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1~12月在解放军105医院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常规参数指标,获得高质量的维图像,测量左室局部纵向舒张早期、晚期峰值应变率(LsSRe、LsSRa),圆周局部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CsSRe、CsSRa),并计算出整体舒张早期应变率LgSRe、Cg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LgSRa、CgSRa,计算LgSRe/LgSRa、CgSRe/CgSRa、E/LgSRe、E/CgSRe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左室LsSRe明显减低(P〈0.05),LgSRe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17比1.30±0.22,P〈0.05);LgSRe/LgSR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比值〈1(0.91±0.19比1.20±0.39,P〈0.05),E/LgSRe较对照组增高(0.92±0.16比0.67±0.22,P〈0.05)。③左室圆周应变率各项参数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STI能够客观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左室舒张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
  • 简介:我们对两例纯静脉途径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的病人作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AICD能准确地识别室速和室颤,并能成功地进行转律和除颤。奎尼丁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故经非开胸途径植入AIC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方法,联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 随访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尖瓣反流(MR)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43例AMI患者,平均入院5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情况、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根据LVEF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50%组和〈50%组);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432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MR发病率73.4%。MR的发生及程度与Killip分级、LVEF值、LVEDD、LVESD、LAD、E/A比值等相关。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与AMI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MI后MR患者LVEF〈50%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AMI后基线水平MR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功能和大小显著相关,左室功能恶化是远期死亡的显著预测因子。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月至2012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cm和≥3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cm和≥3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伽玛刀 介入栓塞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高血压联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大连市中心医院联合协办,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08全国高血压与糖尿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于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交界、交叉的最新知识。参加这次会议之后,必将使您在面对日益增多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时,能把当代世界公认的诊治手段用于解决病人的问题。

  • 标签: 高血压联盟 学术研讨会 糖尿病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石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76例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测临床症状体征、中医临床症候、结石排出、双肾输尿管B超、腹部平片、尿常规、尿PH、尿酸等指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6%;对照组痊愈146例,显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9.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防石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防石二号 体外震波碎石 泌尿系结石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9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2竽,活动后气短5余,拟诊为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4级入院.患者199510月8日心电图出现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之前为正常心电图(图2).199510月9日始表现为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后共行心电图检查12次,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3),并于199610月9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亦表现为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标签: 心电图 临床分析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颈动脉斑块、恢复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血栓形成、减少炎症反应作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20063月至20081月,我院将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级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 二级预防 疗效观察
  • 简介:生存数据是评价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数据类型.近年来,基于生存数据的网状Meta分析逐渐兴起.R语言gemtc程序包是一款基于贝叶斯统计研发的能够用于网状Meta分析的软件,不仅能用于分类与连续性变量的网状Meta分析,也能进行生存资料的网状Meta分析.gemtc程序包同时提供了异质性检测、一致性检测和个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的方法.本文以实例演示使用gemtc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

  • 标签: 生存数据 贝叶斯统计 网状Meta分析 gemtc程序包
  • 简介: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clinicaltrailsRCTs)是指含病例数多,采用随机、双盲、设置对照的方法,以重点事件(如死亡率、住院率)为观察终点的临床试验.RCTs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研究设计策略.近20来国际上开展了许多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试验研究,其中以观察药物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住院率或死亡率的影响为主.这些实验的开展和结果的发表为我们临床治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更新了既往关于心衰治疗许多陈旧甚至错误的观念.为进一步开拓临床思维及更好地理解、实施这些实验,我们对这些试验作一总结性回顾与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20来心力衰竭临床试验回顾(1)血管扩张剂: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随机临床试验 CHF 血管扩张剂 洋地黄类药物 ACEI
  • 简介:为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结合工作的开展,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等联合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分会协办,并获得中国健康促进联盟大力支持的'2015中国慢性病大会',将于201511月27-2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邀请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就全球卫生治理,健康老龄化、中国慢性病防控政策、策略与实践进行阐述;就慢性病防治研究、

  • 标签: 中华预防医学会 慢性病防治 全球卫生 中华医学会 健康老龄化 心血管病
  • 简介:为保证本刊发表文章的学术质量,历年来除本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审稿外,编辑部还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审稿。除本刊第二届编委会委员外,还邀请了以下专家参与审稿,特此致谢,名单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 标签: 专家名单 中华老年 审稿专家
  • 简介:《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016度“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已于近期顺利结束.根据中国知网引用和下载频次以及本刊网站的下载量,本刊编辑部从2015-2016刊发的222篇文章中遴选出30篇论文,并在本刊微信公众订阅号发起投票活动,

  • 标签: 《实用心电学杂志》 优秀论文 评选活动 编辑部
  • 简介:为保证本刊发表文章的学术质量,历年来除本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审稿外,编辑部还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审稿,本刊今年除第三届编委会委员外,还邀请了以下专家参与审稿,特此致谢。名单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 标签: 编辑委员会 专家审稿 老年心脑血管病 名单 杂志 中华
  • 简介:目的分析近十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3199例,2010~2014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的95.6%。2010~2014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单病种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近5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因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 标签: 住院病人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血管障碍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