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AP的治疗原则以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确立肺炎诊断的同时,要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决定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细菌性 治疗方法
  • 作者: 李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性病变,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IgA含量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当室内空气混浊、细菌密度增高或有胎膜甲破和母亲围产期感染时,则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如机体抵抗力低下,炎症不能局限时,即向下蔓延,播散于两肺或融合成片。由冒内感染的肺炎病变引起广泛性肺泡炎,其渗液中含多核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出生后感染的肺炎病变以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为主,病变分散,影响一叶或数叶,有时小病灶融合成大片病变,肺不张和肺气肿较易发生。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老年吸入性肺炎和非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并进行预后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名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两组,其中吸入性肺炎为观察组,非吸入性肺炎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比较。结果吸入性肺炎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并且显示多数患者为混合感染,其中治疗方法主要联合抗生素使用,后续调整抗生素比率、复发率都比非吸入性肺炎患者高。结论应该加强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吸入性肺炎 老年非吸入性肺炎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24例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4例拟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治疗均无效.其中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经外科胸腔镜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均确诊为COP。所有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有效。结论:COP患者的l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疾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COP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对COP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有效。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起病急,发热,剧烈咳嗽。痰少。可有肺外的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表现重。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炎的重要病因。症状重易合并肺外并发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大叶性肺炎 治疗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的94例小儿病毒性肺炎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收治的94例小儿细菌性肺炎为对照组,全部患儿都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对血清降钙素原的平均值与阳性率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平均值(3.16±0.72)ng/ml,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平均值(0.27±0.12)ng/ml,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平均值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94.68%,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10.64%,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小儿病毒性肺炎相比,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比细菌性肺炎高,在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可作为一种诊断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小儿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差别,分析HCAP在我国急诊科是否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肺炎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入住急诊的HCAP及CA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种类、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是否机械通气、临床转归等。应用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对肺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HCAP和CAP患者各105例。HCAP组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例数较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异常人数及血乳酸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PSI评分为(134.0±26.3)分,高于CAP组(113.0±16.4)分,Ⅳ级少于CAP组,Ⅴ级多于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分离多耐药菌株73株(69.52%),CAP组55株(52.38%);HCAP组鲍曼不动杆菌多于CAP组,CAP组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于HCAP组;HCAP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2%,高于CAP组的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7.3%,低于CAP组的54.5%,其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5.5%,低于CAP组的72.7%;HCAP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用碳青霉烯比例为21.00%,高于CAP组的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有创机械通气比例(21.00%),高于CAP组(7.62%),HCAP组病死率(21.00%),高于CAP组(8.57%),均P<0.05。结论急诊HCAP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原菌耐药率高,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要更高级的药物;机械通气比例和病死率高。在我国急诊HCAP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肺炎类型。

  • 标签: 急诊 H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坏死性肺炎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情况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菏泽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坏死性肺炎患儿共80例,根据病原菌情况分为儿童细菌性坏死性肺炎组(BNP组28例)与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组(MPNP组5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治过程及预后转归情况,分析BN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BNP组与MPNP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NP组病原菌分别来源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肺炎链球菌较为多见。两组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咳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发热天数分别为1~39 d和3~4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组出现气促现象患儿占71.43%(20/28),而MPNP为9.62%(5/5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P<0.05),但两组在呼吸音减弱及肺部湿啰音发生频率(15/28比2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明显高于MPNP组[(22.40±14.25)×109/L比(9.72±2.30)×109/L、(160.73±28.94) mg/L比(90.82±25.75)mg/L、(3.68±8.29) μg/L比(0.53±0.22)μg/L、(11.30±3.16) ng/L比(4.88±1.57)ng/L];BNP组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明显低于MPNP组[(0.70±0.08) ×109/L比(0.79±0.16)×109/L、(2.38±1.24) ng/L比(2.68±1.86)ng/L、(4.94±2.11) ng/L比(11.62±2.8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982、18.627、10.697、20.694、4.281、6.873、9.184,P值均<0.05),80例患儿中检出胸腔积液72例,其中BNP组25例,MPNP组47例,两组胸腔积液的细胞计数[(5200.94±4.15)×106/L比(816.39±4.32)×106/L]、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3917.62±246.81)U/L比(2256.49±312.35)U/L]以及葡萄糖水平[(0.44±0.11)mmol/L比(5.94±0.5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682、4.152、9.857,P值均<0.05);所有患儿均出现NP表现,在出现坏死的时间[(14.85±3.26)d比(18.61±4.49)d]及胸腔积液分隔的发生率(37.50%比4.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84、7.152,P值均<0.05);经单因素分析后,将上述有差异的指标绘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得出当WBC≥17.45×109/L,中性粒细胞>0.842×109/L, CRP>157.4 mg/L, DG二聚体<176.2ng/mL,PCT≥1.511μg/L,胸腔积液细胞学计数≥2629×106/L,胸腔积液葡萄糖<3.71 mmol/L时,提示患儿可能为BNP感染。结论NP病情严重、病程长,若能及时接受合理的对症干预,可获得理想预后,临床应关注NP患儿WBC、中性粒细胞、CRP、DG二聚体、PCT、胸腔积液细胞学计数与葡萄糖等指标,有助于区分鉴别BNP和MPNP。

