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特征,并分析心理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对于社区门诊患者中,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开展研究,对作为样本的患者进行分组后,分别制定护理方案。结果: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来到社区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通过针对性落实心理护理的方式,有助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社区门诊 静脉输液治疗 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军人疗养员的心理特征,探讨具体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地点(本疗养院)与对象(老年军人疗养员),选取120名,采用自制问卷对其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制定具体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军人疗养员的主要心理特征为自尊好强、保守固执、孤独伤感、悲观消极、抑郁寡欢、焦虑恐惧、烦躁等,故需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构建人性化服务理念、对疗养生活进行合理安排等。结论 针对老年军人疗养员,围绕其心理特征,开展相应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负性心理的改善,从而为其获得更理想疗养效果提供支撑。

  • 标签: 军人疗养员 老年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患有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偏头痛的患者90例,并将其分为两组,使用常规和心理护理两种方式展开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对患者进行SAS、SDS评分后,其评分的改善程度比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和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的方式更适合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更有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偏头痛 心理状态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偏头痛患者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的临床可使用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为实验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30例偏头痛患者为实验对象,再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5人,实验组15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法,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睡眠质量、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偏头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科病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期引入64例心理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完成患者筛取,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观察组(n=32)实行心理护理,一组对照组(n=32)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科患者睡眠障碍症状较为普遍,发生原因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紧密联系,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理科 睡眠障碍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急性创伤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ICU急性创伤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的有24例,满意率为72.73%;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的有31例,满意率为93.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ICU急性创伤患者心理特点,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ICU 急性创伤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更好地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年龄在66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针对老年病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78例老年病人能很好地应对住院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结论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特点,解除其心理顾虑,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曰康复。

  • 标签: 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门诊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200例就诊患者的认真观察和有效沟通,全方位收集心理信息,从不同年龄和不同诊断类型两个角度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确定基本心理状态、分析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1。

  • 标签: 妇科门诊病人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9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21.12-2022.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5例患者)、观察组(心理护理、45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心理护理方式具有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护理满意度 咯血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冠脉冠脉CTA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1年-2022年我院收治的冠脉冠脉CTA检查患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脉冠脉CTA检查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性传播疾病由于其特殊的传播途径,加之其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关系,患者不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而且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要求,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也同等重要。对我院性病门诊288例性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性传播疾病\心理学 心理护理
  • 简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时间相对都较短,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几乎空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民族院校学生心理有着自身特殊性,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面临着其他普通高校所没有的一些新问题,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普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成模式。

  • 标签: 学生心理问题 民族院校 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临床治疗、医疗护理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需要解决。肿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的心理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类患者的紧张、恐惧之感,也可以促进患者的治愈。因此,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多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影响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 标签: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 心理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选择收治的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偏头痛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86-01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婴儿在出生后与母亲分离,对母亲来说是一件意外的精神创伤性事件,阻碍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正常接触和情感的沟通。

  • 标签: 产后抑郁 母婴分离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8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悲观抑郁、顽固、侥幸以及焦虑恐惧心理。结论通过对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心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全切后对患者的心理伤害及心理辅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位进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分析其形成的心理伤害,并进行心理辅导,对比分析辅导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进行心理辅导后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其心理伤害。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心理伤害 心理辅导 不良情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