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杳表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满意度调查,能及时反映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T作质量.结论:应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有利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体系及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工作 满意度 问卷调查 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停搏患者的作用,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跳停搏患者46例,分为高氧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高氧液组输入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脑复苏率、血气分析和SpO2恢复平均时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高氧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脑复苏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及SpO2恢复平均时间高氧液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高氧液组治疗后高、低切粘度与复苏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洼高氧渡对心跳停搏患者的复苏有一定作用.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氧气 高氧液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的诊断方法,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结脑患儿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儿均做过脑脊液(cSF)检查及头颅MRI平扫和增强,结脑临床表现情况多样,传统结核感染指标在婴幼儿不典型;TB-PCR、头颅MRI的检查为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包括注重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CSF常规、生化及细胞学动态观察,TB—PCR有较高的特异性、头颅MRI对确诊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婴幼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西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两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后WBC、CRP均下降,PLT、FG升高,PT、TT、APTT均缩短,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均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患者28天病死率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 瘀血证 凝血功能障碍 活血化瘀法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地佐辛注射液治疗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各80例,分别应用地佐辛和杜冷丁肌肉注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0、口述评分(VR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较杜冷丁更安全,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少,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急性肾绞痛 地佐辛 杜冷丁 镇痛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老年人胃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胃超声造影检查患者160例,均予以胃部造影剂并给予患者相同的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胃超声造影检查总准确率为90.41%,其中胃炎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5.24%,胃溃疡检查结果准确率91.89%,胃息肉检查结果准确率86.96%,胃癌检查结果准确率为87.56%。结论老年人胃病灶各指标变化与胃超声造影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老年人胃病灶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超声造影 老年人 胃溃疡 胃癌
  • 简介:目的: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探讨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DCG检查出的VT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检出室速2541阵.频率范围在70~250次/min,其中1阵/24h者110例(占70%)。绝大部分为非持续性室速(〈30S),有6例为持续性室速(3.8%)。VT呈单形性者123例(78.2%)、多形性者35例。7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ST—T改变,随访中有2例猝死。结论:室速的发生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密切相关,在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大多数室速转归良好。

  • 标签: 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 简介: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介绍本科的亚低温治疗实施方案,和按方案实施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证明本方案切实可行。本次临床工作中选用SjO2(颈静脉氧饱和度),AJD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JDL(动静脉乳酸浓度差)和rSO2(局部脑氧饱和度)等脑氧和代谢方面的监护,虽初次使用也取得成功。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氧饱和度 颈静脉 实施方案 动静脉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3孔打结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81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急诊行腹腔镜3孔打结法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30min,平均43min,术中出血0—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d,无副损伤、戳口感染、粪漏、盆腔脓肿、术后阑尾动脉出血及早期肠粘连等发生。结论:3孔打结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切口美观。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3孔打结法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肝肿大(82%),鼻塞(49%)和双眼睑水肿(29%)较多见;传单肝功改变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早期检测EBV-IgM总体阳性率为86%,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在院前心肺复苏(CPR)中的疗效。方法:在103例心脏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标准肾上腺素组(A组)38例,血管加压素组(B组)34例,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C组)3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心肌酶变化。结果:B组(44%)、C组(42%)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16%),B组(38%)、C组(39%)24h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13%),C组出院存活率(23%)高于A组(8%)、B组(12%);脑复苏率3组无差异;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复苏后心肌酶变化3组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加压素比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还可提高出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剂量500mg/次,1次/日,对照组采用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6.7%)和疾病控制率(70.0%)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3%)和疾病控制率(43.3%)(P<0.05),患者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48.6±9.2)显著高于对照组(34.4±8.1)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OS延长(2.4月)和PFS延长时间(3.2月)显著长于对照组OS延长(1.2月)和PFS延长时间(1.5月)(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见血液学毒性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腹泻、皮疹等,对症治疗或暂停给药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晚期肺腺癌 阿帕替尼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维生素K缺乏在婴儿期常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上最常见是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症.故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1995~2000年共收治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35例,现将资料完整的20例(其中99年前15例,99年后5例),总结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发性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手指再植成活率。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存有抑郁症状需手指再植患者120例,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Zung氏抑郁量表,就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实施测量,且分别对S-AI、T-AI量表累加得分及SDS得分予以计算,将其与患者病历信息相结合,采用Epidata4.0完成数据录入,运用SPSS19.0d对数据予以分析,最终对不同抑郁程度患者实施统计分析手指再植成活率予以比较及临床观察。结果经数据统计计算可知,S-AI、SDS及T-AI平均得分分别为(49.15±11.46)分、(52.69±9.58)分和(49.16±11.05)分,本次研究患者当中,中度抑郁及轻度抑郁均具有较高的比例,即分别为25.0%、30.83%。经对断指再植成活实施多因素分析最终结果可知,术后抑郁乃是对再植成活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其程度高低与手指再植成活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结论断指再植人群均存在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抑郁状况,且伴随抑郁程度的加深,其断指再植成活率呈现出下降状况,至此,针对断指再植且存有抑郁患者,需对其抑郁状况给予消除,方可实现手指再植成活率的相应提升。

  • 标签: 手指再植 成活率 抑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光量子疗法对顽周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光量子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60例,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41%),好转32例(53%),对照组显效5例(8%),好转20例(33%),治疗组显效率和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JP<0.05.结论:光量子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偏头痛 光量子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6例(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8-20个月,265例在术后6—16W出现骨痂,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发生骨不连,二期更换髓内钉加植骨术后14月骨折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可靠,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带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皮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经皮MIPPO技术治疗3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7.6岁。根据AO分型A型骨折15例,B型骨折11例,C型骨折6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1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结论应用经皮MIPPO技术治疗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符合生物力学(BO)固定原则。

  • 标签: 微创 内固定 胫骨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骨伤患者血管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谱勒超声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阳性诊断190例(75.1%),其中检查椎动脉117例、下肢动脉55例、下肢静脉64例、上肢动脉11例、上肢静脉6例,其病变阳性率分别为77.8%、76.3%、79.7%、36.3%和33.3%。结论:超声对椎动脉及下肢血管疾患的阳性诊断率较高,对上肢血管疾患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 标签: 彩色多谱勒超声 骨伤患者 血管疾患