  • 标签: 儿童细菌性坏死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比分析肺炎型肺癌、大叶性肺炎的CT征像,旨在提高对肺炎型肺癌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择取我院2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影像学资料(CT征象对照分析)、病灶分布、治疗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磨玻璃样改变、小结节影、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等方面CT征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灶分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叶间裂膨隆的CT征象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病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肺炎型肺癌有误诊为大叶性肺炎的风险,在有疑虑时需要通过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大叶性肺炎 CT征象对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34例大叶性MPP和60例非大叶性MPP患者,归纳总结大叶性MPP的临床特征。结果与非大叶性MPP相比,大叶性MPP高热、肺内外并发症、血清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发生率更高(P〈0.05),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延长(P〈0.05),更易发展为重症MPP(severeMPP,SMPP)(P〈0.05);CRP〉40mg/L者较CRP≤40mg/L者更易发展为SMPP(P〈0.05)。在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大叶性MPP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率高于非大叶性MPP(P〈0.05)。结论大叶性MPP症状较重,肺内外并发症多见,其血清CRP多增高,发热过程和住院时间延长;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大叶性MPP的症状。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大叶性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应用头孢呋辛经验治疗的可行性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呋辛对其展开经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展开统计与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5%(83/86);平均啰音消失时间为7.2天,胸部X线片平均恢复时间为9.8天,平均退热时间为38.2h,平均住院时间为5.7天。在86株肺炎球菌中,转阴株数为86株,细菌转阴率达到了100%。在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皮疹,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患者治疗有效出院。结论对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应用头孢呋辛进行经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身体康复,为一项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炎球菌性肺炎 头孢呋辛 经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5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65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有发热、咳嗽,血清特异性MP-IgM均为阳性,效价均>180。X线胸片示大片高密度影39例,以右侧右下肺野多见(12例为双侧,27例为单侧),8例为斑点或斑片状阴影,6例为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周围模糊影,3例伴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1例伴肺不张。出现心肌损害6例,肝功损害5例,脑损害2例,合并细菌感染11例,病毒感染2例。65例均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4周,38例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21例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的给予相应的敏感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有肺外并发症的给予相应的治疗。除2例转往其它医院治疗,随访2个月,我院治疗的63例病例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虽然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严重且病程迁延,但给予合理治疗后均可治愈。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难治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于MP直接侵犯肺部和支气管组织外,与MP激发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等有关,对其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减少肺部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科住院67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持续高热,阵发剧烈咳嗽,肺部大片实变影,伴肺不张、胸水,予阿奇霉素等抗感染,同时予激素、丙种球蛋白抗炎,重症病例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讨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原因复杂,注意混合感染,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过度炎症反应及肺内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早期恰当时机的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促进肺复张、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难治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叶性肺炎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大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变化分期有关,一般说来,CT征象的出现较临床症状出现为晚。

  • 标签: 大叶性肺炎 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