“共享”为核心的安全观;而践行中庸之道,则成为“共享安全”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和平主义外交理念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和平、和谐与合作安全的政治思想基础。东亚传统的安全体制体现了东亚国家在安全利益上的“共依”“共存”“共建”和“共享”,从而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东亚史上传统的安全和外交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安全政策进一步为“共享安全”理论提供了安全和外交实践,其中作为“共享安全”实践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绳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共建”和“共享”安全的和平主义战略价值趋向。

  • 标签: 共享安全 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国学派 共建共存共享安全观 东亚传统安全体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人们如果能感知一个事物,他可能需要用到如下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其他感觉.人们如果要向他人描述、说明一件事物,有许多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语言、手势、肢体动作、文字、图画、符号和散发气味、声响等等.

  • 标签: 虚拟现实 虚拟实验教学 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 简介:一、广西与东盟能源合作的背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凭借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能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现,这同时也是东盟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中国与东盟毗邻,开通能源通道是广西与东盟各国进行能源产业对接、实现能源优势互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为广西与东盟能源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标签: 东盟自由贸易区 能源合作 产业对接 CAFTA 广西 能源短缺问题
  • 简介:2016年12月7—8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与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在宁举行。开幕式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李建平,

  • 标签: 中国南海 论坛 综述 南京大学 创新中心 评价中心
  • 简介:美国的马汉和英国的科贝特都是享誉世界的海权战略学家,他们的海权思想在产生背景、理论内容和后继影响等方面既存在共性又有着明显区别:虽然他们的海权思想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但马汉海权论诞生于亟待海外扩张的美国,而科贝特的海权思想诞生于海洋霸权国英国;二者均重视海洋的重要性,但马汉强调海权优于陆权,科贝特则支持海陆均衡;马汉认为海权的核心是绝对制海权,科贝特则认识到了制海权的相对性;在海军战略和建设等方面,马汉建议建设进攻性舰队,强调海上决战,科贝特主张建设攻防兼备的均衡舰队,并阐释了有限战争思想;马汉的海权思想对当时世界各国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到现在,科贝特海权思想对战后美国海军转型和当下美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比较他们的海权思想,可为当下我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海权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标签: 马汉 科贝特 海权 海军战略
  • 简介: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多数科技资源,在对撞机、加速器、托卡马克、激光器、极地科考站等重大科技基础建设方面实力雄厚。但是,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在该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摆脱了经济和社会危机后,特别是普京等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恢复和促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国应在核聚变、激光器、航天等俄罗斯具有优势的大科学装置领域与其开展务实合作,以促进中国在上述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

  • 标签: 俄罗斯 科技 基础设施
  • 简介:俄国对西伯利亚民族的研究始于18世纪。16世纪末俄国哥萨克东征,并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将当地近30个小民族强行置于俄国殖民统治之下。18世纪上半叶,俄国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后,遵循彼得大帝生前的遗嘱,耗费巨资,组织了两次北方大考察(又称白令考察)...

  • 标签: 西伯利亚 小民族 民族史 民族研究 尤卡吉尔人 堪察加
  • 简介:联盟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对其研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有助于学者们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国际关系研究.围绕着联盟的起源这一主题,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在最近的十多年来,这一主题的研究又与单极体系内的联盟现实相结合,提出和分析了如下方面的核心问题:联盟需要什么样的共同利益基础;制衡性的联盟为何没有出现;国际结构如何塑造大国的联盟选择;地理因素如何影响联盟的形成以及联盟起源的其他根源有哪些.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总的来看,现实主义范式的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不够,并没有提出解释联盟起源的新的核心概念,即如果把联盟界定为一种明确、稳定的战略关系,而非仅仅是针对安全威胁的军事同盟的话,仅有结构现实主义和威胁平衡理论是不够的;联盟起源的理论研究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建构一种更加普遍的、有强大解释力的利益关系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国家的联盟选择战略,将会有助于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联盟的起源.

  • 标签: 联盟的起源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理论进展
  • 简介:一、菲律宾经济概况1992年拉莫斯总统执政后,经过了几起几落的菲律宾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92年到1996年,菲律宾GDP基本保持了递增的增长速度,从1992年的0.3%增加到1996年的5.7%①.虽然经历了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和2001年的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菲律宾经济较快地走出了低迷状态,2002年GDP增长率达到4.6%②.

  • 标签: 菲律宾 对外贸易 金融危机 劳务输出 市场竞争
  • 简介:前殖民时代,“潘泰”是活跃在华南和东南亚北部的出色马帮商人,他们实际控制了整个云南的马帮贸易。从贡榜王朝晚期开始,“潘泰”开始在曼德勒定居。1868年,华人清真寺的建成标志着“潘泰”在曼德勒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1873年,云南杜文秀起义失败后,大批云南穆斯林逃亡到缅甸,曼德勒“潘泰”的数量逐渐增加。虽然第一代“潘泰”的数量还不多,但是他们保持下来,标志着曼德勒第一批华人穆斯林会众历史的开端。

  • 标签: “潘泰” 缅甸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