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正>努尔哈赤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满族人民引以为荣的民族英雄。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他进行过研究。本文拟对他统一女真,治理后金的措施及其作用做一论述。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锐意进取努尔哈赤终生奋斗不息,仅仅几十年中,使女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宏观而言,他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女真统一,二是后金政权的建立。

  • 标签: 努尔哈赤 女真社会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女真人 牛录 计丁授田
  • 简介:前言纵览历史,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从唐宋时期来华的回族先民发展直到今天遍布华夏大地的回族人,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普遍热衷从事一种商业性的活动。回族人善于经商、乐于经商、勇于经商,从事商业性的活动使得回族人从中得到诸多乐趣,乃至恰然自得,乐此不疲。回族人这种特殊的重商思想,使得经商成为他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许多回族人、众多回族家族世代承袭的祖业。一千多年来,回族先民及其回族人从事的这种商业性的活动,

  • 标签: 重商思想 族人 伊斯兰教 精神 治理 回族先民
  • 简介: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治理面临着乡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问题、传统城镇化遗留的治理问题、新型城镇化凸显的治理问题以及农村人口市民化的治理问题。政府治理转型的重大举措是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全能制度、健全社会利益矛盾化解机制、完善农民工就业转型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

  • 标签: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 政府治理转型 协同治理机制
  • 简介:淮安清口为黄、淮、运交汇口,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咽喉之地,明清两朝在此治理水利方面用力最多,修筑的水运水利工程设施亦最多,治黄、导淮、济运、通漕、减灾等一系列关键工程设施有机地构成了复杂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做好清口水利治理的各项文献研究及考古工作对于运河申遗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大运河 清口 水利 顺黄坝
  • 简介:中古时期中原王朝或河西地方政权皆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都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或迟或早经营西域,这既是争正统的需要,也是实际利益的需要.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都采取“恩威并用”的方式经营西域,具体做法是:经济上优惠、政治上拉拢、文化上宽容、军事上镇压.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大多还在西域条件较成熟的地方建立郡县,以此作为经营西域的牢固的根据地.而中原政权不稳定,或统治者的认识局限性或错误决策,都影响了西域的稳定与治理.

  • 标签: 中原王朝 西域 治理 经验 教训
  • 简介: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环境问题。本文以青岛崂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挑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社区——青山社区、双石屋社区、西麦窑社区、东麦窑社区、卧龙社区,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及影响途径和特征,并给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乡村旅游 环境影响 半结构式访谈 崂山风景区
  • 简介:1960年代开始,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地方社会没落的境遇,日本与台湾地区开始了至今仍在持续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基于地域社会的现有资源,由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多样,旨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不断地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走出日渐凋敝破败的困境,进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品质。这一经验对于中国大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在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地方民众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地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能够维系居民认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需要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植根于地方社会自身的内生活力,如此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良性发展,非遗才具有可持续生存的内在活力。

  • 标签: 社区营造 新型城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的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的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的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的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的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的过程。

  • 标签: 洪水神话 洪水叙事 灾难传说 灾难叙事
  • 简介: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语境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主导性研究范式。本文以三个社区的神话传统的田野研究为基础,对语境的效度与限度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语境在形塑神话文本、规定神话讲述场合、确立讲述人与听众的构成及其规模、决定神话的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语境对神话传统的影响具有一定限度:神话的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的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往往呈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就此而言,语境视角未能深入触及口头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根本内核,因而具有局限性。对此,需要倡导"综合研究法"。

  • 标签: 语境 文本 研究范式 综合研究法 神话传统
  • 简介: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2009年,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淄川区委区政府主办、淄河镇政府承办的“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举行。众多学者以孟姜女传说为主题,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本刊选摘了部分发言,并对发言内容略作删节、编辑,以飨读者。

  • 标签: 民间传说 孟姜女 社区建设 学术研究 学术价值 学术研讨会
  • 简介:"国家与社会"作为近年来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控制论"与自下而上的"自治论"的二元对立。然而,对于古代乡村秩序的构建,绝非这种单向度的控制与自治,而是在国家与社会二者的互动与交融中有序建立与推进的。以明清、民国山西民间戏资筹措为例,因其筹措的多元方式及其筹措过程中所伴随的乡规村约的实施,使其成为"国家与社会"互渗的场域,通过这一特殊场域,在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即可对"国家在场"中的乡村自治及其过程进行有效探讨。

