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6例患者共29眼受累,男∶女为1∶1,起病年龄为(7.0±2.9)岁,7/16患者存在前驱感染,单侧∶双侧为3∶13,复发性视神经炎2例。治疗前视力≤0.1共19眼(65.5%),其中无光感4眼,光感5眼,眼前手动5眼,眼前指动5眼;0.1~0.5共10眼(34.5%)。治疗后随访视力:0.1~0.5共4眼(13.8%),0.5~1.0共5眼(17.2%),>1.0共20眼(69.0%)。(2)辅助检查:12/16患者急性期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炎,所有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有不同程度P100波潜伏期延长及振幅降低,13/16患者MRI T2WI可见视神经肿胀、增粗。12/16患者MRI可见颅内病变,3/16患者有长节段脊髓病变。(3)治疗及预后:13/16急性期给予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2例复发视神经炎的患者维持期给予霉酚酸脂口服无复发,1例激素不敏感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进展。患者随访时间(16±9)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10/16治愈,4/16明显好转,2/16无明显改善。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双侧受累多见,急性期视力受损严重。多数患者急性期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多数患者预后好,少数患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视神经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的抗MDA5+DM-ILD患者62例及同期鼓楼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50名,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黏液样糖蛋白-6(KL-6);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6水平在抗MDA5+DM-IL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疾病组高于疾病稳定组,血清KL-6水平与C反应蛋白及ESR存在显著正相关。血清KL-6>1 417 U/ml的抗MDA5+DM-ILD患者生存显著低于KL-6≤1 417 U/ml的患者。高水平的血清 KL-6与抗MDA5+DM-ILD患者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预后不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化学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手术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二聚体(D-Dimer),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018、0.5912,p<0.01)。结论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值变化对了解术后情况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性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alpha 1-酸性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MOG-IgG检测,同时收集并分析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起病年龄为(5.2±3.3)岁,男女比例为16∶14。50%患儿起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脑病及抽搐,其次为运动障碍,部分病例可合并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头颅MRI表现为双侧皮质或皮质下广泛、不对称、边界不清晰的大片状病灶,脊髓以长节段脊髓炎多见,急性期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预后较好,约有20%复发。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ADEM起病年龄在5岁左右,脑病和抽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激素联合IVIG治疗反应好,部分患儿可能复发。

  • 标签: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
  • 简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74“科学前沿”提到: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他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18在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

  • 标签: 离子通道 蛋白 异同 载体 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前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时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在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ACS(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ACS,CCC-ACS)项目中使用GPI的ACS患者数据。根据使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分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比分析使用GPI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风险。结果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CCC-ACS项目从全国150家三级医院共收集63 641例ACS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使用GPI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减少MACE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1,95%CI 0.599~1.296; P=0.521),但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率较高(OR=1.401,95%CI 1.075~1.852; P=0.013)。PSM后结果提示,在使用GPI时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MACE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95%CI 0.613~1.376;P=0.681); 但替格瑞洛组发生主要出血率高于氯吡格雷组(OR=1.559,95%CI 1.130~2.150; P=0.007)。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常规使用GPI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没有减少ACS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但增加了出血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型、迁移、吞噬脂质、趋化巨噬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内膜的形成。目前,对于冠心病血管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多种生化标志物参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在临床上寻求有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炎性增生,影响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的有实际预测价值的相关因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起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液中血浆骨桥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参与冠脉狭窄的整个病理过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HDL—C、I,DL-C、载脂蛋白(apo)A—I、apoB的相关性,评价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胸痛入院的患者101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13例作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9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脂蛋白(a)、apoA—I、apoB、HDL-C和LDL-C,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apoB/apoA-I比值。结果冠心病组的脂蛋白(a)、LDL-C及apo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冠心病组脂蛋白(a)水平与LDL-C、apoB呈显著正相关(r=0.135、r=0.168,P〈0.01),与HDL—C、apoA—I无相关性。对照组脂蛋白(a)与LDL-C、apoB呈显著正相关(r=0.201、r=0.236,P〈0.01),与HDL-C、apoA—I无相关性。apoB/apoA-I是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577,95%CJ:8.324~119.788,P=0.000),其次为脂蛋白(a)(OR=19.446,95%CI:3.831~98.716,P=0.000)。结论脂蛋白(a)与LDL-C、apoB呈正相关,提示三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apoB/apoA-I和脂蛋白(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脂蛋白(A) 胆固醇 HDL 脂蛋白类 LDL 载脂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蛋白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物80%以上都是作用在膜蛋白上的,膜蛋白是理想的药物靶点,因此,对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膜蛋白的溶解、分离、鉴定十分困难,造成膜蛋白组学研究的滞后。本文就膜蛋白的结构,膜蛋白在细胞生理和人类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膜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以及膜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 标签: 膜蛋白 膜蛋白组学 药物靶点
  • 简介: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和蛋白是在其分泌过程中由前体蛋白经内切蛋白酶切割后激活形成的.弗林蛋白酶(Furin)就是这个内切蛋白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它可以识别剪切多种蛋白质,如生长医子、血清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受体、病毒囊膜蛋白和细菌外毒素等.近年来Furin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研究,本文简介了它的表达与加工运输、生物学功能、与病毒侵染的关系,以及它的抑制剂.

  • 标签: 弗林蛋白酶 前体蛋白 内切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合并肺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08.62 ± 11.39) ng/L比 (57.41 ± 7.63) ng/L、(73.28 ± 6.94) ng/L比(45.13 ± 6.57) ng/L、(435.64 ± 36.52) mg/L比 (281.71 ± 68.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 0.824、0.937、1.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分别以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3.96 ng/L、68.51 ng/L和367.42 mg/L诊断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4.80%、78.20%、87.10%,特异度分别为70.30%、85.50%、81.00%。结论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sIL-6R及sgp130水平检测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有较好的诊断 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可溶性糖蛋白1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合并肺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08.62 ± 11.39) ng/L比 (57.41 ± 7.63) ng/L、(73.28 ± 6.94) ng/L比(45.13 ± 6.57) ng/L、(435.64 ± 36.52) mg/L比 (281.71 ± 68.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 0.824、0.937、1.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分别以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3.96 ng/L、68.51 ng/L和367.42 mg/L诊断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4.80%、78.20%、87.10%,特异度分别为70.30%、85.50%、81.00%。结论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sIL-6R及sgp130水平检测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有较好的诊断 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可溶性糖蛋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