  • 标签: 山西 乡村治理 民间 国家与社会 方志 碑刻
  • 简介:准噶尔汗国在亚洲内陆的统治和扩张对清朝西北疆域的开拓和治理具有深远影响,为其留下厚重的历史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准噶尔汗国疆土为清朝所继承,极大地拓展了清朝的西北疆域;亚洲内陆臣属于准噶尔汗国众多部族和政权转而成为清朝藩属,形成清朝西北宗藩体系;准噶尔汗国统治天山南路回部的众多政策措施为清朝稍作变革而沿袭,成为清朝治理新疆的参照和依据.

  • 标签: 准噶尔汗国 清朝 西北疆域 藩属 治理政策
  • 简介:民初南京城内涝频发,究其原因,既与南京城自然气候及地理形势有关,更是河道淤塞、排水设施失修及防洪能力不足等人为治理缺失的后果。国民政府定都之后,南京市政府加大城市水利建设力度,启动“首都防洪计划”,制定了下水道规划草案,初步建立防洪预警机制,城市水患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其内涝灾害防治得失,值得认真发掘。

  • 标签: 南京 城市内涝 国民政府 水利建设
  • 简介:随着城市成为积累的场所和全球竞争的主体,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以复兴城市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揭示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条件和特征。,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治理演化的一般进程,并借助规制理论关于积累体制和规制模式之间耦合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城市治理转型的实质是为了在城市尺度上使规制模式更好地适应积累体制的变化。根据这一思路,以武汉为例,分析了其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和条件,即武汉在全国城市发展格局中的相对落后。以及国家和湖北省治理格局的转型为其提供的空间和支持,并揭示了武汉城市治理转型如何通过市区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治理,以及多中心格局的构建,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积累体制的要求,从而实现城市复兴。

  • 标签: 城市复兴 复兴武汉市 武汉市例
  • 简介:20世纪美国的大都市区出现了政治碎片化现象,带来了诸多危害,于是大都市区政府体制改革应运而生。这一改革分为三个时期,即传统区域主义时期、公共选择理论占主导地位时期和新区域主义时期。迈阿密大都市区的政府体制改革成立了联邦制的双层大都市区政府,是传统区域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在成立初期,迈阿密大都市区政府面临着内外双重困境,但到60年代后期逐渐步入正轨,为该大都市区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迈阿密 双层制 碎片化 大都市区政府
  • 简介:县是中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具体到明代,州县对上承接朝廷、省、府,对下连接乡里、保甲等基层社会,是中央布政于地方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治理的好坏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深入分析《宝坻政书》这部明代县域治理的重要文献,阐释袁黄在宝坻的治理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明代县域治理的认识,而且能够为现代的县域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明代 县域治理 袁黄 《宝坻政书》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相关非遗项目的延续与实施。社区内部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国家文化传统、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可能很难避免政府力量主导的情况,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参与非遗保护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忽视社区参与和引领的理由,相反,政府力量应该以一种“文化对话”的态度,尽量克服具体实践过程中强势干预的立场,最终促成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并为普通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 单纯实践者 文化对话
  • 简介:<正>ThedietarystructureandcustomsoftheTibetans’includebothsimpleandcomplexelements.Thetransitionfromadietcomposedmainlyoftsampaandbutterteatotheintegrationofalienandindustrialized

  • 标签: Tibetan ALIEN fried VEGETABLES drinking sweet
  • 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和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和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和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边疆治理 气候适应
  • 简介:《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为清官旧藏舆图,嘉庆皇帝曾御览并钤有朱文方印,图幅绘制精美、注记翔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经研究,该图表现年代应为乾隆五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间(1781-1795)。借助地图及图说,该图图文并茂地表现了乾隆中后期京杭大运河中河段的湖泊蓄泄、闸坝设置及运口启闭、改移等河渠治理和水道变迁状况,是可以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珍贵图像史料。

  • 标签: 清代 运河图 京杭大运河 中河 运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